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170.那時候,哦,那種境界真是樂不可言的!

170.那時候,哦,那種境界真是樂不可言的!

《大佛頂首楞嚴經淺釋》170

當爾之時,觀世音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觀世音菩薩就從座位站起來,向佛頂禮,就對釋迦牟尼佛說了。

觀世音菩薩就對釋迦牟尼佛說,世尊!憶念我昔無數恆河沙劫,於時有佛出現於世,名觀世音:我回憶、追念我往昔的時候,經過很長很長的時間,有無量無數這麼多恆河沙的劫。在那個時候,有佛出現於世,這位佛的名字叫什麼呢?就叫「觀世音佛」──這是古觀音;現在這位觀音,是現在的觀音菩薩。這古觀世音,是觀世音如來,他大約也是從耳根修得到圓通。

我於彼佛發菩提心:我在這位古觀世音的面前,那個時候就發菩提覺道的心。彼佛教我,從聞思修,入三摩地:這位古觀音就教我從「聞、思、修」,入三摩地。這個「聞」,就是一種聞的智慧;「思」,就是思的智慧,思念的一種智慧。這個「思」,並不是第六意識那個「思想」的「思」;這個「思」,就是「靜慮」;靜慮,就是用坐禪的功夫來修道。從聞思修入三摩地,得到這個定力。

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瞭然不生。如是漸增,聞所聞盡,盡聞不住,覺所覺空,空覺極圓,空所空滅,生滅既滅,寂滅現前。

初於聞中,入流亡所:這個「聞」,是聞的智慧。從什麼聞呢?本來鼻子聞香味也叫聞,這個聞是「耳根」。耳根,這種聞的智慧要怎麼樣聞呢?要向內聞,不要向外聞,不要跟著聲塵跑,就是「不隨」。前邊那個地方不是說不隨著六根去轉?這就是反聞聞自性。反聞,不是向外聞,要回來;這個「聞」,是聞自己的自性。

就是收攝身心,把身心都收回來,不要向外馳求,不要向外去找東西。要迴光返照,反聞聞自性──返回來聞自己的性。所以最初在這個聞中,「入流亡所」,什麼叫「入流」呢?就是向里回來聞這自性,聞這聖人的法性流。「亡所」,把所有外邊的塵,這六根、六塵的境界都忘了,這叫「亡所」。

所入既寂:那麼「亡所」和「入」,這六根、六塵的來源已沒有了,斷了,就入自己自性的流。入自己自性流,自己的自性也就寂靜了,非常之靜。在這寂靜到了極點,怎麼樣?動靜二相,瞭然不生:動有動相,靜有靜相;但是現在動、靜這兩種相,很明了的它不生了!靜也沒有了,動也沒有了;這動、靜二相,瞭然不生。

如是漸增:像這種靜的清凈境界漸增,一天比一天就增加,一天比一天就圓滿。聞所聞盡:乃至於聞自性這種聞的能力盡了,也沒有了!這「能聞」和「所聞」都沒有了,也沒有一個能聞的,也沒有個所聞的。

能聞的是「耳根」,所聞的是「自性」;能聞和所聞都盡了,都沒有了。盡聞不住:這個時候聞性既然盡了,也不著住了,無所住了。這個時候,就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了,任何地方也沒有所著住了。覺所覺空:就連有所感覺這個覺悟的心都空了,都沒有了。

空覺極圓:這個空和覺性,都到最極最圓滿的境界上。空所空滅:這能空的心和所空的境都滅了,沒有了,就連一個空也沒有了!你有一個空的存在,你還執著空呢!但是現在空也沒有了。生滅既滅,寂滅現前:生滅這種的心既然滅了,這時候真正的寂滅之樂就現前了。那時候,哦,那種境界真是樂不可言的!

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十方圓明,獲二殊勝:一者、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與佛如來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與諸眾生同一悲仰。

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在這寂滅現前的時候,忽然間就超越這個有情世間和器世間了。十方圓明,獲二殊勝:這時候,和十方的世界都互相融通而圓融無礙了,就獲兩種殊勝的境界。

一者、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與佛如來同一慈力:第一的,就是向上可以和十方諸佛這個本妙覺心相合了,和十方如來的慈悲心是一樣的。

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與諸眾生同一悲仰:第二的殊勝,就是向下可以和十方一切的六道眾生都相合了,和一切的眾生一樣有這種悲仰,這種悲心是仰求於佛的。

這個「六道眾生」,我們聽經聽得很久了,不知道還懂不懂什麼叫「六道眾生」呢?按著我們人,這眼、耳、鼻、舌、身、意也是六道眾生,這六道輪迴。色、聲、香、味、觸、法,這也是六道眾生。六道輪迴都轉來轉去的,這是我們自己自性裡頭的六道眾生。

自性這個六道和外面的六道,是接連著的。外邊的六道,就有「天道」,這天上的;有「阿修羅」,就是一切好勇鬥狠這一類的眾生。修羅性就好作戰,屬於善的方面,善的阿修羅就保衛國家,去當兵;屬於惡的方面,這阿修羅就去作土匪,打劫、強搶,這是惡性的阿修羅。阿修羅,天上也有、人間也有、畜生里也有、鬼道里也有。

所以這阿修羅,有的時候就說他是屬「三善道」,就是天、阿修羅、人;有的時候,又把他列入「四惡趣」裡頭,就是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那麼天、阿修羅、人、地獄、餓鬼、畜生合起來,這叫六道,眾生在這六道裡頭輪迴。

現在,在佛來說是比觀音菩薩高上了,所以說上合諸佛的慈悲力;六道眾生,是比觀音菩薩的地位低了,所以說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的眾生。這眾生,就是眾緣和合而生,不是一種因緣才生出來的,是多種因緣、種種的因素而生出來,所以叫眾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正法明 的精彩文章:

164.我在那個時候,初修成了這個水觀,可見自己身所有的水和外邊的水,都合成一個了

TAG:正法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