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華人女導演了不起!但你真的看懂這部「最佳」了嗎?

華人女導演了不起!但你真的看懂這部「最佳」了嗎?

北京時間2月25日上午,第91屆奧斯卡獎揭曉。

而今年的奧斯卡與往年相比,最讓國人激動的,就是多了不少華人面孔

其中——

最終最佳紀錄片獎,由華裔導演金國威和妻子伊麗莎白·柴·瓦沙瑞莉攜手合作的《徒手攀岩》獲得。

最佳動畫短片獎,則有中國武漢太崆動漫打造的首部動畫《衝破天際》和皮克斯的華裔女導演石之予執導的《包寶寶》兩部動畫入圍。

最終該獎項由《包寶寶》獲得。

兩部同時入圍奧斯卡的最佳動畫短片,其實都生根於中國,也都包含了不少中國元素。

其中《衝破天際》傳遞的是父女情和航天夢。

《包寶寶》則講述了一個「空巢」媽媽與兒子之間的母子親情故事

這個故事還要從加拿大唐人街的一個華人媽媽說起。

這位華人媽媽是個廚房好手,尤其擅長——做包子

一雙豐滿的手靈巧地揉面、按記兒、擀皮兒、包包子。

沒過一會兒,一籠白白凈凈又饞人的包子就做得了。

如此熟悉的畫面,是否也讓你想起了家中廚房裡,媽媽忙碌的身影呢?

她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為家人準備可口的飯菜,等待著家人的歸來。

只不過,片中的媽媽因為孩子不在身邊,老公也忙於工作。

她的這份手藝,絕大多數的時刻,只能「孤芳自賞」

女主人每日重複的買菜做飯,做家務,跳廣場舞。

但一回到家中,卻沒有一個人可以和她交流談心。

也許每一個,人到中年的普通女人,都會被這樣的「孤獨」死死鉗住。

而片中,媽媽的孤獨也在一直持續,直到有一天。

在她像往常一樣,拿起一個包子送進嘴裡的時候,一個由她手工製作的包子突然獲得了生命。

一個小包子在被吃掉前的最後一刻,忽然跳脫開來,睜開眼睛,努力長出手腳,哇哇大哭起來。

看到這一幕的媽媽驚呆了。

她看著這個長成人形的包子寶寶,竟然發現,他就如同自己的第二個孩子!

一時間,再為人母的喜悅,和對包子寶寶成長的忐忑,同時湧上這位媽媽的心頭。

於是媽媽便把所有的愛傾注在包子身上,包子走到哪,她就跟到哪,生怕包子受到一丁點傷害。

之後,她更是把包寶寶當成了自己的兒子。

他們一起買菜、做飯、打太極。母子二人就這樣度過了許多歡樂的時光

而在遇見了包寶寶之後,媽媽也彷彿一下子變得容光煥發,找回了年輕的心態。

但隨著包子的成長,它的自由意志也開始覺醒。

像所有親密關係一樣,當兩個人長時間地走得太近,一定有一方先感覺到窒息。

包寶寶也像很多逐漸長大的子女一樣,厭煩了媽媽的過度保護與束縛

於是他想逃離這份束縛,但越逃,媽媽追得越緊。

終於有一天。

包寶寶帶回了一個白人姑娘,還把行李打包,想要徹底離開家。

這時,媽媽呆住了,她怎麼可能接受「第二個兒子再次離家出走」。

於是在爭執中,又氣又激動的媽媽為了阻止包寶寶的離去,竟然一口把他吞進了肚子里。

看到這裡的條姐也受到了一絲驚嚇。

影片導演居然把華人社會裡最隱形的親子關係問題,用如此簡單的故事和畫面表現了出來。

而母親吞噬孩子一幕的靈感則來自於,導演石之予非常喜歡的一幅,西班牙畫家戈雅的晚年作品——《農神吞噬其子》

《農神吞噬其子》是該畫家「黑色繪畫」系列中最著名的一幅,畫中表現的正是羅馬神話里的農神在吞噬自己的孩子。

在心理學上,母親吞噬兒子的行為象徵著,兒子在喪失活力,真實的自我也在消融。

吞噬的主題從包寶寶誕生開始就已經出現,媽媽看到包寶寶踢球受傷,便立刻挺身而出保護起來,並嚴令禁止他再做這類危險運動。

過度的擔心、過度的保護,都使孩子喪失了探索世界的機會。

曾經用愛養育子女的母親,也可能用愛把子女吞噬。

有時過度極致的保護,也能變成「暴力」。

你可能也曾見過這樣的場景——

媽媽抱著孩子說:「我真希望能把你變回小寶寶塞回我肚子里,這樣我就能隨時都知道你人在哪裡了。」

這聽起來好像很甜蜜,但是否也有些毛骨悚然?

其實,《包寶寶》想要探討的主題核心就是過度保護孩子的父母和子女間的關係

但石之予拍攝《包寶寶》的初衷,卻並不是為了控訴。

相反,她更在意的是和解

其實石之予原本給短片寫的結局,也並不是之前描述的,媽媽一怒之下,把包寶寶吞噬的一版。

而是媽媽吃下包子後,從夢中驚醒。這時媽媽才發現這一切,竟都是一場夢。

醒來後,兒子也終於回到家中,來到了母親的床前。

兒子最終選擇了與母親和解。

最終畫面也定格在,兒子與兒媳一起向母親學習包包子,一家人其樂融融的場面。

據導演石之予說,之所以做這樣的設計,其實都源自於她自己的親身經歷

石之予作為皮克斯史上首位華裔女導演,出生於重慶,兩歲時隨父母移民加拿大多倫多,父親則是一位藝術家。

小時候,爸爸經常在外工作,她和媽媽相依為命。

人在異鄉的媽媽也像短片里一樣,把她看緊緊的。

從吃飯到上班,再到旅遊,曾經的任何事幾乎都是她和媽媽一起做的。

所以即使她長大成人,媽媽也很難放手,對自己的呵護依然無微不至。

直到石之予離開家,原本就缺乏自己生活的母親瞬間心理失衡。

這時,石之予才發現那個被自己「遺棄」的空巢母親,仍然用無言的愛,守護著自己。

也許這就是親情的力量吧,無論曾經有過多少的不解與矛盾,愛總能使雙方握手言和。

所以在石之予製作《包寶寶》的過程中,邀請了自己的媽媽擔當文化顧問,觀察和跟隨媽媽製作包子的流程。

讓媽媽也能參與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來,才邁出了與母親和解的重要一步。

石之予也正是藉助了片中的故事,才含蓄的表達出自己對父母的愧疚之情。

而作為內斂東方文化中的一員,你又是否正視過父母的犧牲?

是否因此產生過負罪感,並真誠的向自己的父母道過歉呢?

要知道生命來來往往,來日並不方長。

責任編輯:洋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電影頭條 的精彩文章:

吊打《怒晴湘西》,東亞深夜版「權游」尺度也太大了吧…

TAG:電影頭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