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論語》里給我印象最深的,竟是一個打了敗仗的將軍!

《論語》里給我印象最深的,竟是一個打了敗仗的將軍!

最近重讀《論語》,又有不少新的感悟,也發現了很多從前忽略的細節,比如在《雍也》章里,孔子高度讚揚了一個打了敗仗的將軍,以前不太理解,現在來看其人確實高明,加深了我對世事和人性的理解,希望也對大家有所啟發。

這個人叫孟之反,是魯國大夫,此人的事迹不見於以後的正史,在《論語》里也只出現了一次,原文如下:

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將入門,策其馬,曰:『非敢後也,馬不進也。』」

——《論語·雍也第六》

孔子說:孟子反不誇耀自己,軍隊打了敗仗潰逃,他留下來殿後,快進城門時,他卻鞭打著馬,說:『不是我敢殿後啊,是我的馬不肯快跑。』

事情很簡單:魯國軍隊打了敗仗,孟子反身為統帥之一,做了他應該做的事,而且留下一句看似無關緊要的話。

了解一點軍事常識的人都知道,勝仗容易打,敗仗很難打。戰場上的勝敗是多種因素決定的,有必然因素,也有偶然因素。能打勝仗是一個將領的水平,但當敗局已定,能把損失降到最低,避免士氣瓦解,更能考驗將領的智慧和勇氣。

歷史上最典型的例子,當屬項羽和劉邦。項羽是英雄蓋世的常勝將軍,打勝仗對他來說是家常便飯,劉邦相反,一輩子老吃敗仗,但笑到最後的卻是劉邦,因為他是一個打敗仗的「高手」,這一點一般人不容易理解,得有點辯證思維才行。

說回孟子反,軍隊潰敗之際,他能組織軍隊有序撤退,自己還能親自殿後,這個很不容易,不是能力和勇氣兼備的人,做不到這一點。

更難得的是,軍隊撤到安全地帶後,他卻快馬加鞭趕到軍隊前面去了,然後還告訴別人,可不是我有多勇敢,是我的馬太不給力了!

孟子反為什麼要說這句話?很值得深思!孔子說他「不伐」,其實我看境界比這還要高。孟子反不光是不居功,他還主動要「低」下來,讓自己在別人看來並沒有什麼功勞。這說明他對世事、對人性都太了解了,俗話說得好,「不遭人忌是庸才。」一個能力、品德突出的人,即便不自我誇耀,也一樣會受人嫉妒,給自己帶來煩惱,甚至禍患。

人生在世,要是沒有能力、沒有成就,自己覺得窩囊。有了能力、有了成就,又難免遭人嫉妒,每走一步都要小心……做人,實在不容易!

那些做了很多事情、有了很大成就,還能不受人嫉妒,能像《道德經》說的那樣,「和其光、同其塵」的人,其實是最最難得的。雖然達到這個境界的人鳳毛麟角,但是能接近一點,不也是人生的進步嗎?

「孟之反不伐」的典故,您怎麼看,歡迎評論、轉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好國學堂 的精彩文章:

TAG:三好國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