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病毒式傳播的MOMO挑戰,是真恐怖還是假新聞

病毒式傳播的MOMO挑戰,是真恐怖還是假新聞

一個曾在2016年歐美社交平台WhatsApp上病毒式傳播的暗黑惡趣味遊戲MOMO挑戰,竟然在2月的最後一天攻佔了各大主流媒體的熱搜榜。MOMO挑戰因為可能引發自殘傾向而飽受詬病。不過,比起以往,這一回人們在擔憂恐怖遊戲殘害青少年的同時,也開始質疑人們自發在社交網路上「大肆提醒」是否反而會擴大傳播、增加傷害。

恐怖遊戲殘害未成年?

MOMO挑戰有兩大特點:一是直接引起人生理不適的恐怖頭像,二是挑戰內容為教唆未成年人暴力襲擊別人或傷害自己、包括自殺。

2016年和2017年,每次MOMO挑戰出現的時候,都讓學校和家長們如臨大敵。據報道,英國的一些學校甚至公開向家長們發通知,詳細解釋這個邪惡的遊戲,號召家長與學校合作保護孩子不受傷害。

此次MOMO挑戰的陣地轉移到了Facebook,在24小時之內就吸引了幾十上百萬的轉發,也成功上了新聞。類似的群體性恐慌還有——YouTube上給孩子看的小豬佩奇視頻中竟然莫名奇妙地插進了MOMO的短視頻。

一個線上線下通力打擊的毀三觀遊戲,竟然再次詐屍,群情激憤在所難免。不過《衛報》在調查後報道,一些專家和慈善機構表示,MOMO挑戰的社會危險性並沒有那麼大,反倒是成年人的過分緊張、廣泛傳播,造成了「道德恐慌」。

是減小風險還是無事生非?

不過英國全國防止虐待兒童協會(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Prevention of Cruelty to Children,NSPCC)和撒馬利亞會(英國慈善團體,為嚴重抑鬱和想自殺的人提供熱線電話談心服務)很快便站出來闢謠,表示現在還沒有明確的證據證明MOMO挑戰是一些傷害的罪魁禍首,反倒是媒體的大肆傳播好像給脆弱的人群帶去了自殘的靈感。

NSPCC目前收到的諮詢電話大都來自媒體,而非家長。撒馬利亞會發言人也同樣表達了懷疑:「這些說法被廣泛傳播,已經引起了公眾恐慌,這意味著脆弱的人群得知了(MOMO挑戰的存在),反而可能平添風險。」他們建議新聞媒體好好學習關於自殺報道的指導手冊,不要「增加傷害風險」。英國網路安全中心(UK Safer Internet Centre)更直言這是「假新聞」。

兒童安全活動家們則表示,這個新聞之所以會一點即爆,是基於公眾對網路兒童安全的關注;另外,英國警方和學校在未經謹慎調查的前提下就發布了官方評價,讓公眾更加相信和警惕。

值得注意的是,當公眾鋪天蓋地轉發、警告自殺風險的時候,反而嚇到了孩子們、更廣泛地傳播了MOMO的駭人形象和事件。讓本來不知道的全知道了。

英國網路安全中心(UK Safer Internet Centre)有害內容管理處經理批評道:「雖然大家的初衷是善意的,但大肆公開此類新聞,反而會激起年輕人的好奇,不亞於對惡性事件推波助瀾。」

拿公眾恐慌騙流量?

現在媒體和公眾之間似乎形成了一個奇怪的信息傳播依賴關係:媒體報道導致公眾轉反,公眾瘋狂轉發,小事變大事,媒體就會瘋狂追蹤。

比如這次的MOMO事件。起初只是一個擔心孩子安全的母親在當地社區的Facebook群中發出來,她聽說兒子的學校里在流行這個挑戰。之後,當地報紙報道了她的擔心,接著就進入了國際媒體、走向了世界。

MOMO的虛擬形象原本是Midori Hayashi設計的一個恐怖形象,多年前,由日本特效公司Link Factory製作完成的。但是他們都表示「MOMO挑戰」和自己沒有任何關係,一切也不是他們策劃的。

目前,沒有親眼所見的公眾們表示深深擔憂;YouTube發言人表示,真沒見過自家平台營銷MOMO;很多媒體則在拿不出證據的情況下,信誓旦旦地報道這個遊戲在俄羅斯導致130名青少年自殺。

上次引起了如此大範圍恐慌的是著名的藍鯨遊戲,當時的報道也是說導致了俄羅斯130名青少年自殺,而所有的信息源均來自俄羅斯《新報》(Novaya Gazeta)的一篇報道,該報在之後追加了後續,表示沒有一起自殺被證明完全由該遊戲引發。

iWeekly周末畫報獨家稿件,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Weekly周末畫報 的精彩文章:

捧回奧斯卡大獎後,Lady Gaga的下一步是競選總統?
高定駕到!

TAG:iWeekly周末畫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