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你只知撒謊孩子不壞?這個研究直接告訴你:怎樣講故事能戒撒謊!

你只知撒謊孩子不壞?這個研究直接告訴你:怎樣講故事能戒撒謊!

你一直不知道如何讓孩子戒掉撒謊?今天好好聊聊。

一位媽媽帶著女兒在公園玩耍,公園的沙池裡有幾個小朋友,小女孩跟他們玩了一會後,拿著一個摩托車玩具回到媽媽身邊,對媽媽說:「這是我剛認識的一個好朋友送給我的。」才過了一會,一位爸爸帶著他的兒子來到她們面前,小男孩張嘴就對小女孩的媽媽說:「小姐姐偷了我的玩具!」媽媽驚呆了,溝通了一輪後,才發現自己的女兒撒謊了。小女孩3歲半。

雖然她最後理解了女兒,卻因為這件事留下了「陰影」。從此,每次女兒做什麼或說什麼,這位媽媽都對女兒持懷疑的態度,在她心裡,女兒臉上似乎被自己貼上了一個「標籤」——一個「不怎麼誠實」的小孩。另一方面,這位媽媽告訴我,她也常常自責,她覺得一定是因為她的教育不對才導致孩子撒謊……

「撒謊」,不等於「壞孩子」,為什麼?

因為幾乎所有人小時候都曾經撒謊,可是僅有小部分人成為壞人。根據多倫多大學兒童研究所的報告,約20%的2歲孩子會撒謊,60%的3歲孩子會撒謊,85%的4歲孩子會撒謊,而到了孩子們7歲時,撒謊的比例幾乎達到了100%。這太讓人費解了,原來小朋友都是「撒謊大王」。為什麼會這樣?

撒謊,其實是小朋友心智成長的表現

從兒童認知發展的角度來看,撒謊不僅隨著孩子的心智成長而發展,也直接反映了他們的認知力,看看下面的撒謊特徵你便明白:

3歲前,寶寶常常把現實與想像(或期望)混淆,所以他們會「無意識」地撒謊。例如他們會說出一些「我吃了一房子的蛋糕」,「我去了月亮玩」,「爸爸買了宇宙飛船」等一本正經的小謊言;

3,4歲,孩子開始「有意識」地撒謊,可是因為自我中心的思維局限,常常錯漏百出。例如偷吃糖的小孩可能會說「我沒有吃糖,是小怪獸偷吃的」;又例如偷玩具的小孩可能對媽媽說「我沒有偷,是爸爸讓我偷的」;

5,6歲以上,孩子開始根據猜測他人的想法而撒謊,雖然自我中心思維還在,但部分孩子開始往邏輯思維發展。例如一位爸爸帶小孩出外玩耍,給小孩喝飲料。回家後當媽媽問「有沒有喝飲料」,小孩說「沒喝飲料,喝了礦泉水」。

如何幫孩子「戒掉」撒謊?

首先,幫助孩子認識「撒謊」。

我們常常反對孩子撒謊,是因為謊言傷害了別人。有撒謊習慣的孩子,不僅會給自己帶來負面的光環效應,容易讓人把撒謊的孩子等同於道德敗壞的孩子,滿嘴謊言的孩子也不利於他們未來的人際交往。即使孩子們不會遠離身邊的「小騙子」,父母們也會叮囑自己的孩子遠離,以避免孩子受到不良的「污染」。所以,當孩子3歲開始,父母就要有意識地糾正孩子——「不要撒謊,當個誠實的孩子。」

爸媽們還可以從「同理心」方面引導,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撒謊給他人帶來的傷害。

有一位媽媽,發現5歲的兒子帶回家一個可愛的兔子小書包,裡面裝著一本繪本和一小盒積木玩具。追問後,這位媽媽發現,兔子小書包是小男孩湯湯的,她兒子也想擁有那樣的一個小書包,就偷偷地帶回家了。這位媽媽指著兒子最喜歡的毛絨熊說:「如果有小朋友偷偷把你的毛絨熊帶走了,你再也見不到了,你會不會很傷心?」小男孩愧疚地點頭,還要求媽媽帶自己去歸還兔子小書包。

曾經有爸爸問,善意的謊言呢?也不允許孩子有嗎?

幼兒說跟大家說過,善意的謊言有積極的意義。如果你有帶孩子觀察大自然的經驗,你會發現,自然界的「撒謊行為」無處不在,枯葉蝶會把自己偽裝成一片枯萎的樹葉,欺騙捕獵者;蘭花螳螂,把自己偽裝成蘭花的顏色和樣子,等待獵物上門……在大自然中,「謊言」有自我保護的作用。

在人類的人際交往中,善意的謊言也常常以保護自己或他人為目的,給他人帶來快樂,也能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可是,如果你家孩子還小,不建議爸媽們這麼早就鼓勵孩子善意撒謊,因為容易讓孩子混淆,也不利於一開始道德觀念的建立。

一個接地氣的研究

這個研究來自加拿大,研究者Kang Lee等人邀請了一群3-7歲的小朋友到實驗室。實驗開始了,一個研究者走進房間,讓孩子們背對著桌子,然後把一些玩具放在桌面上,接著按壓按鈕讓玩具發聲,最後讓孩子們猜測那是什麼玩具。猜了一輪後,這個研究者突然說忘記拿故事書,他往桌面放了一個新玩具,還叮囑孩子「我到隔壁房間取故事書,我離開時所有人都不準看」。當這個研究者短暫離開後,實驗室的監控顯示,大部分的孩子都扭頭偷看了。

接著,回到房間的研究者拿著故事書開始給孩子們講故事:

故事一:《木偶奇遇記》。大概的內容是匹諾曹每一次撒謊,鼻子就變長,最後匹諾曹被狐狸和貓拴著咽喉吊在了樹上;

故事二:《狼來了》。大概的內容是一個小男孩愛撒謊,最後因為沒人相信他而被大灰狼吃了;

故事三:《華盛頓砍櫻桃樹》。大概的內容是華盛頓為了試試父親送的小斧頭是否鋒利,把父親最心愛的櫻桃樹砍斷了。當他鼓起勇氣向父親承認錯誤時,被父親讚揚。

聽完了故事後,研究者問孩子「你們剛才有沒有偷看玩具」。聽完第三個故事的孩子,比聽完前面兩個故事的孩子更不容易撒謊。

所以,父母們如果想讓有撒謊表現的孩子戒掉撒謊,可以多給孩子講一些「好結果」的誠實品德的故事,幫助孩子養成積極的行為。其次,當孩子表現出誠實不撒謊的行為時,也要及時給予讚揚,強化孩子的正面行為。

有人說,養了孩子後,才發現「撒謊」原來是一種成長。在這種成長中,有孩子的成長,也有父母的成長……

關鍵字:撒謊、品格培養、講故事、親子成長、早期教育

幼兒說,作者為幼兒心理科普作家黃杏貞,已出版書籍《心理諮詢師媽媽的科學育兒法》(獲國家部級優秀出版物獎)。學習幼兒心理研究和知識,分享科學、實用、有價值的育兒心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幼兒說 的精彩文章:

在長高「三倍速」春季,父母怎麼幫孩子飆身高?三重點

TAG:幼兒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