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夏東海」:父母是我們和死神之間的一道牆 看完眼眶開始有點濕潤

「夏東海」:父母是我們和死神之間的一道牆 看完眼眶開始有點濕潤

本文約5273字,預計閱讀時間14分鐘

建議你耐著性子好好閱讀

《我家那閨女》這檔節目最近三番兩次的上熱搜。最近一次引起大家熱議,是因為焦俊艷和高亞麟的餐桌對話,關於親子問題。

「夏東海」:父母是我們和死神之間的一道牆 看完眼眶開始有點濕潤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餐桌上,焦俊艷講出了不少年輕人心聲:生活中很多的在意和想法,與並非自己的意願,而是親人父母強加給的期許。

「夏東海」:父母是我們和死神之間的一道牆 看完眼眶開始有點濕潤

高亞麟站在一個與青年人不同的人生階段,闡述父母輩的這種「強加意願」有它自己背後的原因

「夏東海」:父母是我們和死神之間的一道牆 看完眼眶開始有點濕潤

在熱搜上看到高亞麟的這番話,內心很震動。

「因為他們直面死神了」

「而你老想做你沒做完的」

近年來親子問題一直被熱議,前幾天結束的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給了華裔導演石之予的作品《包寶寶》,英文作品名為『Bao』。

「夏東海」:父母是我們和死神之間的一道牆 看完眼眶開始有點濕潤

作品裡面討論的主題也特別契合這篇文章所討論的:「中國父母對孩子的愛」。

特別是90後,普遍都是獨生子女,所以很多朋友都會感覺到自己在成長過程中應對父母給予的愛,所帶來的壓力

「夏東海」:父母是我們和死神之間的一道牆 看完眼眶開始有點濕潤

在動畫故事到後三分之一時,母親人物因為不忍放走自己的孩子,又氣又急而把「包兒子」一口吃掉。

「夏東海」:父母是我們和死神之間的一道牆 看完眼眶開始有點濕潤

緊接著待她意識到自己所做的事情後,無助地在原地大哭。

看到這一幕的我是揪心的。很多人說動畫這裡「細思恐極」,我覺得就是太真實了:父母,也會做錯事。以前和朋友提他們有些做錯的事情,朋友說:「別說做父母了,人都是第一次做呢。

如今父母輩的相處成了一件愈發頭疼的問題。

「關於婚戀觀念

關於消費觀念

關於工作觀念

關於日常瑣事...」

細數我們和父母的不同,似乎能有一萬件那麼多。

NO。1關於婚姻觀念

其實婚姻這回事,誰又能說自己天生就會適合呢?很多中年人都會說婚姻就像一雙鞋,穿著合不合適,只有自己才清楚。為何對於自己的兒女卻又期待她們能有好的婚姻?

我想,就和高亞麟說的一般,是經歷和環境讓他們心急了。

「關於婚姻觀念,孩子們這麼說:」

「夏東海」:父母是我們和死神之間的一道牆 看完眼眶開始有點濕潤

網友@jackisdull 22歲

「有時候我不想聽長輩介紹,是因為我覺得連我爸媽都根本不認識現在的我。我怎麼相信他們能幫我相中適合我的人呢?」

「我剛剛畢業,校園戀情都談得亂七八糟。我都沒有體驗被一個人全心愛著的感覺,甚至也無心開啟新戀情,我怎麼去相信我能跟別人攜手共度一生呀。」

—— 「22歲俱樂部」成員們眾說紛紛

「夏東海」:父母是我們和死神之間的一道牆 看完眼眶開始有點濕潤

「我的事業好不容易剛起步了,我一個人過得太開心了真的不想結婚。老實說別說戀愛了,我狗都不想養。」

「我是喜歡做提前計劃的人。婚姻這件事我就不計划了,隨緣。」

「主要是沒準備好對父母出櫃 哈哈」

——「25歲俱樂部」成員笑談

「夏東海」:父母是我們和死神之間的一道牆 看完眼眶開始有點濕潤

網友@Fannygirlz 31歲

「我有約會,但是我心裡希望下一個帶給爸媽認識的男人應該是我未來的丈夫。我可以經歷分手,但不希望我爸媽替我分擔,他們年紀也大了。」

「而爸媽也有自己的想法:」

「夏東海」:父母是我們和死神之間的一道牆 看完眼眶開始有點濕潤

《人物》雜誌 x SK-II - 「改寫命運」

「我們不急,就擔心你之後沒個伴,孤單。」

「孩子、家庭給你帶來的幸福啊,真的是完全不一樣的。婚姻會讓你成熟。」

「我們是不急,但是你爺爺奶奶真的很想抱個曾孫...科技再發達,年紀上去了生孩子也對身體影響很大的。」

有些時候我們只是怕了長輩把自己的幸福源泉局限在看到我們成家幸福,我甚至想過為了父母生活的豐富多彩而去結婚,但我多希望我們是相互獨立又彼此愛護的關係。

NO。2 關於消費差異問題。

關於消費差異,我們找到了一個典型性問題下的回答:和父母旅遊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夏東海」:父母是我們和死神之間的一道牆 看完眼眶開始有點濕潤

網友@飛羽他媽

「心累。雖然知道他們是怕我多花錢,但是時刻都覺得好累,很掃興。住得好點,說你亂花錢。吃得好點,亂花錢。恨不得每天窩房間里開水泡麵就鹹菜。

出門希望任何地方都可以步行到達。所以精心安排,往往就是亂花錢,但是背後卻跟自己老夥計炫耀孩子孝順。不喜歡這種表達方式,但是絕大多數家長都這樣,非常喜歡壓抑自己。」

「夏東海」:父母是我們和死神之間的一道牆 看完眼眶開始有點濕潤

網友@普洱歌劇貓

「當然,跟父母出去玩還是很開心的,畢竟他們年紀大了,我收入也增加了,孝順一下是應該的。可是老太太的那個思想還是停留在20年前,以為物價還跟20年前一樣便宜。

你想,現在旅遊區哪裡有便宜的餐飲?結果老太太出去玩了三天,我媽連一盒30塊錢的盒飯套餐都捨不得吃,覺得太貴,連吃了三天速食麵。」

「夏東海」:父母是我們和死神之間的一道牆 看完眼眶開始有點濕潤

網友@姜鹹魚

「自由行籌划了了很多天,結果一路上都在被灌輸張阿姨李阿姨去的跟團游有多麼多麼划算。總之只有跟團游,包中國團餐有大巴接送的旅遊,錢才叫花得值。」

NO。3關於工作觀念

在我們這一代「溫室花朵」走上職業道路的時候,其實遇到最不舒服的事情就是不被肯定職業性。

特別是女性,社會環境、家庭觀念里有太多告訴我們不要「太拼」、「太強勢」。殊不知我們「拼」和「強勢」就是為了想要撕掉這些加在身上的傳統女性標籤。

「夏東海」:父母是我們和死神之間的一道牆 看完眼眶開始有點濕潤

《人物》雜誌 x SK-II - 「改寫命運」

「「22歲俱樂部」一臉不解」

「我爸媽整個教育體系就是告訴我要努力成為最好的。於是即使是別人在玩的大學四年,我也在努力為了我夢想職業在拼。現在事業剛開始了,叫我多回回家,找個穩定、輕鬆的工作?what the...」

「男生雖然還好,但是無形壓力挺大的。爸媽開始給我物色二線城市的第一套房了,我這種小鎮男孩,即使我對自己有信心,買房還是沒辦法啊。」

「「30歲+俱樂部」各有見解」

「...之前也一直說忙事業忙事業,現在回過頭來發現對自己的工作的期望一直沒有止境。而年齡開始有點限制我的事業發展了。」

「我做的事情其實在最近幾年都沒有變化。但是這種停滯期的時候和一份工作做了一輩子並且已經退休的父母真的不知道能講什麼。我可以再多看點書。」

其實不是不能講,而是不想講,怕被擔心怕被否定,也怕其實不確定自己是誰和未來在哪的那個人,那個真相,就是你自己。

NO。4 關於日常瑣碎

剛剛過去的春節假期怕是最能體現日常瑣碎中的摩擦,今年的央視財經頻道甚至有了「春節吐槽指南之爸媽能對你客氣幾天?」。

對此網友的普遍回答是:超不過三天。春節回到家,三天一過,爸媽的花式嫌棄立馬開始。

「夏東海」:父母是我們和死神之間的一道牆 看完眼眶開始有點濕潤

網友@白白

「《常回家看看》歌詞如果放到今天該改了:『生活的煩惱跟媽媽說說』,越說越煩,『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談談』,越談越崩。」

「夏東海」:父母是我們和死神之間的一道牆 看完眼眶開始有點濕潤

網友@Pran

」我媽非常雙重標準,大早上九點我還在床上,老媽一進來就是劈頭蓋臉的一頓罵。但是轉頭看到我家狗在睡覺,態度立刻不一樣。『喲乖乖今天這麼聽話呀,又在睡覺了。』「

「夏東海」:父母是我們和死神之間的一道牆 看完眼眶開始有點濕潤

網友@噗嚕噗嚕_

「我今年剛稅後月薪過五萬,在公司里也算得上個小領導了,但這些,一回了家就全沒了。我爸媽根本不把這種能力當回事兒,他們還是嫌棄我老宅家裡,不打掃房間,性格不溫柔,做事情沒章法。

總之衡量的標準還跟我18歲那會兒一樣,沒人管你是不是在外面有所成就

觀念分歧背後的原因

其實正如文章開頭高亞麟所說的,我們和父母之間存在著巨大的人生階段性的差異。一個還在想著過大好人生,一個卻已經望到人生盡頭。這樣的差異性決定了觀念的分歧,而且導致這樣的差異性的源頭原因還有很多。

「夏東海」:父母是我們和死神之間的一道牆 看完眼眶開始有點濕潤

1.父母是走在新時代隊伍末尾的人。

——「為什麼年輕人開始覺得不結婚挺好?」

——「物質文明高度發達。」

來自看到的一篇的隨筆,議題雖是婚姻,但看待差異的方法值得借鑒。

這位作家怡然獨居北京多年,偶有機會回到山東老家。老家不夠發達,線上服務發展滯後。搬家服務換了三個人都是態度奇差,買菜,送水,出行叫車等小事處理起來都極其艱難。等七七八八的業務辦完回到北京,已是身心俱疲。

因為這次經歷,突然反應過來,自己一直以來在北京的生活,太舒適了。


「你知道我在嚴重懷疑自己生活能力的時候想到的是什麼?我想到的是,如果我沒有離開家鄉,有可能也會有很多不一樣的想法,比如無論如何要結婚生孩子,因為在老家的生活,讓我覺得一個人過日子確實好難,我也不是很強壯,不結婚生子,可能連買桶水上樓這種事,都覺得好累,怎麼辦?「


」日常生活的大事小事幾乎都要靠人際關係。「


這些年一個人生活的那種坦坦的安全感,被擊得粉碎。


註:來自水木丁。

「夏東海」:父母是我們和死神之間的一道牆 看完眼眶開始有點濕潤

這些年一個人生活的那種「坦坦的安全感」。

我情不自禁地回想,我的父母是否也浸潤在這種坦坦的安全感里?這種出門靠智能手機,網路服務包辦一切的安全感;這種完完全全依靠著,一個人擁抱智能時代的能力安全感。

我爸媽有嗎?

他們出門定個火車票飛機票,要因為手機軟體的操作,來來回回詢問我好幾次。

幾乎不點外賣,因為不知道「餓了么」怎麼用。

用得最溜的軟體就是微信了,還會在視頻電話時,因為不知道怎麼前後切換攝像頭,焦急地提高嗓門問:「哎,怎麼看不見我自己啊?」

這是爸爸媽媽們的處境。這些看似普及了全人類的幸福高科技,並沒有把安全感也一併帶給他們。他們還是站在那個,對單身人士並不友好,一個人生活就會進入「艱難模式」的環境里。今天要是猛地奪去我學習使用智能軟體的能力,我也會陷入同樣的焦慮和無助里,渴望通過締結婚姻和親子關係來構築安全感。

如何怪罪他們不懂單身情調?

「夏東海」:父母是我們和死神之間的一道牆 看完眼眶開始有點濕潤

2.父母和我們幼年教育資源的巨大差異。

——「我爸問我怎麼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奧數班,音樂會,國際機票,美國大學,他付的錢。」

關於幼時教育背景能給人帶來的巨大觀念差異,我想引用創造101節目播出期間,楊超越被罵上熱搜時的一段話:


「楊超越就是社會貧富分層後,典型輸在起跑線上的那個人群的一個小姑娘。她不是輸在不努力,而是輸在整體的教育和啟智水平上。無論方法論,表達水平,情緒干預能力,壓力處理方式,都不是一代人幾個月能跟得上的差距。


人們可以不投她,但是遠高於她生活水平和受教育程度的人,是沒有資格根據一刀切的絕對舞台水平來指責她的笨拙和不努力的。」

這麼多年後,我意識到,樂觀開明和來自於昂貴且漫長的教育,而要求一個人去完全改進他由長期的教育匱乏所導致的缺陷,是一種苛求。如果苛求指責多了,那更像是一種刻薄。

父母和我們的成長環境截然不同。

我們的國家在過去幾十年的變化十分劇烈,我們用60後70後、80後90後這樣的標籤正是說明了僅隔十年的人可以是完全不同的群體。尤其在我們這一代,我們父母希望用他們累積下的經濟能力,在孩子身上彌補他們那一代人曾經錯失的教育機會,更是導致了巨大的教育程度差異。

在我身邊,有太多父母自己本身沒有什麼文化程度,卻拼了命給孩子攢錢,供這個補習班供那個出國名校學費,為了孩子教育願意花上捨不得給自己用的錢。


「自己的雙腳還踏著要為無知惶恐的土地,手卻托舉愛的人到明理的光輝里。」

我們是父母財富累積之後,教育投資上的既得利益者。他們讓出的,捨不得給自己享受的精神豐富,就是我們今日如此不同的原因。

越高的教育成就了越高的包容性。

在現在這個年代,大家更尊重個體的獨立性,支持更多的人去掌握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的主動權。這樣才會產生我們的父母越來越不理解為什麼我們會對生活的追求和他們截然不同。

他們用錢給我們創造了出國留學,受到高級教育,國際旅行開闊眼界的機會,但若回頭用他們付出的金錢和精力塑造出的我們所謂的現代觀念去指責,去拒絕交流,似乎有失公允。

「夏東海」:父母是我們和死神之間的一道牆 看完眼眶開始有點濕潤

除了以上兩點,還有一些比較特殊的原因:

4. 部分父母想習慣性地「被需要」/掌握控制權

別緊張,我不是說每位父母都是奇怪的「控制狂」。

試想一下,就和《包寶寶》中開頭的「母子相處」一般,我們太過脆弱導致需要父母來無時無刻地呵護。久而久之,雙方都沒有意識到什麼時候才是個可以「放手」的時間點。

中國傳統的儒學文化里也多強調「孝道」:


儒家極其重孝。「孝」是仁義道德的核心,「孝道」是儒學之本,盡「孝」不僅是儒者的人生首要責任,更是人生意義和價值所在。

《論語》記載,孔子主張對父母不僅要在物質上奉養,還要在態度上恭敬和悅,即在言談舉止一切細節中,都要體諒敬順父母。

當然,盡孝是對的,但不代表盲目對父母的順從。「在言談舉止一切細節中,都要體諒敬順父母」,還是太過片面了。

5. 部分父母和我們的關係內缺少深度的交流

不管是什麼關係,保持良好的溝通一直是必要的。但是由於成長過程中父母和我們的交流通常是單向的、指導性的,從而會導致我們現在會對主動的、平等的溝通感到不適應甚至是恐懼。

因此都會引發一些缺乏耐心、壓力過大導致表述不清等溝通上的問題。

我們該如何跟父母去溝通?

以下我們僅提供些簡單的方法。

這件事本不會需要太聰明的方法論,更多的會是來自」因為懂得所以慈悲(理解)「的自發行為。

Step1.擁有溝通的衝動

之前我們採訪的一些朋友也表達了,自己其實並沒有看到和父母溝通這件事的必要性。或是覺得溝通過程可能會很有壓力,有些父母是急性子,有些父母根本不了解我們等等...

只有克服了這些心裡的負擔,真的感受到願意跟父母交流想法時,就是最適合溝通的時刻。

Follow your heart.

Step2.選擇最適合的溝通方式

本就不怎麼直接和父母進行深度對話的朋友們,面對面的溝通可能對雙方都很有壓力。不妨選擇一種你覺得最適合你們關係的方式。

「夏東海」:父母是我們和死神之間的一道牆 看完眼眶開始有點濕潤

無論是電話、寫信還是面對面的交流。只要是可以直抒內心想法的,就是最合適的方法

Step3.學會傾聽和引導父母的溝通

我知道一些父母是無法接受自己的孩子「挑戰」自己的。

耐心地聽完父母的表達,不論對方的是否情緒化都要保持平靜地聽完;客觀地去告訴父母自己對他們反應的感受、想法;及時對父母表達出對我們的擔憂和關切做出正向回應,表示理解

慢節奏地,盡量溫和且堅定地引導父母去理解我們要表達的事情。

「夏東海」:父母是我們和死神之間的一道牆 看完眼眶開始有點濕潤

Step4.肢體語言對溝通的加成

無論是對話結束的擁抱,還是在父母表現對自己的焦慮時進行肢體接觸的安撫,這些都可以起到提高溝通效率的作用。

寫在最後。

「夏東海」:父母是我們和死神之間的一道牆 看完眼眶開始有點濕潤

今天你在Google搜索框打入"How to deal with parents"(如何處理父母的...),你能感受到很多人都有著相似的煩惱。

這些問題普遍,也是需要解決的。

「夏東海」:父母是我們和死神之間的一道牆 看完眼眶開始有點濕潤

解決問題的你是值得鼓勵的,是因為你還珍惜你的家庭,珍視和父母的感情。這篇文章獻給珍視家庭價值的你們,也許你不認為父母是你最有力的後盾,但你可以成為你父母最強的支撐。

還記得我之前在文章中說過,永遠不要打破和父母溝通的那張桌子。我們總覺得父母在拿身份來壓制我們,可是現在他們年紀越來越大,他們可以找到宣洩和抒發的途徑越來越少,我們可以打遊戲喝大酒,蹦迪唱歌玩通宵,父母卻只有很少的途徑去找到除了家庭之外的另一個身份,得到一份自由和解脫,他們習慣了家庭角色,也習慣了壓抑自己的情緒。

「你們不懂我」

「說了你們也不懂」「我們有代溝,不用說了」

這些話都是很傷人的。

他們的孤單,是不被理解的孤單。

他們的操心,是被討厭的操心。

還有人在關心你,也許這就是件溫暖的事情吧。在與父母相處之前,在父母這兩個字之前,我們要記得他們也是人,初次做父母的人,是人就有各種情緒和缺陷,如你如我,你身上的缺點,他們也有,你的虛榮和貪婪,他們也有。

如今我們這個年紀的孩子的父母都到了人生的下半程,這半程你精彩,他們安靜,但總有一天,他們就是我們,我們就是他們,看著他們的樣子,給他們一份真正可以溝通的真心,而不是一個以孝順為糖衣,虛假溫柔的服從,以愛為前提的孝,而不光光是道德牽絆。

有一天,我發現父母現在的焦慮和不安全感,是因為他們老了,他們不夠自信了,他們開始變得弱勢了,而在子女身上從小到大那份家長的尊嚴,也許是他們可以找到的最舒服的尊重,也是用辛苦的養育換來的,我們知道給朋友面子,給朋友幫助,難道給父母一點,就那麼難?

我們這一輩子要跟太多人打交道,而最難處理的也是與人相處之道。你若把與父母相處都處理不好,那豈不是錯過了人生一節大課?

也請你相信我,一個家庭不幸福的人,不管他在社會上多麼成功,他在年紀越來越大後,都難免會有人生完滿感的缺失。

而渡人如渡己。

幫助他們理解你,也是幫助你自己。

跟父母的相處是門學問,無論成功與否,都是一次人性的交鋒,可以溫柔,可以犀利。從來都應該是我們和父母站在一起,對抗我們共有的人性弱點,而不是彼此對抗。

他們的苦,在於人生的苦,是我們以後可能也有的,不管視野如何不同,不管角度有多新舊,我們在理解之後,做出的事情,所持的態度,都會更寬容,這樣你也不會疼痛。

你是獨立的,擁有獨立的個性,鼓勵每個年輕人都擁有自己的個性。合作的精神是你在這個社會中最重要的品質之一,與人合作去工作去創造,但別忘了家中的父母,你們也是合作的關係,來面對人生的所有苦甜。

人要有距離,但也要有擁抱彼此的勇氣。

不妨把這篇文章轉發給父母,跟父母聊聊吧,現在就去。

加油。

這是一件美好的事兒,無論結果,先給予的人會得到更多。

整理編輯 - 小金 周老師 Mia

「夏東海」:父母是我們和死神之間的一道牆 看完眼眶開始有點濕潤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文字原創

「夏東海」:父母是我們和死神之間的一道牆 看完眼眶開始有點濕潤

「Girls compete with each other.

Women empower one another.」

「夏東海」:父母是我們和死神之間的一道牆 看完眼眶開始有點濕潤

instagram - miallllling

「夏東海」:父母是我們和死神之間的一道牆 看完眼眶開始有點濕潤

喜歡文章就點個好看支持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美時尚快報 的精彩文章:

你關注什麼就可能成為了什麼樣的人

TAG:北美時尚快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