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厄運循環」在羅馬上空遊盪,義大利銀行業玩火恐殃及全歐洲

「厄運循環」在羅馬上空遊盪,義大利銀行業玩火恐殃及全歐洲

剛剛逃脫危機邊緣,義大利銀行業又忍不住玩火。

根據歐洲央行最新發布數據,義大利各家銀行在2019年1月共買入了110億歐元的義大利政府債券,這是自去年6月義大利債券暴跌以來,義大利銀行最大一次單月買入紀錄。

義大利央行此前多次警告,此舉有可能威脅歐洲金融系統的穩定性。歐盟則擔憂,義大利銀行業此舉恐怕會加劇該國主權債券收益率與其貸方資產負債表之間的「厄運循環(doom loop)」,而考慮到德法等國銀行對義大利國債敞口巨大,義大利若出現政治動蕩,將衝擊整個歐洲銀行業。歐洲銀行管理局(EBA)的數據顯示,目前歐洲其他地區的主要銀行持有超過4250億歐元的義大利主權和私人債務。

當地時間2月27日,歐盟委員會(下稱「歐委會」)發布對歐盟成員國經濟和社會狀況的年度評估,儘管沒有使用「傳染」這一辭彙,但歐委會在年度評估中指出,義大利高企的公共債務和長期疲軟的生產率已經對其歐盟鄰國構成跨境風險,歐委會給義大利經濟定性為「過度失衡」,這也是歐委會對歐盟成員國的經濟評價體系中程度最差的一檔。

需要指出的是,雖然義大利經濟已經在2018年第四季度陷入技術衰退,但目前市場仍然平靜。 今年秋天,義大利和歐盟之間註定將再因預算問題面臨僵局,市場情緒有可能迅速轉變,而令人擔憂的是,沒有人確切知道臨界點到底在哪一刻會被觸發。

擔憂「厄運循環」 重新現世

義大利民粹主義政府上台後,並無實質上扭轉財政赤字的想法,還一度執意提出要提高財政赤字佔國內生產總值(GDP)比例,並因此同歐委會交惡。根據歐委會方面此前測算,義大利政府每年必須賣出超過4000億歐元的債券,才能維持其預算,而在外部投資者卻步之時,這種情況只能迫使其國內銀行購買更多債務。

疲弱經濟加上並不健康的銀行,令各方憂慮「厄運循環」 將在義大利重新現世。「厄運循環」,通常指一國國債走弱後危及該國銀行,銀行反過來拋售國債導致債券進一步下跌,這期間產生的自我強化螺旋效應,最終將該國政府推向崩潰邊緣。

2011年~2012年歐元危機期間,歐元區中不少出現財政危機的國家就曾陷入過「厄運循環」之中,並進一步導致了經濟衰退,加劇了政府財政壓力。

第一財經記者查閱義大利銀行業2018年全年數據發現,在2017年做出拋售調整後,自義大利民粹主義政府上台,從2018年第二季度開始,義大利銀行業又重新恢復大幅買入義大利政府債券的舉動,其一部分原因也在於,義大利民粹主義政府的行為急速推高了義大利國債收益率,並令外國投資者卻步。

歐央行數據顯示,在2018年5月和6月,義大利銀行業就分別購入了270億歐元和140億歐元的義大利政府債券。隨後,義大利央行警示道,義大利銀行的「流動性和資本充足率指標」已經在惡化。

投資銀行傑富瑞集團(Jefferies)資深歐洲經濟學家亞歷山德羅維奇(Marchel Alexandrovich)指出,義大利銀行同國家主權債務所有權之間的關係是「一柄雙刃劍」,一方面,當銀行坐擁大型主權債務頭寸時,國家財政領域的危機可能蔓延到銀行業舞台。

在另一方面,在市場壓力巨大之時,擁有強大國內投資者基礎這一點對義大利政府也是有利的。他說:「這意味著,當你發行債務時,總會有人在那裡接盤。」

不過,2018年12月義大利各家銀行也曾拋出共170億歐元的義大利政府債券。 亞歷山德羅維奇在報告中指出,此舉是一種年底看績效時的「裝飾門面」行為。

一旦觸發全歐洲銀行業遭殃

根據歐洲銀行管理局數據,截至2018年6月,目前義大利有10家銀行持有的義大利國債,都超過其一級資本金的100%。通常可以用主權債務占銀行一級資本金的比例,來衡量銀行償付能力。

其中,義大利最大的兩家銀行Intesa Sanpaolo和裕信銀行的該主權債務占銀行一級資本金比例為145%,分別持有義大利主權債務在473億歐元和663億歐元。義大利第三大銀行Banco BPM的比例為327%,持有義大利主權債務規模為205億歐元。此外,義大利銀行Monte dei Paschi di Siena的該比例為206%,持有義大利主權債務規模為250億歐元。

總體而言,根據第一財經記者測算,這10家義大利銀行持有的主權債務總量在2041億歐元。

在義大利之外,持有義大利國債最多的為法國和德國銀行,其中法國持有總量為2855億歐元,是義大利之外最多的,佔到其他國家持有義大利國債總量的一半還多,其中持有量最大的是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bas)和法國農業信貸銀行 (Credit Agricole),分別持有義大利主權債務1432億歐元和972億歐元。

需要指出的是,如義大利再次發生「厄運循環」現象,加之歐元區內大批銀行持有義大利國債,將令整個歐元區成員國都暴露在信貸風險之中,因而歐元區的決策者對義大利國內政治和公債問題對整個歐元區的潛在傳染效應十分忌諱。一旦危機發生,歐洲目前的應對能力依然薄弱:歐洲穩定機制(ESM)的體量在4100億歐元左右。

意識到這一潛在危機的歐盟官員對義大利經濟再次發出警告。 2月27日,歐委會指出,在13個存在經濟失衡風險的國家中,有三個國家出現了「過度失衡」現象,其中之一即為義大利,另外兩個是希臘和塞普勒斯。

歐委會還指出,義大利政府的政策正在令事情變得更糟糕,這對其他歐元區國家構成了威脅,「高企的政府債務以及疲弱的生產力正在產生跨境風險,同時義大利國內壞賬過高,失業率也過高」。

此前,義大利國內曾預測2019年其公共債務將繼續降低,但是歐委會此次並不這麼看,認為義大利國內公共債務仍將上升。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2月,義大利公共債務規模在23167億歐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為大選再拉一把經濟,印度央行打響新年降息第一槍
獨家專訪招行行長田惠宇:採取兩大措施遏制票據空轉套利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