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算很小的小鋼炮,Sunmilo Studio T03 裝機作業

算很小的小鋼炮,Sunmilo Studio T03 裝機作業

前言

此次帶來的是一台性能小鋼炮,體積算非常小了,採用Sunmilo Studio T03機箱,平台是i9-9900K Z390 RTX 2080,內存直接選了32GB,採用全固態硬碟存儲,在散熱方面選用了ROG RYUO 240搭配貓頭鷹NF-A12x25,兼顧了功能、散熱和靜音。

裝機需求如下

1. 主機性能滿足極致畫質流暢吃雞。

2. 外觀盡量簡約,同時需要一定的光污染。

3. 做工用料必須紮實,運行起來必須穩定。

4. 散熱能力要好,但又要足夠靜音。

5. 機箱體積盡量小,但不能犧牲性能。

配置清單

CPU:Intel i9-9900K

主板:華碩 ROG STRIX Z390-I GAMING

內存:芝奇 幻光戟 DDR4 3200 16GB x 2 C14

顯卡:英偉達 GeForce RTX 2080 Founders Edition

SSD:三星 970 PRO 512GB

SSD:三星 970 PRO 1TB

散熱器:華碩 ROG RYUO 240

風扇:貓頭鷹 NF-A12x25 x 2

電源:美商海盜船 SF600

機箱:Sunmilo Studio T03

配件展示

Intel i9-9900K。

華碩ROG ROG STRIX Z390-I GAMING,主板正面。

主板背面。

主板介面部分,配有一體化I/O背板,包含1個DP、1個HDMI、2個USB 2.0、2個USB 3.0 Type-A、1個USB 3.0 Type-C、2個USB 3.1、千兆LAN口、WiFi天線介面、5個3.5mm音頻輸出和1個S/PDIF光纖輸出。

芝奇 幻光戟 DDR4 3200 16GB x 2 C14,直接考慮32GB容量,能滿足絕大多數需求了。

三星的970 PRO 512G,作為系統和軟體盤。

三星的970 PRO 1TB,作為倉庫盤。

顯卡選擇的是英偉達 GeForce RTX 2080 Founders Edition,性能方面已經能很好的滿足要求了。

顯卡背板,上面有型號。

顯卡頂部,有信仰文字,還能看到黑色的散熱片。

介面部分,包含3個DP、1個HDMI和一個Type-C。

RTX 2080。

顯卡前部,沒有多餘的設計,有一個NVIDIA的logo。

ROG 龍王240一體式CPU水冷散熱器,水冷頭和冷排。

240冷排,與其他品牌的並沒有不同。

水冷頭底部,純銅底座,出廠預塗了導熱硅脂。

水冷頭周圍一圈有RGB燈帶,支持AURA燈效同步,水冷頭邊緣上下兩側還有ROG的英文說明。

採用2把貓頭鷹NF-A12x25作為冷排風扇。

海盜船SF600,供電方面應該不存在問題。

Sunmilo Studio T03,45°視角。

機箱正面。

機箱背面。

機箱側面,主板側。

機箱側面,顯卡側。

俯視圖。

機箱頂部。

機箱底部。

機箱前臉,定製了圖案。

開機按鈕和電源指示燈。

玻璃側板上Sunmilo Studio的logo。

機箱背部上方的散熱開孔。

電源介面位於底部。

主板和顯卡介面區域。

顯卡固定蓋板。

機箱頂部採用了類似瑪雅紋的散熱開孔。

細節。

機箱底部的開孔。

機箱腳墊。

顯卡側採用了金屬蓋板,同時開有散熱開孔,保證顯卡的散熱。

顯卡側的側板採用螺絲固定。

沉頭螺絲開孔設計。

移除側板後。

主板安裝區域。

電源安裝區域。

冷排安裝區域。

顯卡側電源位的散熱孔。

顯卡安裝位及PCI延長線。

電源位上方區域。

顯卡固定支架。

裝機展示

安裝CPU。

安裝內存。

安裝SSD。

固定好冷排風扇。

假組上顯卡。

準備塞入機箱。

T03的安裝方式與其他A4機箱基本一致,先安裝好主板,然後就是安裝電源、顯卡和冷排了,這裡略去理線過程,直接來看最終效果吧。

主板區域,CPU冷頭的固定方式,剛好不擋內存。

跳線。

CPU供電線纜。

電源位。

機箱上方為冷排。

電源下方的藏線區域。

換一個角度看一下。

內存。

兼顧散熱的主板介面保護蓋板。

M.2 SSD的散熱片。

電源位,基本已經塞滿了。

換到顯卡側看一下,頂部的冷排風扇,已經沒有什麼剩餘空間,線纜需要仔細梳理,要不會頂到風扇葉片。

顯卡區域。

顯卡頂部的信仰燈,沒有被遮擋。

顯卡供電。

機箱底部的線纜,包括供電延長線和開機按鈕跳線。

顯卡固定支架。

最後看一下機箱頂部,可以透過散熱開孔直接看到冷排鰭片。

最終效果四視圖。

側面視圖。

上電後主板側的效果。

上電後顯卡側的效果。

冷頭燈效。

內存燈效。

顯卡信仰燈。

蓋上側板,裝機完成。

機箱正面照。

背部一覽。

尺寸對比。

定製圖案。

開機按鈕。

機箱頂部。

機箱背部的散熱孔。

介面區域一覽。

顯卡側的開孔,能看清內部的顯卡。

性能測試

CPU-Z截圖。

CPU-Z跑分測試,與Ryzen 7 2700X和i7-8700K對比,性能強了不止一點點。

GPU-Z截圖。

CINEBENCH R15.0 測試結果,OpenGL為165.39 fps,CPU為2175 cb。

AIDA64內存測試。

CrystalDiskMark 6.0.2測試。

3DMark Port Royal得分為6038。

3DMark Time Spy 得分11279,顯卡得分11168。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 得分13032,顯卡得分13431。

魯大師配置清單。

魯大師娛樂跑分,603840分。

i9-9900K全核心5.0GHz,使用AIDA64 FPU FurMark 雙拷測試,測試10分鐘,

CPU核心平均溫度:68.7℃ 65.6℃ 67.9℃ 66.6℃ 72.0℃ 68.9℃ 66.7℃ 65.3℃,

GPU溫度在59℃左右。

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數字尾巴 的精彩文章:

東京奧運會獎牌將包含智能手機……的一部分
Model 3 標準續航版美國上市:迄今為止最便宜的特斯拉車型

TAG:數字尾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