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消失」的孩子:2018幼兒園入學兒童銳減74萬!

「消失」的孩子:2018幼兒園入學兒童銳減74萬!

記者 | 王峰

來源 | 21世紀經濟報道(jjbd21) 已獲授權

導讀:教育部2月26日新聞發布會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幼兒園入園人數同比大幅下降。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年輕父母的生育意願較低。

教育部發展規劃司司長劉昌亞在新聞發布會上回復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稱,不同學齡段學生入學人數總體上每年都有變化,幼兒園和高中入學人口減少與人口結構變化有關,目前我國總體上處於入學人口下降期。

教育部2月26日新聞發布會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各級各類學歷教育在校生2.76億人,比上年增加了535.97萬人。這將是未來幾年我國勞動力供給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

但總體增長的同時,一些教育事業數據也顯示了我國的人口結構變化特徵,比如2018年全國幼兒園入園人數同比大幅下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年輕父母的生育意願較低。

2018年全國高中招生人數則連續第8年下降,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中職教育畢業生人數連年減少。近期各地紛紛出台中職畢業生落戶放鬆政策,讓人們驚呼處於學歷教育末端的中職生竟如此「搶手」。教育事業統計數據則顯示,每年中職畢業生人數已跌入400萬量級,作為重要的勞動力蓄水池,中職生「奇貨可居」的日子或將不遠。

教育部發展規劃司司長劉昌亞在新聞發布會上回復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稱,不同學齡段學生入學人數總體上每年都有變化,幼兒園和高中入學人口減少與人口結構變化有關,目前我國總體上處於入學人口下降期。

01

幼兒園入學落入谷底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髮現,教育部從2015年開始公布幼兒園入園人數,近4年呈現波峰波谷交替出現趨勢。

2015年入園人數2008.85萬人,是截至目前的最高值,同比增長21.07萬人。2016年入園人數就同比減少了86.76萬人。

2017年,首批「單獨二孩」兒童到了入園年齡,全國入園人數再次增長,同比增加15.87萬人。但2018年,全國共有入園兒童1863.91萬人,同比減少74.04萬人,下降3.82%。

今年秋季,首批「全面二孩」兒童就將入園,記者走訪多家幼兒園發現,普遍持入園兒童將增加的預期。

「2018年幼兒園入園人數變化體現了人口結構變化,隨著『全面二孩』政策帶來人口增長,學前教育和義務教育入學人數也會相應發生變化。」劉昌亞在新聞發布會上回復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值得注意的是,教育部今年還發布了普惠性幼兒園數據。

2018年,普惠性幼兒園18.29萬所,普惠性幼兒園佔全國幼兒園的比重為68.57%。普惠性幼兒園在園幼兒3402.23萬人,佔全國在園幼兒的比重為73.07%。均呈增長態勢。

採取多種措施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供給,是教育部2019年工作要點之一。只有切實解決「入園難、入園貴」問題,才能助推提高年輕人的生育意願。

按照規定,小區配套幼兒園要全部建成公辦園或民辦普惠性幼兒園。目前,多部門正在開展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治理行動。

教育部副部長鄭富芝在2月25日舉行的教育部等五部門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治理工作座談會上表示,國家關於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建設和管理的政策規定是明確的,但一些地方落實不到位,這次治理是對已有政策的回歸和落實。

02

小學「爆棚」大班額待解

同幼兒園入學情況截然相反,小學招生「小陽春」在2018年迎來高潮,全國招生同比增加100.75萬人,創下近10年來最大增幅。

圖片來源 / 新華社

小學生人數「小陽春」是因為他們的父母就處在一輪生育高峰之中。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髮現,上世紀90年代就曾出現一波小學入學高峰,出現了連續6年的在校生人數增長,他們正好是這輪「小陽春」學生的家長。

但從2007年開始,「學齡人口的逐年減少」出現在年度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中,小學、初中校數、學生數全部減少,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2010年。

從2015年起,全國小學招生人數持續增長,迎來「小陽春」。但全國小學、初中的學校數量在持續減少,2018年,全國共有義務教育階段學校21.38萬所,比上年下降2.33%。

這給教育資源和格局帶來緊張,尤其是大班額現象仍然突出。2018年,全國義務教育階段大班額仍有26.5萬個,超大班額1.87萬個。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向記者表示,小學的適度班額為45人,學校的規模為6個年級各5個班,也就是每所小學的在校生人數約1350人。超過這個規模,教育的效果、教師對學生的關注程度、學校管理的有效性都會變差。

「消除大班額是保障學生安全、促進身心健康、提高教育質量的必然要求。」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俞偉躍在2月26日的發布會上表示。

他介紹,將在2019年建立消除大班額預警機制,督促中小學校起始年級嚴格按照國家規定標準班額招生,堅決防止產生新的大班額。

03

勞動力蓄水池「縮水」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髮現,全國高中招生人數連續8年呈下降趨勢,從2011年的1664.65萬人下降至2018年的1352.12萬人。

「高中招生人數變化既與人口波動有一定關係,也與升學率有一定關係。」劉昌亞在新聞發布會上回復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勞動力重要蓄水池的中職教育,提供的勞動力供給也在逐年減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髮現,2013年起,全國中職畢業生人數連續下降,每兩年跌破一個百萬量級,2017年畢業生人數只有496.88萬人。

2月26日的新聞發布會並未發布2018年中職畢業生人數,但這一年中職在校生人數同比下降,只有1551.84萬人。

隨著未來勞動力紅利的逐漸消退,教育政策隨之作出調整。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日印發的《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提出,到2035年全面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推進中等職業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協調發展。國務院近日印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也提到,保持高中階段教育職普比大體相當,使絕大多數城鄉新增勞動力接受高中階段教育。

數據顯示,2018年,中等職業教育招生占高中階段教育招生的比例為41.37%。教育部2019年將組織開展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專項督查。

「家長和學生更希望上普通高中,這是出於長期對中國教育格局的認識,也就是他們更想上大學。這也與我國的辦學體制和辦學質量相關。政府主導的辦學體制導致有的職業學校缺乏活力,與產業聯繫不緊密,影響學生的就業質量。」儲朝暉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感謝關注智谷趨勢(微信ID:zgtrend)。很多讀者還沒養成閱讀後點贊的習慣,如果覺得智谷做得不錯,記得點個贊表示鼓勵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智谷趨勢 的精彩文章:

粵港澳大灣區,哪個城市房價最有潛力?

TAG:智谷趨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