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書畫大師背後的女人,個個不簡單!

書畫大師背後的女人,個個不簡單!

中國藝術史上風雲人物層出不窮,湧現出了諸如王羲之、顏真卿、蘇軾、趙孟頫、齊白石、徐悲鴻……這些耳熟能詳的書畫家,在他們的盛名背後,都有一個在默默支持他們的女人。今天帶大家看看大師們背後的奇女子。

1、王羲之啟蒙老師——衛鑠

衛鑠,別稱衛夫人,名鑠,字茂猗,河東安邑人,是晉代著名書法家。衛鑠為汝陰太守李矩之妻。衛氏家族世代工書,衛鑠夫李矩亦善隸書。衛夫人師承鍾繇,妙傳其法。王羲之少時曾從其學書,衛夫人是「書聖」的啟蒙老師。

她曾作詩論及草隸書體,宋代陳思《書小史》引唐人書評,說她的書法「如插花舞女,低昂美容;又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紅蓮映水、碧沼浮霞。」

2、顏真卿夫人——韋芸

顏真卿 《與夫人帖》

顏真卿稱得上是中國人最完美的道德楷模之一,而他的妻子韋芸,也是巾幗不讓鬚眉的女中典範。韋芸是個敢愛敢恨,有主見的女人,她愛慕顏真卿,衝破層層阻力,最終與他成婚。在指腹為婚的時代,她無疑是一個異數,在她身上有一種獨立超然的品格。在結婚之後,韋芸相夫教子,為顏真卿付出了一切,正是她無私的付出,從而讓顏真卿無後顧之憂。

3、蘇軾夫人——王弗

王弗(1039年~1065年)是蘇軾結髮之妻,眉州青神(今四川眉山市青神縣)人,聰明沉靜,知書達理。十六歲即與十九歲的蘇軾成婚。可惜天命無常,治平二年五月(1065年)王弗卒,年方27。

王弗聰明沉靜,知書達禮,剛嫁給蘇軾時,未曾說自己讀過書。婚後,每當蘇軾讀書時,她便陪伴在側,終日不去;蘇軾偶有遺忘,她便從旁提醒。蘇軾問她其它書,她都約略知道。王弗對蘇軾關懷備至,二人情深意篤,恩愛有加。蘇軾在《亡妻王氏墓志銘》里說:「君與軾琴瑟相和僅十年有一。軾於君亡次年悲痛作銘,題曰『亡妻王氏墓志銘』。」於平靜語氣下,寓絕大沉痛。熙寧八年(1075),東坡來到密州,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夢見愛妻王氏,便寫下了那首傳誦千古的悼亡詞《江城子》。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4、趙孟頫夫人——管道升

管夫人(1262~1319),即管道升,字仲姬,德清縣茅山村(今屬干山鄉)人,元代著名的女性書法家、畫家、詩詞創作家。自幼聰慧,能詩善畫,嫁趙孟頫,冊封魏國夫人。元延祐六年五月十日病卒。擅畫墨竹,筆意清絕。又工山水、佛像、詩文書法。

管道升作品

管道升作品

管道升作品

管道升作品

管道升作品

管夫人有一首著名的《我儂詞》,據說趙孟頫50歲時想效仿當時的名士納妾,又不好意思告訴老婆,老婆知道了,寫下這首詞,而趙孟頫在看了《我儂詞》之後,不由得被深深地打動了,從此再沒有提過納妾之事。這首才氣與情趣兼備的《我儂詞》如下:

「你儂我儂,忒煞情多;情多處,熱如火;把一塊泥,捻一個你,塑一個我。將咱兩個一齊打破,用水調和;再捻一個你,再塑一個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我與你生同一個衾,死同一個槨。」

5、張伯駒夫人——潘素

張伯駒與夫人潘素

潘素(1915—1992),原名潘妃,清朝著名的狀元宰相潘世恩的後代,著名收藏家、書畫家張伯駒先生的夫人,早年習花鳥,中年轉攻山水,晚年善金碧青綠山水及雪景山水。

張大千稱讚潘素的繪畫:「神韻高古,直逼唐人,謂為楊升可也,非五代以後所能望其項背。」

潘素《大好河山圖》

潘素 《梅菊壽石》 立軸 設色紙本

潘素 《萬里春光》

潘素 《松嶺重峰》

潘素 《湖山初雪》

6、齊白石夫人——胡寶珠

齊白石與胡寶珠

胡寶珠是齊白石的第二任夫人,1919年,18歲時嫁給57歲的齊白石,婚後在陪伴白石老人生活的二十多年裡,胡寶珠一直細心照料著丈夫,也貼心地打點著齊白石的書畫生意,為齊白石的創作提供了良好的條件。由於天資聰慧耳濡目染,胡寶珠也成了隱藏在大師身後的一位臨畫高手。

齊白石在看妻子胡寶珠作畫

胡寶珠臨摹齊白石的畫有時竟以假亂真一次,齊白石看到畫桌上一幅群鵝圖,竟以為是自己所作,揮筆署款三存印富翁齊璜作於故都,並連鈐三印過了一天再仔細品味才發覺是夫人的臨摹之作,於是題跋更正:此小幅乃寶姬所臨。

胡寶珠《黃鵝》

後來,胡寶珠又作了一幅群蝦圖,拿與丈夫品評白石老人欣賞之餘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者夫人有此成就,構圖著色無不酷似自己的親筆;憂者恐人散布流言蜚語說齊白石作畫有夫人代筆,連借山館出來的畫也不可靠了。

胡寶珠 《蝦蟹圖》 本幅齊白石題:此幅乃寶珠初學時作,求予書數字,即可令兒女笑存,老夫應之。丙子四月,白石記。鈐印:齊大

胡寶珠作畫原為消遣,她知道丈夫的心事後,從此擱下了畫筆齊白石懷著既感激又內疚的心情在群蝦圖上題跋:此幅乃內人寶珠畫,可與予亂真題畢覺意猶未盡又加題:予使寶珠棄畫,因恐人猜疑替老夫代作,時年82歲的齊白石還鄭重地寫上當語兒輩珍藏。

胡寶珠 《十七雛圖》

胡寶珠 《佛手雙鼠圖》 齊白石題:此幅乃予繼(屋)室寶珠所畫,惜志不堅,未成而棄,且不永年,殊可感也。老夫八十六歲題記,白石。 鈐印:白石翁、痴思長繩系日 齊良遲題籤條:母親畫佛手櫻桃鼠子,父親題字。四兒良遲藏。

胡寶珠《老鼠偷書》 本幅齊白石(1864~1957)題:寶珠畫於成都。白石題。

7、李可染的夫人——鄒佩珠

1952年李可染與妻子鄒佩珠

鄒佩珠(1920—2015),浙江杭州人,當代最早的女雕塑家,著名畫家李可染的夫人。李可染如今的成就與妻子鄒佩珠的付出息息相關,鄒佩珠曾說過:「我從沒有一天停止為實現他的理想而努力工作。」這幾乎成為她一生的座右銘,她為他活著,為他奮鬥著,甚至放棄了自己的事業,專心照顧丈夫,為李可染裁紙、研墨、補畫、修腳、做鞋、照料起居……直到生命最後結束的時刻。

《夫人鄒佩珠肖像》李可染

1958年鄒佩珠在製作彭雪楓雕像

除卻李可染夫人的身份,鄒佩珠其實個多才多藝的女藝術家,不僅僅在雕刻藝術方面有著很高的成就,在水墨丹青方面更是有著很深的造詣。繪畫方面鄒佩珠也有著獨特的創意,1983年她創作的《蝦》被李可染稱讚比他本人畫得還好。

《黃山煙霞》 鄒佩珠 50cm×81cm 紙本水墨 1963年

鄒佩珠 山水畫

8、徐悲鴻夫人——廖靜文

廖靜文(1923年4月~2015年6月),1945年與徐悲鴻結婚後,協助徐悲鴻工作並照顧其生活。作為徐悲鴻最後一任妻子,廖靜文是一個為徐悲鴻而生,為徐悲鴻而活的女人,她的生活處處都烙上了徐悲鴻的印跡,可以說悲鴻一直是她生命中的主角。

除了為丈夫著書撰寫了一本26萬字的長篇傳記《徐悲鴻的一生》之外,每次接受採訪和出席講座,廖靜文都飽含深情,娓娓道來,為弘揚徐悲鴻藝術精神不遺餘力,為記述徐悲鴻與20世紀中國美術這個重要篇章做出了特殊的貢獻。生活中的廖靜文是極慈祥的女人,她文雅、高貴,也喜歡畫畫寫字。

廖靜文 《奔馬圖》

廖靜文 《紅春人家》

9、吳作人夫人——蕭淑芳

1946年吳作人與蕭淑芳新婚留念

蕭淑芳(1911~2005),中國當代著名畫家,吳作人的愛妻。1948年6月,在北平,在兩人共同的恩師徐悲鴻先生的見證下,吳作人與蕭淑芳喜結良緣。那年,吳作人四十歲,蕭淑芳三十七歲。

蕭淑芳 供養菩薩(臨摹麥積山004洞)1953年

蕭淑芳以花卉畫作,享名於世,兼擅風景、靜物、肖像等繪畫。其作高邁行雲,漸至化境。

蕭淑芳 花卉

蕭淑芳 花卉

蕭淑芳 花卉

蕭淑芳 花卉

蕭淑芳 花卉

蕭淑芳 花卉

蕭淑芳 花卉

10、謝稚柳夫人——陳佩秋

謝稚柳陳佩秋夫婦

陳佩秋(1922-),字健碧,國畫大師謝稚柳先生夫人,其筆下的作品,無論重彩工筆,還是潑墨寫意,都別具風韻。

20世紀下半葉的中國畫壇,夫婦兩人旗鼓相當,並肩稱雄,謝稚柳是一位崇尚實際的傳統畫家,而陳佩秋的特點則在於超越傳統,尤其善於將工筆和寫意有機結合起來,融為一體。晚年,她更是破除古法,開創了彩墨結合的中國畫新風。

謝稚柳陳佩秋夫婦在共同作畫

據說,陳佩秋個性倔強,她的名言是:「老頭子是老頭子,我是我。」她不願沾其先生的名聲。有一次,有位主持人稱其為謝太太,令她拂袖而去。一生傲骨如此,也難怪她被稱為畫壇「女飛將」。

陳佩秋作品

陳佩秋作品

陳佩秋作品

陳佩秋作品

陳佩秋作品

陳佩秋作品

11、吳湖帆夫人——潘靜淑

吳湖帆與夫人潘靜淑

吳湖帆,二十世紀中國畫壇重要畫家,書畫鑒定家。作為一位集繪畫、鑒賞、收藏於一身的顯赫人物,其妻子自然也是知書達理。潘靜淑是位富貴人家的千金,她既無金玉紈綺之好,又不喜應酬,從小就在深深庭院接受傳統的淑女教育,讀書習字,吟詩作畫。

潘靜淑 花卉

吳氏夫婦是包辦婚姻,吳湖帆7歲,潘靜淑5歲就定下的娃娃親。情人眼裡出西施,潘雖長得並不出色,但她卻是吳湖帆的一生摯愛。步入婚姻殿堂後,倆人的生活更是是充滿情趣與快樂的,「閨房之樂,有甚於畫眉」。潘靜淑也喜歡畫畫,兩人有著共同的愛好,每日徜徉在吳家深深的庭院里,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潘靜淑 花卉

潘靜淑 花卉

潘靜淑 花卉

潘靜淑 花卉

潘靜淑 花卉

潘靜淑 花卉

潘靜淑 花卉

潘靜淑 花卉

溫馨提示: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中華古玩藝術網推廣的內容如有侵權請您告知,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撤銷。

中華古玩藝術網

古玩古董、藝術品、收藏品、歷史人文、茶道、香道、盆景

插花藝術、旅行攝影、心靈雞湯、養生美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古玩藝術 的精彩文章:

瓷之尚—大清道光年制 粉彩人物雙獸耳花瓶
黃花梨:為何穩坐古典傢具頭把交椅?

TAG:中華古玩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