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孩子3歲就懂得價值交換,教孩子5個花錢技巧,一個比一個重要

孩子3歲就懂得價值交換,教孩子5個花錢技巧,一個比一個重要

有的孩子花錢如流水、大手大腳、一擲千金,有的孩子則特別小氣、不捨得花錢,這些現象都是因為在小的時候沒有給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沒有教會孩子正確的花錢方法導致的,所以,我們家長從小就要教給孩子正確的花錢方法。

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研究人員曾報告說,很多3歲的孩子已經能夠理解「價值」「交換」等概念;7歲時,孩子對財務和支出的看法已經基本到位。

每個孩子的發展不同,我發現1歲多的孩子都知道錢有用,會拿著錢讓大人給買東西、去坐搖搖車,這就是長期耳濡目染的結果。

所以,在3歲之前,當你發現孩子已經對錢感興趣的時候,就可以給孩子傳授一些跟錢有關的知識。先教孩子認識錢、再教孩子自己去花錢,逐步讓孩子認識到錢是有限度的、錢還可以變得更有價值。


1、讓孩子了解錢的來源

帶孩子去上班,讓他了解父母是怎麼工作的,知道錢是怎麼掙來的。

朋友家開了一個小飯店,每天起早貪黑的忙碌,孩子一放假就讓孩子去店裡幫忙,讓他了解父母是怎樣掙錢的。這個孩子從此知道掙錢原來這麼不容易,非常體諒爸爸媽媽的辛苦。平時的零用錢只買文具和必需品,從不買垃圾小零食。

很多家長認為做家務讓孩子得到錢,是讓孩子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得錢,孩子會懂得錢來之不易。其實這種做法是不建議的,做家務本來就是孩子應該分擔的義務,給孩子獎勵,讓孩子以為這是他份外的事,就越發不想做更多家務了。

美國心理學家魯道夫·德雷克斯在《孩子,挑戰》一書中說過這樣一個案例:一個8歲的孩子自己買了些麵包,當媽媽跟他要剩下的零錢時,孩子很生氣,認為幫了媽媽一個大忙,媽媽也沒有獎勵他。他本應有的社會歸屬感的關注點,被「只有獲得,才有價值」的錯誤價值觀掩蓋了。他認為自己做事情只有得到回報,自己才有社會歸屬感。


2、讓孩子了解錢的價值

帶孩子去購物,讓孩子學會自己花錢買東西。在購物過程中,讓孩子了解每個商品的價格、了解每個商品的用途。認識哪些商品是有用的,哪些商品對他們來說是毫無價值的。孩子在購物過程中就會發現,原來錢的用途這麼大,能買的東西很多,不需要買的東西也很多。

多帶孩子參加公益活動,讓孩子具有奉獻精神。每當學校組織救助貧困地區兒童的活動時,我會帶著孩子前往,讓孩子親手把錢放到捐款箱里。讓孩子了解自己的生活雖然輕鬆一些,還有很多孩子吃不上飯、上不起學。

通過這些形式,讓孩子明白在什麼時候可以無償地付出金錢,遠離那些沒有意義的打賞活動。這幾天我也採訪了13歲的兒子,問他「你知道打賞這回事嗎?」兒子說知道。我再問他「你會去打賞嗎?」兒子說「不會,沒有意義,我要買更有用的東西!」


3、讓孩子了解錢是有限的

每個家庭的錢都是有限的,不能把全部喜歡的東西都買回家,只能買一件最有用的、最需要的商品。讓孩子學會控制自己膨脹的購買慾望。

去超市買東西的時候,如果孩子會喜歡兩個同類的玩具,每一個都愛不釋手,但是不能同時都買回家。同時買回家的後果是容易讓孩子為所欲為,而且買回去肯定只有一個是玩的時間最多的,另一個就是囤著浪費的。

這時父母就要教孩子學會取捨,比較這兩件商品有什麼不同,選擇其中最具價值的那一個。不一定是最貴的,要性能最好的、功能最喜歡的。


4、讓孩子了解錢的形式

現在支付方式形式多樣,電子支付更受人青睞。好像除了壓歲錢,大部人還是習慣用現金外,其他的購物都喜歡用電子支付,所以教孩子認識現金的同時,還要認識銀行卡、支付寶、微信等各種新型的支付方式。

這些電子支付形式非常簡單,輸個密碼、按個指紋,即可支付成功。讓孩子懂得不管哪種支付形式,都是在花錢,都是在減少我們的財富,不要誤以為這是數字遊戲。孩子就不會認為打賞這件事是虛擬的,而是稍有不慎,會讓你一夜變成窮光蛋。


5、讓孩子學會讓錢增值

在英、美國家,理財教育從3歲就已經開始。讓孩子從小正確地對待金錢和使用金錢,並學會初步的理財知識和技能。

教會孩子存錢和理財,帶孩子去銀行存款,了解利率的概念,知道錢還可以增值。除了這種實際方式外,還有一種電子存款,存在支付寶或者微信,拿到一定的利息。

協助孩子制定花錢的目標,也有助於培養孩子的理財觀。等孩子攢夠一定數額,有購買能力時,可以購買一件自己喜歡的、價值高的商品。

讓孩子學會正確花錢是我們每個父母的責任,放任孩子花錢和約束孩子花錢都會對孩子的心理產生不良的影響,只有教會孩子學會花錢,才會讓孩子的人生更加豐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凝媽悟語 的精彩文章:

寶寶6周頻繁吃奶、煩躁不安,這些猛漲期信號不要搞錯了
備孕女性身體出現這3種感覺,恭喜你在排卵,趕緊造人吧

TAG:凝媽悟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