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這可能是最接近死亡的奧斯卡獲獎作品

這可能是最接近死亡的奧斯卡獲獎作品

文 | Windows7

今天,咱們來嘮一嘮獲得了第91屆奧斯卡最佳記錄長片獎的《徒手攀岩》

這可能是最接近死亡的奧斯卡獲獎作品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這部作品不僅得到了奧斯卡評審們的認可,在豆瓣上也獲得了紀錄片少有的9.1分高分,更是擁有眾多觀眾的認可,可見是一部貨真價實的佳作。

這可能是最接近死亡的奧斯卡獲獎作品

片名相當直白地挑明了難度係數,也道出了最大的亮點和內容,簡潔又明了。

《free solo》,直譯便是「無保護攀登;無保護」,指單人徒手無保護攀登,不攜帶任何攀爬工具,全憑四肢,最直接地與峭壁岩石和山風對抗,被視為十大危險運動之首。

私以為全片下來沒有任何故事性情節,就是在記錄一個人類的攀爬求生過程。但其中有人類最真實的生理和心理反應,有對大自然的崇敬與抗衡,以及最真實地命懸一線的困難。如果你反駁我說一部作品不可能沒有故事性情節,那我承認你說的沒錯。或許那些攀爬歷程中的應對舉措是情節,遇到的困難便是故事,自救的方法與掙扎對抗就是劇情。

這可能是最接近死亡的奧斯卡獲獎作品

這可能是最接近死亡的奧斯卡獲獎作品

本片不僅是多視角展現,我甚至覺得可以算得上全方位的視角展現。因為展現的主題就只有一個,那就是攀爬,所以為了片子的可觀賞性和震撼性,全方位的視角太重要了。我到現在都難忘其中的一些航拍得來的鏡頭,除了震撼,我實在不知道該用什麼辭藻來描繪。

這可能是最接近死亡的奧斯卡獲獎作品

我相信,當每一位觀眾目睹了一場人類血管暴起的攀爬,當聽到如浪潮版湧入雙耳的粗重喘息,看著沒有任何護具的脆弱生命的努力,腳下是一個踩空,便九死一生的萬丈懸崖,身旁只有零星鳥兒飛過的蒼涼孤獨時,沒有人不會喉頭一緊。鏡頭拉長後,滿眼只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只有如神祗一般聳立的伊爾酋長岩。但細細一瞧,上面竟有個倔強又堅強的「小螞蟻」,那就是我們的全曠野最閃亮的主角,就是我們人類最堅毅的生命。

這可能是最接近死亡的奧斯卡獲獎作品

這可能是最接近死亡的奧斯卡獲獎作品

我們的男主角亞歷克斯是 1985 年生人,曾就讀於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念的是工科。他看起來瘦瘦小小,卻眼神堅毅,果斷冷靜的讓人驚嘆。他不僅沒有我們心中理工男的形象,甚至還是體能驚人的多項世界記錄的保持者。在 2010 年的紀錄片《孤身絕壁》中,他就徒手攀登了猶他州錫安國家公園半穹頂西北壁,而這次他和號稱「攀岩宇宙中心」的 900 余米高的伊爾酋長岩之巔完美達成合作,用汗水與冒險,以自身的生命,再次向我們展示出人類與自然的史詩級碰撞。不說虛的,此片直叫我看得手心出汗,膝腳發軟。

這可能是最接近死亡的奧斯卡獲獎作品

這可能是最接近死亡的奧斯卡獲獎作品

據說《徒手攀岩》的製作周期長達807天,除了導演伊麗莎白和製作人金國威之外,其餘以八位攝影師兼攀岩好手背負攝像機,在繩索的幫助下攀爬攝製。只有我們唯一的男主角亞歷克斯,只有這麼一次拍攝完成的機會。要麼完成,要麼死。這不像One Take的音樂Live,而是用只有一次的生命,完成一場沒有預演,沒有重來機會的一錘定生死的表演。

這可能是最接近死亡的奧斯卡獲獎作品

面對大自然,面對地球,我們是最微不足道的存在。這正如面對整個太陽系,整個銀河系,地球也就是個不惹眼的「塵埃」。一個人類,隻身去挑戰大自然的壯麗與奇險,沒有任何安全護具,在生與死的交界線徘徊試探。這不是一場攀岩,這是一場卸掉所有的防備,真正回歸本我的旅程。拋去人類一切的現有文明,扔掉一切人類社會的條條框框,只為了面對生命的本元。剔除所有,去直面理解什麼才是最重要的,什麼才是最該珍惜的,什麼才是生命本身的意義,什麼才是生而為人的疼痛,什麼才是最直接恐懼。

這可能是最接近死亡的奧斯卡獲獎作品

在我看來,這不是攀岩,這是在攀爬死神的翅膀。

攀岩的人需要具備四點最基本的素質。第一點,驚人的勇氣;第二點,過人的力量;第三點,極好的柔韌性;第四點,極高的忍耐力和判斷力。而free solo,則更是要求具備更高的素質,及坦蕩面對死亡的決心。皮膚與山石草木相貼,你會實實在在地感受到自己是屬於大自然的一部分,你能在其中學會堅強和寬容,會在登頂後心中滿溢成功的喜悅。

我不認同許多人口中所說的征服與勝利,因為我覺得在人類與大自然的對抗賽里,永遠都是友誼是唯一,沒有輸贏與征服。因為我們和大自然是合作,大自然會去塑造打磨人類,甚至可以說大自然是我們的上級,它才是真正可以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神。它能主宰一切,也能毀滅一切,所以人類永遠不可能征服自然,也永遠不可能勝過天地。

這可能是最接近死亡的奧斯卡獲獎作品

這可能是最接近死亡的奧斯卡獲獎作品

在行業內,這樣的紀錄片都是為人所不敢輕易嘗試的,因為很有可能會真成了死亡紀錄片,所以它也更真實,更能傳遞精神與信仰,更能打動觀眾。

其實最讓觀眾產生共情的地方,是如同求生一般的獨自攀爬。這不就如同人類社會中的求生嗎?我們身處於複雜的社會中,不但充斥著幸福希望,也包含著爾虞我詐。我們隻身進入其中,就像攀岩一樣,只為讓自己的生命有一條不斷延伸的路。很多人在途中經受不住壓力而選擇自戕,這就如同攀岩中踩空了一般。沒有方向,沒有深思熟慮,沒有堅強的心,沒有一步一個腳印,那就意味著瀕臨死亡。

善泳者溺,雖說大多徒手攀岩的人都死於攀岩,卻沒能阻止一個又一個的後來者,這或許就是極限運動的極限精神。我認同每個人不同的價值觀,我接受每個人不同的理想追求,我知道每個人都有不同的信仰和精神。我認同每個人的選擇,但我也呼籲珍愛生命,希望一切的自我探尋與征程,都是有所保障,有所安全性的。畢竟生命只有一次,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而萬一,是沒有補救,沒有後悔餘地的。

這可能是最接近死亡的奧斯卡獲獎作品

《徒手攀岩》是一部好的紀錄片,攀岩也是項好的運動,但是生命只有一次,攀岩是可以,但「徒手」請三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