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全國愛耳日,同仁醫院專家詳解各年齡段如何保護自身聽力!

全國愛耳日,同仁醫院專家詳解各年齡段如何保護自身聽力!

全國愛耳日,同仁醫院專家詳解各年齡段如何保護自身聽力!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2019年3月3日是第20次全國愛耳日

早篩查,早治療,換來清晰聽覺世界

保健時報記者 楚超

0~6歲兒童定期做聽力篩查 人工耳蝸和助聽器不是歧視根由

受訪專家簡介

全國愛耳日,同仁醫院專家詳解各年齡段如何保護自身聽力!

黃麗輝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中心防聾辦公室、世界衛生組織防聾合作中心辦公室主任,兒童聽力與耳聾基因聯合篩查診治項目執行人,中華預防醫學會兒童 保健分會聽力保健學組組長。

擅長新生兒及兒童聽力篩查、耳聾基因篩查及遺傳諮詢、兒童聽力言語評估及康復指導。

全國愛耳日,同仁醫院專家詳解各年齡段如何保護自身聽力!

李永新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耳科主任、博士生導師。

長期從事耳科學及耳外科學臨床和基礎研究,專攻疑難人工耳 蝸植入手術、各種聽力重建手術、眩暈外科手術、側顱底腫瘤 等手術;在中耳炎內外科治療、面癱內外科治療、突發性耳聾 綜合治療方面經驗豐富。

2019年3月3日是第20次全國愛耳日。今年全國愛耳日的宣傳主題為「關愛聽力健康,落實國家救助制度」。2018年6月,國務院提出了《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旨在改善殘疾兒童康復狀況。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專家表示,及時採取有效干預措施和康復訓練,能使絕大多數聽力障礙兒童的聽力顯著改善。另外,對於各年齡段人群如何保護自身聽力,專家也做了解答。

0~6 歲兒童應每年篩查一次聽力

數據統計顯示,我國是世界上聽力殘疾人數最多的國家,有聽力殘疾人2780 萬,其中 0~6 歲的聽力殘疾兒童約有 13.7 萬,每年新生聽力障礙兒童 2 萬 ~3 萬。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中心防聾辦公室、世界衛生組織防聾合作中心辦公室主任黃麗輝介紹說,遺傳因素,圍產期風疹病毒等感染,新生兒早產、窒息和黃疸,出生後反覆中耳炎、藥物使用不當等都是小兒致聾的原因。

因此,建議 0~6 歲的兒童每年進行一次聽力篩查。如果新生兒期有窒息、黃疸及病毒感染、有耳聾家族史等聽力損失高危因素,那麼 3 歲以前每年應至少進行 1~2 次聽力隨訪,以便及早發現聽力損失。

新生兒聽力篩查沒問題也要做基因檢測

小兒先天性失聰由基因突變造成的約佔 60%左右。據統計,在我國聽力正常的人群當中,每 100 人中就有 6 人攜帶失聰相關的突變基因,而 80%以上的聾兒的父母聽力均正常。

黃麗輝說,很多家長認為,只要通過了新生兒聽力篩查,說明孩子的聽力沒問題,就不用再進行基因檢測了,其實不然。新生兒聽力篩查通過了,只能說明孩子出生時聽力正常,但並不能發現遲發性或隱性耳聾患兒。

基因突變造成的聽力損失有時具有緩慢進展性和滯後性,甚至貫穿整個生命周期。有的人到 20 多歲都不會有什麼問題,但有的孩子一出生就很嚴重;也有的孩子會由於偶然一次摔跟頭導致顱內壓增加而失聰,或者由於偶然一次發燒而失聰。

寶寶說話晚或咬字不清,要查查耳朵

全國愛耳日,同仁醫院專家詳解各年齡段如何保護自身聽力!

黃麗輝提醒家長,如果發現孩子有拍打或抓耳部的動作,或有耳癢、耳脹等癥狀,對聲音反應遲鈍或有語言發育遲緩的表現,應儘快到醫院檢查聽力。

她舉例說:「一般兩歲多的寶寶都會背『鋤禾日當午』了,但有的寶寶只會叫爸、媽,或者只是叫他(她)的時候他(她)能有簡單的反應,家長就認為孩子聽力沒有問題,並且相信『貴人語遲』的說法。還有,父母雙方或者一方小時候有說話晚的情況,就認為是遺傳造成的正常現象。

「另外,有的孩子說話咬字不清,家長就以為孩子在故意調皮,其實很可能是因為孩子存在聽力損失,使他(她)聽不清或聽不見某些語音,因此不能正確地模仿。像這些情況家長都不可大意,要及時帶孩子來檢查,儘早採取措施。」

先天性耳聾,兩歲前及早治療可與常人無異

植入人工耳蝸是目前應對先天性耳聾的首要措施。對於其效果,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耳科主任李永新介紹說:「如果植入早的話,則感覺不出異常,與正常人基本沒有區別。我之前收治的一位先天性失聰的小姑娘,現在已經成家了,過得很幸福。人工耳蝸能完全保障人際溝通。」

配戴助聽器是應對先天性耳聾的另一個措施。黃麗輝說,一般遺傳性耳聾的患兒,早期發現了,通過配戴助聽器或植入人工耳蝸、做科學的康復訓練,基本和其他孩子沒有區別,關鍵要抓住 0~2 歲的最佳治療時機。

中青年警惕低頻雜訊,可戴降噪耳機

根據物理常識,聲音高低和振動頻率高低呈正相關,振動頻率高則音高、尖細、有穿透力,振動頻率低則音低、沉悶。那些沉悶的雜訊如電腦主機的轟鳴聲等,被稱為低頻雜訊。

人長期處在低頻雜訊環境當中有致聾的風險。黃麗輝舉例說:「之前有位年輕的患者因為耳鳴來找我看病,做檢查時發現單側耳朵聽力損失。

後來我了解到,他是一名IT 工程師,他的問題跟他長期受電腦主機的轟鳴聲影響有關。還有一位女患者也是因為耳鳴找到我,她曾經在紡織廠工作過,耳朵受紡紗機的轟鳴所累。長期持續的低頻雜訊會損傷內耳毛細胞,內耳毛細胞是聽覺感受器,時間一長必然使聽覺感受降低,出現耳背。」

相關資料介紹,居住區的低頻雜訊來源主要有 5 大類,包括電梯、變壓器、高樓中的水泵、中央空調及交通雜訊(汽車發動機、地鐵雜訊等)等。另外,洗衣機、電冰箱運轉時的聲音、老式日光燈整流器的嗡嗡聲等也屬於低頻雜訊(見下圖)。

全國愛耳日,同仁醫院專家詳解各年齡段如何保護自身聽力!

李永新介紹說,為有效減少包括低頻雜訊在內的雜訊污染,人們可佩戴降噪耳機。目前一些發達國家已經把降噪耳機納入其勞保範圍,用人單位必須向從事雜訊作業的工人配發降噪耳機。在我國,降噪耳機在市面上也有銷售。

雜訊性耳聾,危害不易察覺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在 12~35 歲的人群中,近 50%的人在使用個人視聽設備時(手機和耳機)音量超標,40%的人在娛樂場所雜訊超標的情況下停留時間過長。

「小小的耳機也會引起雜訊性耳聾。」李永新舉了個自身的例子:「讀研究生的時候為了練英語,我就用當時很流行的『Walkman』隨身聽放錄音,走路、吃飯都塞著耳機聽。後來有位同事做課題,需要由正常人群組成一個對照組,我被邀請入組。結果一查,我有雜訊性聽力損傷,只好又把我淘汰出來了。這就是以前長時間戴耳機造成的後果。」

李永新指出,雜訊引起的聽力損傷不易察覺,只有用儀器檢查時才能被發現。雜訊性耳聾所損傷的聽力在出現其他癥狀之前,很難被查出來。這些癥狀包括耳鳴、眩暈、聽覺過敏(聽任何聲音都不舒服)等。

「另外,年輕人開車或在地鐵里聽耳機,都會不由自主地把音量開大。殊不知在耳機音量和交通雜訊的疊加作用下,內耳毛細胞受損非常大。」李永新說。

突發「耳梗」,抓住72小時黃金救治期

突發性耳聾多見於30~40歲的中青年人。其原因有很多,如耳毛細血管循環障礙以及腮腺炎、流感等病毒感染所致。

李永新介紹:「突發性耳聾多因循環系統出了問題,耳鳴多數是耳部缺血的警報。粗略地說,心臟供血出問題叫做心梗,腦供血出問題叫做腦梗,那麼突發性耳聾可叫做『耳梗』。」

遇到突發性耳聾,首先要抓住 72 小時黃金救治期,趕緊到醫院就診。其次有一些自行緩解措施,如先睡覺,深度睡眠可使人放鬆,讓耳部供血回歸正常。

李永新提醒,中青年人要警惕聽神經瘤,這是一種不可逆的器質性病變,最初的癥狀也可能是耳鳴,其次是耳悶。如果能趕在併發症出現之前治療,則有可能最大限度保留聽力。

另外,有些和耳朵相關的疾病如美尼爾氏綜合征,可表現出旋轉性眩暈。很多人誤以為是頸椎的問題,首先去骨科、針灸科,但無濟於事,最後到耳鼻喉科才解決問題。

聽力下降是老年痴呆首要因素

全國愛耳日,同仁醫院專家詳解各年齡段如何保護自身聽力!

此前有研究發現,聽力下降是誘發老年痴呆的獨立危險因素,而且可能是老年痴呆的最早期表現。聽力每下降10分貝,認知能力可能早衰4年,這會加速老年痴呆的出現。

「老年痴呆的第一個原因就是聽力下降。由於聽力下降,老年人的溝通難度加大,因此遠離甚至厭煩人際交往,使得大腦加速老化,進而出現失智現象。」黃麗輝介紹說。

有統計顯示,75 歲以上的老年人里,45%都有不同程度的聽力下降。黃麗輝提醒:「很多老年人出現耳背,就以為是衰老造成的,其實還有『三高』作為幕後推手。

當自然衰老造成的聽力下降和長期『三高』造成的聽力下降疊加在一起時,聽覺障礙的程度就更明顯了。如果能把『三高』之類的老年慢性病控制好,聽力下降也能有所緩解。」

李永新指出,一些有老年性耳聾家族史的人會優先發病,很多跟職業有關,壓力大、雜訊多都是誘發因素。

助聽器要到醫院或專業機構驗配

黃麗輝特別提醒說,助聽器就像眼鏡一樣,要到醫院或專業的驗配機構去驗配,不要自行購買。

「一些聽力障礙患兒的家長,以及有聽力障礙的成年患者都忌諱領殘疾證,並認為戴上人工耳蝸或助聽器就等於貼上了負面的標籤。

還是那句話,人工耳蝸和助聽器就像眼鏡一樣,戴眼鏡是因為『弱視』,戴人工耳蝸或助聽器是因為『弱聽』,它不該成為歧視和自我歧視的根由。

這個理念需要全社會逐漸接受,他們雖然聽力不好,但應該享有聽的權利。」黃麗輝說。

文中圖片來自網路 / 編輯 || 楚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保健時報 的精彩文章:

「1/4蹲」養腿抗衰老!保護膝關節只需這麼做!

TAG:保健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