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人借刀殺人,曹操卻心甘情願替他賣命?董卓都不是對手!

此人借刀殺人,曹操卻心甘情願替他賣命?董卓都不是對手!

文:立早閑人(白馬晉一原創團隊成員)

與其說王允是風度翩翩,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文人雅士,不如說王允是深諳借刀殺人之道的政客謀士。儒家文化是以儒家學說為指導思想的文化流派。儒家學說無非是倡導血親人倫、現世事功、修身存養、道德理性,其中心思想是恕、忠、孝、悌、勇、仁、義、禮、智、信,其核心是「仁」。然而,在東漢,儒家文化雖已在二三百前就因漢武帝的「獨尊儒術」政策以及朱買臣的詮釋而變異成為維護封建王朝統治的文化工具,但儒家文化仍然保留了諸如憂國憂民、匡濟天下、仁愛等許多原始的精華。這些儒家文化都流淌在王允的每一滴血液當中。不過,王允身上也體現出儒家文化的相反一面,就是在政客謀土身上特有的果斷和冷酷。

名著《三國演義》里,王允在設計借刀殺人這一妙計,確實下了一番心血,從謀劃、找人實施,引人入局,送上家傳寶刀等一系列過程,環環相扣,層層深入。特別是引人(曹操)入局這一環中,更是耐人尋味:借自己生日為名,在司徒府後堂設宴款待一班大臣,宴席上惺惺作態,掩面大哭,引起共鳴,主賓同哭,徒做楚囚相對,悲悲戚戚。原著是這樣記載當時設宴時的場景:當晚王允設宴後堂,公卿皆至。酒行數巡,王允忽然掩面大哭,「董卓欺主弄權,社稷旦夕難保。想高皇誅秦滅楚,奄有天下;誰想傳至今日,乃喪於董卓之手:此吾所以哭也」。於是眾官皆哭。

從這三句話,可以看出四點重要信息。

即其一,王允十分謹慎,不按常理出牌,款待參與者的地點是選擇在後堂。畢竟後堂比前堂私密,不易也不怕被董卓的耳目所監聽,確保謀殺董卓的計劃不被提早泄露出去,讓董卓有所防備或被先下手。如是這樣,王允的借刀殺人的妙計就會腹死胎中,一切徒勞,甚至連赴宴者都可能會受牽連,入獄流放殺頭皆有可能;

其二,在京的公卿都到,可見王允的人緣好,政治影響力強,堪稱群臣們的領袖,深孚眾望。在那種特殊、高壓的環境下,一個小小的生日,竟有那麼多的文武百官到司徒府赴宴。要不然,人人巴不得早早閉門謝客,盡量少跟同僚們私下接觸,一不小心被套上圖謀不軌的嫌疑,輕者罷官做牢,重者流放砍頭;

其三,赴王允之宴的所有大臣,面對王允的痛哭,除了哭,賣力地流淚,卻無良方可止王允的傷心淚。王允自已也是一時無策,才會找了個過生日的理由,聚集朝中忠義之士密商除董之策。然而這群忠義之士,大多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論膽略,論計謀,都乏善可陳。但面對手握重兵的董卓,也只有徒呼奈何。這也暴露出赴王允宴的大臣們的無能,個個自稱才高八斗,學富五車,此時此刻連粗莽暴戾,不學無術的董卓都對付不了。從側面看出董卓專政亂權下,不得人心,人心依然思漢;

其四,王允心思縝密,不僅能摸透滿朝文武大臣的底,還對所來之人更是知根知底,甚至連每個人的心都琢磨得透透徹徹。要不然,只要有一人向董卓告密。按董卓的寧可錯殺也不放過的原則,王允及赴宴的公卿們必將死無葬身之地。可結果,正如王允所料,沒有一人去向董卓告密。王允這些本事可比董卓不知強多少。不然董卓哪能給曹操名為獻刀實為謀殺的機會。

王允,從自身的現實條件及所處的環境背景出發,謀劃並設計出針對董卓本人的斬首行動,開始對董卓進行反擊。

筆者按:王允,一個手中雖無一兵一卒的司徒,卻天生好人緣,更有識人辨人之本領,能識出參加壽宴的公卿都是忠漢之臣。因此,在董卓高壓殘酷環境之下,王允在壽宴上密謀謀殺董卓卻無人告發從而使刺殺董卓有機可趁。否則,王允必然死無全屍,可見王司徒心思縝密,能耐極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白馬晉一 的精彩文章:

如來佛祖手下暗藏多少妖精?孔雀大鵬在列,孫悟空師父或為金蟬!
水滸此人排行三十三,手段殘忍不亞李逵?結拜兄弟因他家破人亡!

TAG:白馬晉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