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武曉臨,精誠待書待人,承武中奇先生開創的新碑學書風

武曉臨,精誠待書待人,承武中奇先生開創的新碑學書風

原題:蒼勁渾穆 氣象開張——讀武曉臨的書法

武曉臨,精誠待書待人,承武中奇先生開創的新碑學書風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唐代大理論家張懷瑾在評書法時說:「大巧若拙,明道若昧,泛覽則混於愚智,研味則駭於心神。百靈儼其如前,萬象森其在矚,雷電興滅,光陰糾紛,考無說而究情,察無形而得相」。武曉臨的書法在形式上即有著這種意象效果,她將重過程的古典方式與重結果的現代方式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充分利用重墨、漲墨、枯墨的線條,以符合書法形態的需要,達到視覺衝擊力,把握好「大巧若拙,明道若昧」的對立統一,重處與輕處、黑處與白處的對比,使之虛實相生,無形得相。在布白上,她將字形大小錯落,上下呼應,左右穿插,產生出「百靈儼其如前,萬象森其在矚」的效果。而字裡行間,由於她運筆的抑揚頓挫、或輕或重、或枯或濃,有著「雷電興滅、光陰糾紛」的意象,產生出蒼茫縱橫的氣勢,給人以震撼、給人以深思、給人以研味,表露的正是她獨特的、從家法變化出來的情感。

武曉臨,精誠待書待人,承武中奇先生開創的新碑學書風

細讀武曉臨的書法,不論是擘窠大字的《精氣神》,還是精緻的《杜甫詩·觀公孫大娘舞劍器行》,都能看到她駕馭筆法,創造線條空間構成的嫻熟。在她的書法中,剛強有力的線條中蘊含著特有的韌柔之勁,她將曲與直、枯與濕、虛與實諸多因素交織在一起,竭盡變化。線條剛中帶柔、柔中顯剛地凸顯出韌性與彈性,有對比而又統一,她把握好了用筆和用墨。武曉臨在揮灑創作中,強化了線條的造型功能,讓結字長中有方、方中有窄、窄中含曲、曲中見圓、圓中又見方,形成寬博凝重、內聚外漲的力量,賦以字形的漲力和重力,形成了她蒼勁渾穆、氣象開張的形態特徵——這正是武曉臨作為女書家的獨特處,也是她了不得的地方。

武曉臨,精誠待書待人,承武中奇先生開創的新碑學書風

武曉臨書法,亦得力於她的人格精神。她出於書聖王羲之家鄉臨沂。從小就受到王羲之書法遺風的渲染,深厚的文化積澱,陶冶著她的心靈。她在家父的訓導下,日日臨池,耳濡目染,得武老真傳。定居南京後,虎踞龍盤的氣象,浩浩蕩蕩的長江,催發了她不斷奮進的精神;巾幗不讓鬚眉,父親的教誨養成了她博大的氣度和精誠的心志。更由於她淡泊而不求聞達,在書齋寂寞中享受著耕耘的樂趣。莊子說:「不精不誠,不能動人」,她始終以精誠兩字對待書法,以精誠兩字待人,做到書法創作精益求精;做到對待別人誠致以誠,並以書法創作來回報社會,以書法創作來承繼武中奇先生開創的新碑學書風——這也是武曉臨書法的意義所在。

作者:葉鵬飛

武曉臨,精誠待書待人,承武中奇先生開創的新碑學書風

武曉臨,精誠待書待人,承武中奇先生開創的新碑學書風

武曉臨簡介

武曉臨,女,山東濟南人,1946年出生於臨沂,現定居青州。受其父著名書法家武中奇先生的影響,自幼酷愛書法藝術,曾擔任青州市書協副主席,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書畫家、國家一級美術師、江蘇省書法協會會員,擔任南京六朝畫院副院長、靜海畫院名譽院長。其作品曾多次參加全國書協舉辦的書展,在九成宮杯、文明杯等大展中獲獎,曾多次在日本、韓國等多個國家友好交流展出並獲獎勵。2008年在揚州博物館舉辦了四人書畫作品展中個人書展作品被該館收藏,2009年4月在江蘇省美術館舉辦了個人書畫展,另還在常州劉海粟美術館、武進博物館,南京瞻園太平天國博物館,青州博物館等參展。

武曉臨,精誠待書待人,承武中奇先生開創的新碑學書風

武曉臨,精誠待書待人,承武中奇先生開創的新碑學書風

武曉臨,精誠待書待人,承武中奇先生開創的新碑學書風

武曉臨,精誠待書待人,承武中奇先生開創的新碑學書風

武曉臨,精誠待書待人,承武中奇先生開創的新碑學書風

武曉臨,精誠待書待人,承武中奇先生開創的新碑學書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