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從西南聯大辦公室政治,看文化人之間的複雜心機

從西南聯大辦公室政治,看文化人之間的複雜心機

文/羅遜,「廢紙幫」成員,關注現代學者信件及手稿,藏書票及罕見出版物。

1940年2月25日,星期日,天難得放晴。用過晚餐,鄭天挺與摯友羅常培前往新滇戲院觀劇。散場後道別,羅常培感嘆:毅生兄,今後你恐無此餘暇了。

羅常培何出此言?原來,自1939年底西南聯大原總務長沈履請辭之後,鄭天挺一直被列為最佳候選。儘管他勉力辭之,然而梅貽琦、蔣夢麟兩位校長一直對他青睞有加,聯大常委會一再將此列入「決議事項」,加上多位好友不斷遊說,就連原先「以不就為宜」的傅斯年、楊振聲等都反過來勸他就任,且已上升到「以免引起校際間之磨擦,影響合作局面」的高度。最後,鄭天挺不得不接受任職,並與常委會商定2月26日接任。

沒錯,就是觀劇後的第二天。

圖1 1940年,西南聯大中文系合影,左起:朱自清、羅庸、羅常培、聞一多、王力

就職當日,一切順風順水。梅貽琦和鄭天挺將下轄各組負責人約來面談,一番客氣之後,鄭先生前往總務處辦公,首先與事務主任畢正宣商談。具體事項早已與羅常培談妥,定的是「設法代學生及教職員購辦食米」,因「近日市中米價已漲至每石百零五元矣」。以「開門七件事」之最重要者為第一要務,鄭先生這個基調不錯。

總務處分管事務組、文書組、出納組及會計室,當時各組主任依次為畢正宣、朱洪、包尹輔、沈展拔(40年6月離職,劉鎮時接任),以事務組為核心。部門有主次,人事有親疏,體會到事務組日常工作的繁雜,過了幾天,鄭天挺便與畢正宣商談組內職員加薪之事,這在原計劃之內,也在情理之中。

畢正宣, 生卒年待考,並非教員出身,而是財務專業人員,早年畢業於齊魯大學,擔任過河北省政府秘書,後受天津商業巨子宋棐卿邀請,擔任過天津德昌貿易公司經理,又任北平大陸公司經理。1934年進入清華,曾為清華大學庶務主任。

好景不長,半個多月後,畢正宣突然來函請辭。鄭天挺吃驚不已,立即召之面談。畢氏原為清華秘書長沈履舊部,且1935年的清華學運中,學生們成立有「驅沈、畢委員會」,兩人稱得上是患難之交;而沈履1938年6月卸任聯大事務組主任(兼)後,接任者也正是畢正宣。

關係如此緊密,一同辭職向為職場慣例。可沈先生早已去職,下一站是四川大學,未聽聞畢氏將隨之前往或另謀高就,在狀況不明之際,鄭天挺惟有曉以於公於私均不應離去之理,同時回憶起日軍入北平後,與之共守兩校之艱辛(畢氏時為清華保管委員會主席),畢正宣聞之潸然淚下,鄭先生亦泫然。

《清華大學史料選編》存有多通北平被佔領後的校務電文。 1937年10月26日,畢正宣致函沈履,陳述10月3日至10日,日軍以參觀為名,取去圖書儀器甚多;又13日開入校內借住多處校舍之事。清華委任畢氏留守,看中的是他曾經在政府及大企業就職,對其周旋能力是認可的,對個人氣節也是滿意的。

畢正宣深孚眾望,以中日未宣戰未斷交、清華系美國庚款所立等諸多理由,與維持會一起,爭取到了日軍不再大筆取用學校物資,以及校內分區劃界居住。至於士兵的輕率行為,經一再交涉,現已「相處非常之好,且相互客氣」。

圖2 西南聯大正在上課的學生

下午3時參加聯大常委會會議,鄭天挺談及畢正宣辭職之事,本想著爭取常委們一同做畢正宣的工作,不想眾口紛拏,詞多指摘,鄭先生見機不妙,趕緊引論他事才稍稍平息。

回顧日記,其實朋輩中對畢氏的非議早有端倪:1940年1月18日,鄭先生還在遲疑出任與否的時候,友朋如陳雪屏、江澤涵、吳大猷均告誡,「事務組不改組絕不可任也」;陳雪屏還特地指出,「清華大學同人莫不深厭痛惡事務組,謂其弊竇甚多」。火力原來早已對準畢正宣。

當晚,鄭天挺靜思良久,做出了如下分析:據眾人所言,畢正宣有工作不積極、與同事關係不和諧的問題,這是硬傷,但其個人能力畢竟可用,如善用之,可揚長避短;平心論之,事務組在全校諸多部門中最是眾口難調,換其他人接任估計也中斷不了非議;而自己並非與畢氏有私情,只是想到繼任難選,反致僨事,故目前以極力挽留為主;當然,如畢氏萬一離去,可委任原南開大學物理系鄭華熾(本年底擔任聯大敘永分校教務主任)。

以上數條,得見鄭天挺先生處事溫和綿密又不失老辣。湯用彤早與之言,「今日校中學術首長皆屬之他人,而行政首長北大均任之」,此局面極為不妥,此時若再失去一位行政部門的清華舊人,那才是真有可能「傷及清華、北大兩校情感」。第二天,途遇聯大訓導長查良釗,商談事務組人事,查氏亦認為當前以顧全大局為重,慎重處理為上。

決心既下,鄭先生前往梅貽琦處懇請他與畢正宣一談,詳述慰留之意。梅貽琦是他的老領導,彼此溝通更加得法,一場風波總算過去了。

圖3 梅貽琦

到了4月,鄭天挺面臨聯大工程處移交事務組事宜,此事常委會決議通過已三月有餘,迄今仍未接收。考其原因,工程處原為常委會直屬部門之一,如今撤裁,接手的事務組將平添不少工作量,進程不暢很可能因畢正宣而起。

校中工程事務甚多,實不容再遷延,連日談話後,雙方商妥於4月11日移交,由鄭天挺親往監督。懸而未決的問題終告結束。而畢正宣於此事的態度,也可作為其安於其職、聽命於人的表態。

圖4 西南聯大聘梁思成(左二)、林徽因(左四)為校舍建築工程顧問。這是聯大期間,他們攜子女梁再冰(女)、梁從誡(男)與聯大教授周培源(左一)、陳岱孫(左三)、金岳霖(左五)、吳有訓(左六)等合影

如此安穩了幾個月,畢正宣又開始不消停了。1941年7月31日,入校後會計主任、事務主任先後前來抱怨,不過鄭天挺未言明何事,只「勉以勿因私忿誤公務」;過了幾天,兩人又有摩擦,鄭先生「益感煩厭」,擬開會調停,不過有老事務員胡蒙子提醒,開會或嫌嚴重,改為幾日後便飯,邊吃邊談。

8月10日午時,總務處幾個部門的主任聚餐,起因原來是這樣:會計主任劉鎮時新就,未諳舊習又自銜聰明,兼中央新制「會計獨立」,所以不經商量便新定章則,強人辦理。畢正宣如何會吃他這一套,來了個諸事不合作的態度。日記中未記載如何調解,不過既然坐到了一起,不妨說些一心為公不存私怨共克時艱的套話,大家也就不好再鬧彆扭了。工作看來卓有成效,到了8月14日,他把事情經過報告給梅貽琦校長並校常委會,獲得首肯。

好景不長,10月3日記載,「畢正宣近日託病,以與劉鎮時不恰也」,看來,戰時聯大雖疾病肆虐,可託病的也還有。無可奈何之際,事務組只能由鄭天挺兼領,故更加忙碌。幸好有胡蒙子輔佐,為之尤苦,鄭天挺感嘆,「此老精神殊可佩」。

胡蒙子是西塘名士,江浙地區有名的教育家,為報國前往西南。回顧其履歷,以中等教育學校如浙江省立二中、南通女子師範、上海浦東中學、嘉善縣立初中任職為主,且已年過六十,任事務主任恐力有不逮。

好不容易銷假回來,10月16日,畢正宣又與胡蒙子衝突,無奈之際,鄭先生只能「力慰之」。

此後,畢正宣辦公不積極的老毛病不時發作,如1940年12月16日總務處約定歡送聯大同事入川,原定六時半上車,七時開行。鄭先生五時半就起來了,但七時已到,畢正宣仍未露面,又過了十分鐘開始,鄭先生掛不住了開始點名,畢正宣始至。不過,和下文行徑相較,這都算是芝麻綠豆大的事。

圖5 一起郊遊,左起:周培源抱周如玲、陳岱孫、周夫人王蒂徵、金岳霖扶周如雁、朱自清、李濟侗扶周如枚

1941年4月1日,蔣夢麟告鄭天挺:畢正宣欲請假北返。蔣校長應是深知這位老下屬脾性的,故事先相告以有所準備。果然,下午畢氏親來請假。鄭先生告以三事:第一,為學校計,不便允其請假;第二,為私人計,若執意勸其不往,又有限制自由之嫌;第三,為家庭計,以批准其歸視為宜。言下之意,就是堅持請假,悉聽尊便。

為何一反挽留之常態?原來,最近畢正宣為旅費報銷諸事均為鄭先生所駁,不無怏怏,故有此一舉,而鄭先生搶得先機,以退為進,畢氏倒是不好堅持了。

1942年10月6日,位於白龍灘的車庫看守人前來報告,畢正宣派人取走汽車並更換了新車胎。之前總務處一無所知,鄭天挺驚呼「誠大奇詫之事」。其實數日之前陳雪屏就談到,外間一直盛傳畢正宣挪用校中巨款做生意;又胡蒙子言及,外傳畢氏運貨到西北求售。

大概是認為兩人對畢氏素有成見,又均為風傳,故鄭先生未予置信。而這次事關重大,鄭先生直接向梅貽琦報告。梅校長的反饋:清華有舊貝克車(「別克」舊譯)一輛,已售之畢正宣,故其往取當無問題,惟更換新輪胎之事必須徹查。

三天後,畢正宣前來,謂並非易換車胎,乃系舊輪胎破損而暫借新輪胎一用,舊輪胎修理後即將新輪胎還回,並約鄭先生一同前往證實。鄭先生不置可否,只囑其奉還輪胎後相告。

此事畢正宣難逃徇私之嫌,但鄭天挺的處理也體現出極佳的情商,這大概就是任繼愈所言:「鄭先生善於處理糾紛,協調同事之間的關係,對不利於三校團結的言行不支持、不擴散,使它消弭於無形」。

畢正宣在聯大同事中,論社會關係確是個中翹首,有一事可茲證明,1940年鄭天挺初掌總務處,向達先生介紹友人前來銷售美國鉛筆,但校中實無所用,鄭先生拂不開情面,不得已自購之,凡五打,價三百元,這可不是小數目,鄭先生當時伙食包月為三十八元九角,差不多是八個月的伙食費了。鉛筆砸在手裡五年有餘,1945年5月27日記載,「前托正宣代售,今日得價六萬元。

圖6 西南聯大中文系全體師生在教室前合影

五年升值兩百倍,投資雖屬被動,獲利著實了得。不過1940年1月,米價為一石一百零五元,豬肉一斤一元二角;到了1945年6月,米價一石三萬八千三百三十三元,包飯每月一萬五千元,這筆錢倒也算不得什麼了。

1943年7月,畢正宣辭去事務組主任職務。後西南聯大解散,鄭天挺留在北大,畢正宣回了清華,1952年,鄭先生調任南開,兩人再無交集。查閱《梅貽琦日記》《朱自清年譜》《楊振聲編年事輯初稿》以及《馮友蘭先生年譜初編》,雖對畢正宣均有提及,不過僅錄名而已,事迹寥寥,遠不及鄭先生日記詳盡生動。

尤有後事可記。1968年6月28日,葉企孫因特務罪名被逮捕,約一年半後,葉企孫遣回到北大,其提審記錄一併移交,除葉企孫的十一頁親筆供述之外,另有八次提審記錄,四份外調來的揭發材料,其中有畢正宣陳述的一份。而這四份材料中,只有畢正宣揭發了一大批特務,均為教授,其中就有葉企孫。

逝者如斯。感謝《鄭天挺西南聯大日記》的出版,後輩得以領略大教授的風範,也知悉了畢正宣這位「小人物」的點滴。

著名歷史學家、教育家鄭天挺(1899—1981),曾任北大秘書長、西南聯大總務長、北京大學副校長等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大家 的精彩文章:

作為一個奧數金牌選手的家長,我堅決反對快樂教育
十幾億種中國人的孤獨

TAG:騰訊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