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佛說:持五戒,去貪念,福德深厚!

佛說:持五戒,去貪念,福德深厚!

佛說:持五戒,去貪念,福德深厚!

靈魂說的人認為,整個身體是由靈魂所控制管轄的,就像房子的主人對於這間房子有所有權,要賣要租都任由他處置一樣, 靈魂對於我們的軀體也有完全的決定權。

因此,不管我們想要往東往西,去市場等等,都聽從靈魂的指揮,當靈魂指揮:「去去,上街去!」我們這個軀體就走到市場;當靈魂指使:「吃東西吧,我餓了!」我們就覺得餓了,而有吃東西這個動作。諸如此類從大到小的動作,都受到靈魂的支配。兩個人一見鍾情彼此相愛,也是兩個靈魂間彼此鍾情於相愛, 所有的享受也都是靈魂在享受。

這些現象放在佛法里解釋,全部都只是名法與色法交互運作的結果。我們從一開始講「因緣」的時候就說明了,在看的時候, 如果生起貪的因,則所有的心生色法,也都以貪、以喜歡依隨著。

當用嗔因來看待事物時,所有相應升起的心生色法,自然也都是 與嗔相應,令人憤怒的,沒有一個永恆不變的靈魂操弄著我們, 只有前面的心,後面的心以及色法的生滅而已。相信講到這裡, 大家對有一個「命我」的觀念,以及佛陀「無我」的主張,都區別清楚了。

這些主張靈魂說的人,都是有學問、有禪定、有神通者的見解,這些有神通的人,代代相傳延續著有我、有靈魂、有本我、 以及有命我的觀點。一直到佛陀出世弘法以後,我們才能夠如實知道,什麼是存在,什麼是不存在的東西。

所以,佛陀時代的大弟子們不斷努力教導弟子們,對於任何存在不存在的事物一定要如實知曉。比庫之間也相互宣揚教導這個理念,資深學養好的比庫們,也努力教導比庫尼們這個道理。 所以,佛陀時代的比庫和比庫尼們對於無常、苦、無我這三法印的體悟,了了分明。他們不但熟知這些道理,也非常用功修行, 更由於他們戒的基礎十分穩固,因此,很多人證得道智與果智。

反觀,我們現今的僧團僧眾們,持戒的基礎不是很好,一般人連五戒都十分輕忽。從經典里可知守戒的程度,「戒」,何止只有五戒,眼睛看事物時不貪、不嗔、不痴;耳聽聲,鼻嗔味等等, 守護六根門必須達到遠離貪、嗔、痴的功夫。

所以,佛才不斷地勸誡弟子們,在吃住方面,不要為了舒適享受而費盡心思。穿著衣物時,乾淨整潔就夠了,不必穿的太華麗。因為,一旦講求舒適、豪華時,貪念就跟隨在後,貪念生起, 離佛法就遠了。一切生活起居,以能照顧到身體健康的基本需求就足夠了,對身外之物就不必太講求,太奢侈。這些都不是我自己想出來,而是經典明確告訴我們的。

佛陀時代的弟子們戒律都十分清凈,所有的善事們一定是很清凈的。現今很多人被稱為善士,可是在很多地方還是不免會犯過,這些人願意接受這樣的罪過,而犯了這些過失的人,有些還甚至自認是阿拉漢,我覺得他們還差太遠呢!

希望出家及在家弟子們都能夠持守戒律,在家弟子們應該重視正命這一條戒律,以正確的方式謀生。因為如果要提升生命的價值,沒有這個基礎是不可能的。八戒日除了需要八戒外,在守護根門的功夫上要特別用心,不只要防範身、口造業,其實更應該防範心念造業,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在上篇文章也講過,如果真能持戒很清凈,再加上知道何者為名法,何者為色法,就可證得須陀洹果了。這是當然, 由於持守戒律的清凈讓人不墮惡道,對於法也沒有顚倒,知道名法和色法,也知道無常、苦、無我,破除了靈魂這種邪見。

如此,自然就入流,證入流果,不落惡道了。現今的僧眾,持守戒律不夠清凈,守護根門也有困難,雖然知道法義,但在行持上無法達到,持續這樣下去,就會離佛法越來越遠,離福德越來越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衫小紳士 的精彩文章:

眾生的存在是因果相續,生死是無窮無盡的流轉過程!
西遊記:為何只有如來能識破真假美猴王?原因皆在一個「空」字!

TAG:青衫小紳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