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俗語:斗米養恩,擔米養仇;窮不走親,富不回鄉,說盡人情事理

俗語:斗米養恩,擔米養仇;窮不走親,富不回鄉,說盡人情事理

俗語:斗米養恩,擔米養仇;窮不走親,富不回鄉,說盡人情事理

老祖宗們都是非常有智慧的,他們說的話簡單粗暴又不無道理。這不,小編今天要說的這句俗語,就教會了我們為人處世,告訴我們人情事理。這句俗語就是「斗米養恩,但米養仇;窮不走親,富不回鄉。」

斗米養恩,但米養仇說的是我們幫助別人時要把握分寸,與大恩成仇差不多。在幫助別人的時候,我們都是心甘情願的。而我們在接受別人的幫助時,也是心懷感激的。可是,凡事都應該有個度。

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例子,身邊的某某某又是個白眼狼。其實,出現這種情況,我們首先應該反省反省自己。人都有需要幫助的時候,但不能養成了習慣。

人都有一種慣性思維。有時,我們偶爾對別人的關心和幫助會讓人覺得異常感動。可是,時間長了養成習慣後,有點突發情況不能幫助對方時。對方不僅不會關心關心你不說,反而會覺得你不夠意思。那麼,什麼是窮不走親,富不回鄉呢?

人在貧窮的時候,身邊是沒有多少朋友的。現在是個利益社會,大家都追求能收到最大化的利益。貧窮的你並不能給人帶來利益,便是沒多少人願意理你的。

貧窮的時候不要熱衷於走親訪友,小編覺得古人說的是非常有道理的。走親訪友的,我們總不能空著手去,免不了要給他們買禮物。這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不說。你買的東西還需要拿得出手,不能太過寒酸。不然適得其反,反而招人白眼。貧窮的時候就不要想著吃喝玩樂,應該想著如何脫貧致富。

那麼,既然我貧窮的時候不走親,那我富有了是不是可以衣錦還鄉了呢?正好相反,富有了也最好低調。不要覺得我終於可以昂首挺胸的回去了,一定要讓你們看到我今天的成就。這種想法是非常錯誤的。

當你富有了再回去,有時候父母為了在別人面前炫耀你有本事,而讓你幫扶一把。給這家的兒子安排個活,給那家的孫子找個工作。別人怎麼會知道你有沒有難處呢?拒絕吧!別人覺得你沒有感恩之心,鄉里鄉親的都不願意提攜一下。

而且,有時候你幫了別人,反而還招來罵名。就拿介紹工作來說,他的工作做得好不說,要是做得不好,把你可弄來是里外不是人。鄉里鄉親的覺得你肯定沒用心,隨便介紹個亂七八糟的工作就把他們打發了。

這兩句俗語告訴我們,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記得把握分寸。人情世故也是一樣,尤其是親人朋友之間。一旦有什麼,大家抬頭不見低頭見的,相處起來難免尷尬。你們有沒有覺得這兩句俗語說的非常有道理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子夫歷史 的精彩文章:

俗語:男憐後妻,女望前夫,為何這麼說?離異的人看了鼻子一酸
俗語:一更人、二更鑼、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背後有何深意

TAG:子夫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