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張彥頨:嘉靖敕令修武當 天師投符盪泥沙

張彥頨:嘉靖敕令修武當 天師投符盪泥沙

嘉靖二十八年(1549),嘉靖下詔令張彥頨天師帶著自己十歲的嗣子到朝廷入覲,當船到了錢塘江的時候,由於長期的泥沙淤積,老百姓都難以航行通過。

這時的張彥頨天師決心治理,他當即投以一符,泥沙遂即盪去。後來到了徐州的時候,江水乾涸,

輪船被泥沙膠著,無法前行,正在無法行駛,大家發愁的時候,張彥頨天師揮揮手中的拂塵,慢慢走向船頭,張口吟道:

呂梁洪下疾如飛,

一派神棲接古徐,

願借紅袍三尺水,

官航穩載上京畿。

錢塘江(資料圖)

至夜半之時,江水溢出,波及都門。嘉靖派遣太監高忠歡迎天師的朝覲並予以熱情的招待,賞賜給其嗣子蟒衣、玉帶、金帛。

第二天召見時,錫宴便殿,命張彥頨天師錄歷代真人名諱進覽。後來嘉靖又賜御札曰:卿子名可曰永緒。後來第四十九代天師的大名叫做張永緒,這可是當朝天子嘉靖帝給他起的大名。

張彥頨天師借這次朝覲之時,當面向嘉靖帝請求致仕還山修養,得到了嘉靖的同意,致仕之後,向嘉靖千恩萬謝,還山修養。

嘉靖帝的崇尚道教,豈止是僅僅關心扶持了號稱萬法宗壇的龍虎山這麼簡單,他還極力維修建設了從成祖朱棣開始就傾國建設的全國最大的道場和道教中心武當山。

1552年,嘉靖皇帝朱厚熜效法永樂皇帝「北建故宮,南修武當」之舉,在修建北京城外城的同時,耗資9萬多兩白銀,調遣工匠夫役近10萬人重修武當山。

一年後,重修工程全部結束。嘉靖皇帝特意為武當山敕建了一座石牌坊,並手書「治世玄岳」4個字。

這座三間四柱五樓式的仿木石結構建築,被稱為仙界第一關。嘉靖皇帝封武當山為「治世玄岳」,標誌著武當山道教被提到了興邦治國的高度。

由此,武當山的地位超越了龍虎山、茅山、青城山等道教名山,躍居久享盛名的五嶽之上,被視作「天下第一名山」。

武當山(資料圖)

中國社科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王育成說:「按照過去皇家的典章制度,皇家的典祀當中要祭五嶽,因為五嶽是名山,往往是作為中國的一個代表。而嘉靖皇帝把武當山稱為『玄岳』,表明了武當山在嘉靖心目中的地位。」

從明朝永樂皇帝大修武當山,到嘉靖皇帝重修武當山,明朝皇室子孫在綿延400公里的武當山,修建和維護宮觀道堂多達兩萬餘間。這意味著,一個人從出生開始,每天換一間房,需要50多年才能住遍武當山的房間。

這些或在山坳之間,或在絕壁之上的宮觀道堂,將自然山水與人文交相融合,達到天人合一的化境。

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提調藩臣方升編撰的《大岳志略》詳細統計了武當山宮觀殿堂道房間數:

太和宮520楹、南岩宮640楹、紫霄宮860楹、五龍宮850楹、玉虛宮2200楹、遇真宮396楹、靜樂宮560楹,合計6026楹。

而上述統計還尚未包括清微宮、朝天宮、五龍行宮、8觀及庵、祠、岩廟等處建築。此時,武當山成為全國最大的道場和道教中心。

《御制重修大岳太和山玄殿紀成之碑》中,嘉靖帝解釋了他崇奉玄天上帝真武之神的原因:「朕皇考封藩郢邸,實當太和靈脈蜿蜒之勝,歲時崇祀惟謹。」

龍虎山(資料圖)

他認為其父王(興獻王)封藩郢邸(今湖北鍾祥)和武當山相鄰,龍脈相連,他能繼承皇位,享受「九五之尊」的榮華富貴,與他父親崇祀玄天上帝真武之神,得到玄天上帝真武之神的保佑有關。

尤其是壬寅宮變的化險為夷,使他深信玄帝的佑護。由此,他對武當的依賴達到了最高峰。

明代嘉靖三十二年(1563),明世宗朱厚熜特意賜帑修建,並改「演法觀」為「正一觀」。正一觀建製為正殿五間,祀張道陵、王長、趙升三人,俱銅像浴金,左右兩廡各三間,正門三間,正殿後玉皇殿五間,東西有鐘鼓樓。

嘉靖帝為何賞賜修建正一觀呢?因為這是龍虎山的重要的具有象徵性的道觀。正一觀是正一道祖庭的象徵。

漢和帝時,張道陵攜弟子王長游淮入鄱陽後,溯信江來到這裡,建草堂,煉「九天神丹」,初創道教,成為中國道教的鼻祖。

第四代天師張盛自蜀回龍虎山祖師正一元壇,遵父命「永宣祖教,以傳於世」,立祠祀祖。

從此,歷代天師在此開壇授籙,龍虎山也成為道教傳播中心,各種宮觀道院林立,規模宏大,龍虎山正一觀成了「晝夜長明羽人國」。

正一觀最早的名稱為「祖天師廟」,是第四代天師張盛自四川回龍虎山「永宣祖教」,為祭祀祖天師而建的廟宇。

同時,天師張盛還在這裡修復祖天師玄壇及丹灶舊址,並在此居住下來,每年三元節時,登壇傳籙,各地學道者千餘人湧向這裡。

從此,這裡宮觀林立,道士雲集。

唐天寶年間(724—755),道士吳筠曾以一首《龍虎山》對這裡的景象進行了生動的描寫:

道士身披魚鬣衣,

向日忽向青天飛。

龍虎山中好明月,

玉殿珠樓空翠微。

鄱陽湖(資料圖)

正一觀自漢末張盛建廟,經過了多次的修葺重建,名稱也多次更改。南唐保大八年(950年),敕建天師廟翰林學士陳橋碑紀念。宋元佑元年(1086),二十八代天師張敦復重建。賜額「演法觀」。

宋咸淳七年(1271),三十六代天師張宗演又新其殿宇。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敕修改額為「正一觀」。

嘉靖帝經過修葺改名「正一觀」之後,這個名字一直沿用至今。後經歷代修葺,成了龍虎山這樣的象徵性的道教宮觀。

嘉靖三十九年(1560)十一月,張彥頨天師的身體越來越虛弱,一日忽然夢遊岱宗泰山。到了十六日早晨,沐浴更衣完畢後,張彥頨天師焚香隱几而化,壽七十有一。

這是我們所知的能夠如實核對的天師中最長壽的了吧!這時日日煉丹而荒廢朝政的嘉靖帝聽到他的這位現實神仙羽化之時,扼腕嘆息,感慨良多,要知道嘉靖帝對於道教和道教領袖可是真的很有感情的。

邵元節逝世時他都落下了帝王的眼淚來痛惜,張天師仙逝時,他也是真的嘆息。

忙著讓嚴嵩嘗試他自己讓人煉製的丹藥然後自己親自服用的嘉靖帝,不免對人的生命又多了一份深深的感悟。

他下詔從侯爵例錫之恤典,派遣行人李琦、錦衣千戶王正億諭祭營葬。劫定弋陽縣城束故迭山書院為佳城,皆異數也。

(編輯:見石)

未完待續……

聲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道學 的精彩文章:

修道這些事兒:修行最大忌諱,是你成為了這兩種人
張彥頨:弘法護教嘉靖濫施恩 正道直行天師喜得子

TAG:騰訊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