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原來最早的文字是立體形?

原來最早的文字是立體形?

我們普遍認為最早的文字是象形文字或楔形文字,但據科學家考察的結果,人類最早使用的文字竟然是三維立體的!而且文字的起源並不像傳統認為的那樣是從圖畫開始的,而是從計算開始的!

原來最早的文字是立體形?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令人困惑的粘土小物體

1970年代,美國得克薩斯州立大學的科學家貝賽特想考察人類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使用粘土的,於是她來到粘土板發源地——中東一帶進行考察,她從一個博物館到另一個博物館,考察了中東一帶的所有收藏,這些收藏的粘土古物年代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000年前(距今1萬多年前),考察中有她預想的粘土磚塊、瓮、盆,還有粘土雕像,以及大量刻有楔形文字的粘土板。

但讓她意想不到的是,除了這些古粘土器物外,還有大量尺寸很小的,大小不會超過3厘米的粘土小物體,這些小物體大都有一定的幾何造型,且形狀多種多樣,有圓錐形、球形、碟形、圓柱形和四面體形……還有的是動物或工具的微小造型,有的還有穿孔和各種裝飾性的標記。這些粘土小物很多,很常見,幾乎中東的每個博物館都有大量收藏,但翻遍所有註解和分析,竟沒有對這些粘土小物的確切分析和解釋,有的是一些對這些小物的猜想和疑問。原來,幾百年來,考古學家都沒有弄清楚這些粘土做成的小物體到底是什麼,是做什麼用的。它們雖然是令人困惑的謎團,但沒有多少研究者願意花費功夫在這些小物體上,而貝賽特感覺到了這些小物體好像很不平凡。

原來最早的文字是立體形?

粘土小物的身份之謎

以前的研究者曾猜測這些小物體是古代的孩子們玩耍用的玩具,也有的認為這些形狀規則的小物體可能與歐洲發現的塗有圖案的鵝卵石相似,被古代美索不達米亞一帶的人當作一種有魔力的小物體,或許用於治療疾病。貝賽特認為學問不能憑猜測和想像,她想徹底搞明白這些粘土小物的身份之謎。

原來最早的文字是立體形?

【小資料】考古學家曾在北蘇格蘭一帶發現了公元200~800年製作的圖案鵝卵石,一般是直徑20厘米到60厘米大小的光滑鵝卵石上有某種顏料塗的斑點、波浪狀的線條,還有圓、五角星、月牙和三角形等,看上去,那些圖案好像是精心設計的,據說是古代皮克特族人把它們當作有魔力的石頭,用來為人和動物治病。

結合其它粘土古物和粘土板上的文字信息,她發現這些粘土小物被古代美索不達米亞一帶的人當作日常不可缺少的物品使用了幾千年!這一點異常出乎意料,這些如此普通的粘土小物,到底有什麼價值?

最早的小物形狀比較簡單,也沒有表面的標記來裝飾,後期的粘土小物製作越來越精美,形狀和表面的圖案也越來越繁多和複雜,而且後期還出現了許多個粘土小物被封裝到粘土做成的封裝袋中,有的封裝袋被砸開了,有的還完好地封存著好多小物,好像那是古人的財產一樣,被精心地收藏和保留。還看得出,楔形文字中的很多文字造型與這些小物的正面或側面形狀非常相似,感覺楔形文字與粘土小物有很大的淵源。

根據這些線索進行分析,經過了30多年的研究,貝賽特形成了一套合理的、獨特的、驚人的對這些粘土小物的解釋:

原來最早的文字是立體形?

粘土小物竟然是古人的實用標記

公元前8000年左右,中東一帶開始出現農業,人們由居無定所的遊獵生活逐漸建起固定的村落,由於個人的力量有限,他們的食物都是集體保存在集體建造的公共糧倉里的。這樣,就牽扯到食物的管理和分配,如何標明分得的食物及數量?為此人們想到了用粘土烘烤做成的小物體來標記,不同形狀的小物體代表不同的食物和物品,例如1個粘土小圓錐代表1瓮穀物,2個動物形的粘土小物代表2隻肉類的獵物,3個圓柱代表3桶油,4個工具形的小物代表4個生產工具等等。這些小物體不會壞,也很小,便於保存和計數。

有了這些粘土小物做標記,人們不用把分到的物品全部領回家,而是用多少取多少,很方便,管理分配的會計也一目了然,也能很方便地做到分配均勻。這種分配方式還傳播到了其它地區。

隨著人類文明的進一步發展,村落發展為城市,人類的活動也越來越多樣和複雜了,於是越來越複雜精細的粘土小物出現了,儘管從大小、材料、顏色和製作方式上與傳統的粘土小物一致,但新的粘土小物有更多的表面記號和形狀。例如還出現了代表香水和金屬製品的粘土小物。

隨著人們分得的財產越來越多,儲存粘土小物也成了麻煩的事情,畢竟那些小物體很小,也容易到處滾動,一不留神,它就滾到室外被人撿走或被雨淋壞。那時的人們真是充分利用了容易成形又不腐爛的粘土,他們用粘土做成封裝袋的形狀,把小物裝到封裝袋裡,再烘烤乾,於是粘土小物就穩妥地保存到粘土封裝袋中,用的時候,再把封裝袋砸開。但後來,人們頻繁地封裝和砸開封裝袋也很麻煩,於是有人想到了在封裝袋上做標記,標明袋裡有什麼樣的小物,有幾個等信息,這樣,領取或交換物品的時候,就不需要砸開封裝袋,直接把封裝袋交給對方就可以了。

這樣做時間不久,人們就意識到,其實封裝袋中的粘土小物相當於是擺設,沒用著,在平面的粘土上做些記號,也可以代表物品的種類和數量,例如10瓮穀物,可以在粘土板上畫10個圓錐來代表。

這樣,用粘土小物來計量的標記系統發展為在粘土板上的速記,之後,人們不僅能夠在粘土板上表達什麼、多少,還創造出表達哪裡、何時、如何的標記,這樣,數據的處理相當於發展為信息的處理,這進一步豐富著人們的思維,逐漸創造出代表各種含義的楔形文字。

原來最早的文字是立體形?

思維由感性到理性,文字由三維到二維

就這樣,經過了4000年的演化過程,書寫在二維粘土板上的楔形文字系統才完全出現。是用三維粘土小物來表詞達意的方式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和思維的進步,才出現了抽象的楔形文字系統。楔形文字出現以後,才出現了以繪畫方式來裝飾生活的藝術,也許是人們發現在二維平面上表達什麼內涵是多麼方便!根據象形文字出現的時間(大約公元前3000年前)可以推測,應該是二維的繪畫出現以後,並影響了周圍的地區,埃及、中國等地才從繪畫進一步發展出了象形文字系統。

這個發展過程是非常合理的,畢竟我們生活在三維立體的世界裡,人類的祖先從感性上首先應該想到的是用三維的方式來表達什麼含義,雖然那很麻煩,很笨。經過思維的抽象發展,才進一步想到用二維的方式來表達含義。

這個理論既解釋了粘土小物的身份、用途,也闡明了代表人類文明巨大進步的文字到底是怎樣發展出來的,人類的思維是怎樣一步步進步的,它並不像傳統那樣,想當然地認為原始的古人天生就會繪畫,從繪畫發展出了象形文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科技雜誌社 的精彩文章:

木乃伊怎麼來的?
未來20年,用大腦控制機器會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

TAG:大科技雜誌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