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中國手機產業遷移路徑及手機產業發展趨勢全景圖

中國手機產業遷移路徑及手機產業發展趨勢全景圖

從手機產業遷移路徑角度看,全球格局下,手機產業遷移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為發達國家向中國轉移,中國已經成為手機最大生產國和消費國;第二階段為中國向印度、越南等地區轉移。從中國國內看,手機產業轉移表現出三大特徵:部分地區手機整機製造產業基本出清,部分地區逐漸崛起;廣東地區始終保持在龍頭地位;手機產業陸續向內陸轉移,重慶地區表現最為突出。

全球手機產業遷移路徑分析

階段一:全球手機產能主要集中在中國

從全球手機行業的發展歷程看,手機市場的階段性變化受到幾個因素影響,一是通訊網路的代際發展,從1G到4G、5G,直接導致了手機市場在增量市場與存量市場之間切換;二是手機產品的變化發展,這種發展有大哥大到功能機、功能機到智能機的顛覆式變革,也有像素、屏幕優化等升級式發展。因此,手機行業在不同時期,市場增長點也不同,從最初的功能驅動型市場發展到性能驅動型市場,並進一步要發展到智能型市場。

據IDC統計,2017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達14.655億台,2018年下降為1404.9萬台。雖然從全年的數據來看,受宏觀經濟增速下行,消費者換機周期拉長,碎片化智能終端分流等因素協同影響,但中國始終保持在全球出貨量第一的位置;2018年全年,國內智能機整體市場出貨量為3.97億台。中國是全球智能手機的最大生產國和消費國。

全球手機產業鏈主要分布在美國、韓國、日本、中國等地,其中,美國以品牌和技術為核心,韓國和日本以核心零部件和技術為優勢,中國是全球手機產業鏈最為完善的市場。全球手機產業轉移路徑第一階段是從美國、韓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向中國轉移,主要是由於相對發達國家,中國的勞動力成本較低,並且勞動力供應充足;其二,中國的需求市場也較大,綜合考慮生產銷售各環節,直接將產能規劃在中國可以實現利潤最大化;第三,將組裝、非核心部件轉移到其他國家,本土國家集中人力、資本進行創新研發助推企業可持續發展。

階段二:向越南、印度等地轉移

據IDC統計,2018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為1404.9百萬台;其中,排名第一的為三星,出貨量高達2.923億台;排名第二的為蘋果,出貨量為2.088億台;緊跟其後的均為中國品牌,華為、小米和OPPO。

根據以上分析,三星、蘋果、華為、小米等手機品牌獲得全球市場認可。通過匯總近幾年以上主要手機品牌產能的轉移動向可以看出,綜合成本因素、中國市場飽和以及印度等地區外資引進政策等多項因素,全球手機產業大有向越南、印度等地區的轉移趨勢。

以三星為例,隨著中國人力成本不斷上升,曾得益於中國充足廉價勞動力的三星電子為保持利潤,正逐漸將其生產基地轉移至越南、印度。三星手機以越南、中國惠州、印度為主要生產基地。2017年,惠州工廠為三星生產了6257萬部手機,天津工廠年產量3600萬部,越南兩家工廠生產2.4億部手機。2018年,三星關閉了天津手機工廠;可見,三星正在試圖縮小中國的生產規模,並將其主要能力集中在越南等地區。

中國手機產業遷移路徑分析

中國手機產量變化三大特徵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中國手機產量變化呈現出三大特徵。

第一,手機產量在2010年出現了一個急速增長點,即產量增至10.04億台,增速高達62.47%,歷年增速最高,這主要是由於2010年處於3G手機推廣應用期和4G手機研發期,高中低端手機新品爭奇鬥豔,3G手機產品市場擴大,數量小有規模。

第二,2016年手機產量為22.61億台,歷年產量最高;一方面,主要歸功於智能手機的普及,4G手機產量超過7成;另一方面,中國手機品牌在全球地位不斷增加,性能和外觀受到全球的認可,國外銷量大幅增加。

第三,2017-2018年中國手機產量逐年減少,一方面是因為近兩年未出現革新的功能與設計,人們更換現有手機的想法比往年有所減弱,蘋果公司的Iphone手機銷量2018年首次出現減少;另一方面,從2010-2016年連續7年手機市場的快速發展使得手機市場整體較為飽和。中國政經文化研究院也表示,智能手機產量下降,其實是符合產業周期發展規律的,如果一個產業發展周期是四年的話,目前確實處在相對不景氣的時期,但是同時企業也應該認識到企業自身發展的瓶頸問題。

結合以上手機產量變化三大特徵,選取2010、2016、2018年三個時間節點對中國手機產業產地的遷移特徵進行分析。

手機產業在部分地區在消亡,在其他地區崛起

對比三個年度各個地區的產量分布可以看出,2010年到2018年內蒙古、吉林等地區的手機產量從有到無,產地逐漸遷移,主要是由於這些地區運輸成本(距離遠、氣候)、生產成本(電力)相對較高,手機產業在這些地區消失;轉而向其他地區遷移,如湖南、廣西等地區產量從無到有,還有河南、陝西、安徽等地區從2010年手機產量極低到2016/2018年的百萬級、千萬級產量,這主要是由於產業集聚效應的吸引和各地方政策的鼓勵。

從三個時間節點中國各地區產量排名前五地區的集中度變化情況看,地區集中度呈下降趨勢,但整體仍然呈現高集中度的特點。

對比三個年度,從前五地區的變化情況看,廣東的產量始終保持在全國第一的位置,歷年產量佔全國比重均保持在40%以上;天津地區手機產量2010年排名第三,但近幾年排名在第十一;而與之相反,重慶地區2010年手機產業並不發達,但2016和2018年產量均保持在全國第二的位置。

對比2016和2018年兩個年度,2016-2018年中國手機產量驟降,河南和貴州兩個地區首當其衝,產量下降較為明顯,從2016年前五的地位回落到10名以外。

中國國內手機產地遷移原因分析

任手機市場飄搖,廣東產量始終穩居第一

廣東作為國內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先行者,依託雄厚的電子製造業基礎,逐漸發展成為國內智能手機的主要生產基地。無論手機市場如何動蕩,手機產量激增還是回落,廣東省作為第一大省的地位均未動搖。

廣東手機產業發展的輝煌成績,得益於基礎、應用和創新三駕馬車的共同拉動。第一,廣東省擁有手機產業發展的核心基礎,包括產業基礎、設施基礎和用戶基礎;第二,應用已成為智能手機產業快速發展的原動力,廣東省在移動互聯網、互聯網 等方面的應用領先全國。此外,廣東省電子商務交易量和跨境電商交易額均位居全國首位;廣東省網路遊戲業務收入居全國首位;移動支付總金額排名全國首位。第三,創新已經成為廣東手機產業發展的加速器,廣東省技術創新方面投入強度大,市場創新方面掌握先發優勢,精心部署營銷策略。

手機產業陸續向內陸轉移,重慶地區表現最為突出

長期以來,廣東珠三角一直是全球最大手機生產基地。而近年來,由於受到土地成本、勞動力成本上浮等因素影響,沿海手機產業逐漸向內陸轉移。在這股承接產業轉移的浪潮中,重慶表現尤為突出。在銀行金融政策和政府平台構建的支持下,目前重慶已形成以整機生產廠家為中心,以攝像頭、顯示模組、觸摸屏、玻璃蓋板、主板等關鍵零部件生產為配套的產業鏈,2016-2018年重慶產量位居全國第二,成為中國手機「第二城」。

重慶以多點開花的特殊方式,集聚了VIVO、OPPO、華為、百立豐、中光電、帝晶、美景、聯創、智能中顯(重慶中顯)、京東方、康寧、ARM等多家手機產業相關企業,形成了龐大的手機產業集群,建起西部手機製造基地。

中國手機產業也陸續向河南、貴州等內陸地區轉移。

貴州開放儘管較晚,但是一個省有三個綜合保稅區,即貴陽、貴安新區、遵義,在西部優勢很突出;如富士康在保稅區生產一些產品直接出口的話,零部件進來,在這裡加工組裝直接出去就可以有保稅功能,節省成本。

2018年5月29日上午,智能終端(手機)產業園4期項目投產動員會暨河南省酷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開業投產,河南鄭州航空港區智能終端(手機)產業園已有富士康、中興、信太、渴望、紐維、領勝、年富、商博通、華銳等近200家智能終端企業簽約入區。2017年,鄭州航空港區手機產量接近3億部,達2.99億部,超過全球供貨量的1/7,航空港區成為全球重要的智能手機研發生產基地。

手機產業逐漸從天津地區遷移出

天津的手機生產主要依賴於三星,隨著三星的戰略布局逐漸轉向印度、越南等地區,手機產業也逐漸從天津地區遷移出。2017年,三星天津工廠年產量3600萬台,占天津手機總產量(4474.08萬台)比重約為80%。此外,三星宣布,2018年12月底關閉天津的手機工廠,可以預見的是,2019年開始,天津地區的手機製造產業幾乎出清。

手機產業發展趨勢

根據TrendForce預測,2019年全球智能手機產量預計為14.1億台,比2018年下降3.3%。由於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整體需求疲弱,2019年品牌產品的產量將出現下降趨勢。究其原因,缺乏突破性的功能或特徵使得消費者不再樂於更換手機。如果市場需求進一步惡化,再加上美中貿易戰帶來的負面影響,2019年全球智能手機產量降幅甚至可能會擴大到5%。至於各大品牌的市場份額排名,三星有望繼續保持市場領先地位,而華為將超越蘋果成為全球第二大品牌,蘋果退至第三名。

從手機產業遷移角度分析,未來手機產業發展趨勢如下:全球格局下,手機繼續向越南、印度等地區轉移;中國國內廣東、重慶的手機產業繼續保持領先地位,內陸地區手機產業持續調整,天津手機整機製造產業有可能出清。

以上數據來源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手機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前瞻經濟學人APP 的精彩文章:

動用黃金儲備受限,委內瑞拉發現另一個鍊金術
挑戰美元主導地位 歐盟召集工業集團高管商量對策

TAG:前瞻經濟學人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