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健康養生的終極形式:精足不思淫,氣足不思食,神足不思睡!

健康養生的終極形式:精足不思淫,氣足不思食,神足不思睡!

網上同名文章,《精足不思淫,氣足不思食,神足不思睡》傳播得很廣,不知是哪位高人所寫。第一次看到這個文章時,覺得有違常理,雖有一些震撼,但真實度存疑,即便不是假的,至少也有誇大之嫌。畢竟寫文章的人嘛,總喜歡故作驚人之語,以此博取關注。不過,無論如何,能寫出這樣文章的人,總是不簡單。

上面是我第一次看到這文章時的想法,後來慢慢學了更多東西,有更多的實證體驗以後,我發現,這個文章可能完全沒有誇張,雖然我並沒有到這一層次,但不管是從理論上,還是從實修上,都感受到了這種可能性。修道家們,對身體的研修程度,確實高出普通人太多。

精足不思淫,氣足不思食,神足不思睡,這簡單的三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很多人未必真正理解。不思淫,就是沒了色慾,不思食,就是沒了食慾,不思睡,就是沒了睡眠欲。一句話,就是身心的修鍊,到了一個圓滿的狀態後,一些基本的慾望,就降到很小很小,幾乎可以為零了。

健康養生的終極形式:精足不思淫,氣足不思食,神足不思睡!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食慾,色慾,以及睡眠欲,這些最基本的慾望,不是僅靠心理,可以控制住的,還需要生理的允許。當我這麼說的時候,意味著我將心理和生理,完全的分開了,這不是一種好的狀態,因為生理和心理沒有合二為一,也就是說身心沒有合一。不過為了方便理解,還是有必要將二者分開說。

我們習慣於,將生理方面的,稱為本能,將心理方面的,稱為慾望。慾望可以降低,但本能難以對抗,這是我們通常的認識。比如一心向佛的人,他可以沒什麼慾望,但肚子餓時要吃飯,這種本能,他是無法對抗的。為什麼呢,因為他身體的生理條件不允許。這可能就是修道,與禮佛、參禪的不同。修道,是身心雙修。

只要生理方面允許,完全可以達成不思食的。當身體的能量充足,且又能高效循環,流失的能量較少時,可以不必每天吃飯,間隔性的吃一點,補充一些丟失的能量即可。這就是氣足不思食。神足不思睡,就是不怎麼需要睡眠,如果非常旺盛的精力,也完全可以做到。為什麼說得這麼肯定,因為我在生活中,見過類似的人。

需要說明的是,身體狀態不同時,對應的養生方法,也是不一樣的。我學習養生多年,發現養生知識是有級別的,不同級別的知識,對應著不同的健康水平。比如氣虛之人,當你開始補氣之後,可能有一段時間不想吃飯,但人精力也很好。如果能堅持,接下來會食量增加,然後再過一段時間,當你的體重、精力都正常的時候,你的食量又會恢復正常。如果還能做到更好,接下來就是氣足不思食。

這就是為什麼我說,精足不思淫,氣足不思食,神足不思睡,是健康養生的終極形式。既然是終極形式,就不那麼容易達到,需要雙向加持自己的生理和心理,而且堅持的時間必須較長。

凡事,堅持是最難的。但是成功的人,在任何領域裡,都是知行合一的。如果做不到,那不光是執行的問題,知識也有問題。沒有真知,自然難以真行。當你非常清楚,你最終會成為樣子,並且想達成這樣,需要付出怎麼樣的努力時,你就更容易做到。

我的讀者群中,不少人跟著我很久了,有些人覺得我寫的東西,開始玄乎難以理解了,那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我仍在不停的學習、思考與實踐,我每天都在進步,而你們則開始跟不上,掉在我的後面了。總是在說養生,但養生到最後,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態,我認為最好的狀態,就是精足不思淫,氣足不思食,神足不思睡。

可能有人會說,不思食慾、色慾和睡眠欲,這樣真的好么?一點慾望都沒有了,活著有什麼意思。其實並不是這樣,而是人到了很好的狀態後,他可以不受外界影響,他對自己的身心,有絕對的主動權,不被自己的慾望驅使。這時候,才是真正的快樂,是作為生命本身的快樂,享受著身心合一後的清安自在,喜樂和平。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身體自我修復研究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身體自我修復研究者 的精彩文章:

佛學修意,道家練氣,意氣用事,事半功倍,讀懂生命與健康的智慧
為什麼有時想嘔吐,讀懂身體的自我保護反應,從嘔吐說起!

TAG:身體自我修復研究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