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硬體資訊:看我TN的一屁股坐到牙膏上,intel 10nm亮劍!

硬體資訊:看我TN的一屁股坐到牙膏上,intel 10nm亮劍!

新聞1:Intel 10nm亮劍,輕薄本迎來全「芯」時代

一、回首10nm工藝的坎坷歲月:歷經磨難終於亮劍

已經記不清10nm工藝被Intel延期過多少次了,可能在最初連Intel自己也沒想到10nm製程工藝的量產之路會如此的艱難。

在此前的幾十年時間裡,Intel一直牢牢把持著最先進的半導體製程工藝的寶座。在2012年4月採用Intel 22nm工藝製程的代號為Ivy Bridge的第三代酷睿處理器上市的二年半之後,台積電才終於上馬20nm工藝。而總所周知Intel的 22nm可以匹敵台積電的16nm製程工藝,由此可見當時的Intel在半導體製程工藝方面有何等巨大的領先優勢。

然後在10nm製程工藝這個節點,卻出了簍子。

按照Intel一直以來的Tick-Tock處理器開發模式,原本在2016年底也就是14nm 工藝的i7-6700K面世1年半之後,10nm工藝就應該要上市,結果大家等來的卻是Refresh版本的i7-7700K,僅僅是在前輩的基礎上優化了頻率。更為悲催的是,爾後的第八代、第九代酷睿處理器統統都是14nm工藝!

不過該來的終究還是會來,在2019年CES展會上,Intel正式宣布了採用10nm製程打造的Ice Lake處理器,這是一顆專為筆記本電腦打造的超低壓酷睿處理器。

在發布會的演講過程中,Intel重點強調了Ice Lake處理在能耗比以及核顯性能方面的優異表現。

二、Ice Lake處理器可以為筆記本帶來哪些創新?

若從2015年算起,Ice Lake處理器已經被打磨了5年之久,這樣一款傾注了Intel公司無數心血的10nm製程工藝處理器到底能給我們帶來什麼呢!

1、10nm帶來更加優異的能耗比

歷史上,Intel每一次更新處理器的製程工藝,都能帶來更加優秀的能耗比,這一次的10nm同樣也不例外。

Whiskey Lake構架的最新款八代低功耗酷睿處理器的能耗比已經足夠優秀了吧,不過Ice Lake則是更進一步,和Whiskey Lake相比,在相同的功耗下,Ice Lake處理器可以提升25%的性能;而在相同的性能下可以降低45%的功耗。這意味著什麼呢?

我們知道Whiskey Lake構架的超低壓i7-8565U處理器雖然最高單核睿頻可以達到4.6GHz,全核頻率也能達到恐怖的4.1GHz。

不過在15W TDP的限制之下,高負荷運行時的i7-8565U的滿載頻率一般只有2.2~2.7GHz之間,想要提升滿載運行頻率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在BIOS裡面拉高處理器的TDP,但是這對於輕薄本來說,又會造成散熱上的難題。

在10nm工藝的加持下,四核八線程的Ice Lake在同樣15W的TDP下,可以將滿載時的運行頻率維持至2.6~3.4GHz之上,中低負載則可以輕易達到3.6GHz~4GHz。如此恐怖的性能足以匹敵目前桌面平台的i7-6700處理器。

當然如果你買筆記本的用途只是辦公或者娛樂,Ice Lake則以在更低的功耗下達到與目前Whiskey Lake處理器相同的性能,讓筆記本擁有更持久的續航能力。

之後還會有改良工藝的10nm ,相比10nm工藝可以在相同功耗下提升15%的性能,或者在相同性能下降低30%的功耗。

ps:在工藝命名方面,Intel相對實誠一些,以三星或者台積電的作風,10nm 會被直接命名為8nm。

2、更強的核顯性能

超低壓處理器內置的核顯已經好幾代都沒做過升級了,這一次Ice Lake所搭載的Gen 11核顯擁有64個EU單元,512個ALU單元。

這是什麼概念呢?目前筆記本平台主流的Gen9核顯只有24個EU,也就是說Ice Lake的3D性能理論上可以達到前輩的2.5倍。

根據Intel給出的數據Gen 11但單精度浮點性能為1TFLOPs,半精度浮點性能則為2TFLOPs,這個性能大致和滿血版MX150相當。今後的輕薄本可以直接拋棄掉MX150、MX130這樣的獨顯了。

目前,市面上搭載了MX150獨顯的輕薄本價格會貴700元左右,Ice Lake處理器為你節省的可遠遠不止這700元。

在運行3D遊戲時,顯卡是功率最大的配件。像MX150這種入門級獨立顯卡,運行任何3D遊戲幾乎都能滿載,MX150 25W的TDP另外再加上處理器的功耗,致使輕薄本50Wh的電池容量只能夠支撐不到2個小時的遊戲時間。

而Ice Lake僅以15W的TDP就集成了MX150級別的核顯,使得運行遊戲時的功耗降低了一倍以上。今後輕薄本的遊戲續航時間將會成倍增長。

3、更高速Wi-Fi 6

什麼Wi-Fi 6呢?以往每一代Wi-Fi標準都是以802.11xxx命名,不太容易記憶。Wi-Fi聯盟借鑒了藍牙的命名方式,新一代代碼為802.11ax的WiFi標準被命名為Wi-Fi 6。

與前代Wi-Fi 5(802.11ac)相比,Wi-Fi 6(802.11ax)主要目標是在密集用戶環境中將用戶的平均吞吐量提高至少4倍,可以同時向8個終端共享上行、下行的MU-MIMO數據包,同時延遲也大大減少。Wi-Fi 6最大連接速率為9.6Gbps,達到了萬兆網路的標準。

集成了Wi-Fi 6的Ice Lake處理器對於筆記本而言可以用如虎添翼來形容,今後輕薄本也無必要再配備獨立的RJ45介面來使用有線網路。

4、原生支持雷電3

從2018年起,Intel宣布免除雷電3介面的技術授權費,同時在Ice Lake及之後的移動處理器中都將內置雷電3控制器,這將大大加快雷電3的普及速度。

雷電3的傳輸速率高達40Gbps,是USB3.1的4倍,甚至比主板的PCIe 4x還要快。如此強大的帶寬可以輕易輸出4K@60Hz的畫面,有了雷電3就不再需要體積臃腫的VGA、HDMI介面。

另外雷電3擁有高達100W的充電功率,這對輕薄本而言簡直是雪中送炭。輕薄本的充電功率一般都是65W以下,擁有雷電3介面的輕薄本,可以捨棄原來笨重的充電器,改用類似手機充電頭,充電器的重量可以減少60%。

同時由於雷電3兼容Type-C標準,因此雷電3的筆記本充電器還可以作為手機的快充充電器,外出辦公時連手機充電器都不需要帶了。

憑藉強大的傳輸帶寬,雷電3介面還可以外接顯卡擴展塢,從而使用性能強大的桌面獨立顯卡,讓輕薄本也能享受100FPS 的高遊戲幀率。

三:最強的對手逼出最強的自己 回歸技術後的Intel或將掀起一次革命

10nm工藝的難產以及多年來被玩家吐槽的擠牙膏升級換代或多或少與Intel自身的戰略有關。在處理器領域長時間沒有競爭對手的情況下,Intel放慢了PC相關產品的研髮腳步,而將大量資源調撥了給其他新興產業。

2017年2月,AMD 發布的銳龍處理器的優秀表現是Intel公司所始料未及,開始重新審視自身的發展戰略,並宣布將重新回歸產品與技術。

於是在2017年9月,Intel發布的第八代低壓酷睿處理器i5-8250U/i7-8550U,將四核八線程的酷睿核心引入了超低壓處理器領域,讓輕薄本第一次擁有了媲美台式平台的處理器性能。

在一年之後的2018年9月,Intel又再接再厲的推出了代號為Whiskey Lake的最新八代酷睿處理器,並且將最高運行大幅度提升至4.6GHz,但由於TDP限制,無法釋放最強的性能。

Ice Lake處理器在10nm製程工藝的加持下,將大幅度提升超低壓處理器高負載下的性能表現。

至於輕薄本的續航問題,在英特爾優秀的電源管理技術配合下,搭載八代低功耗酷睿處理器的筆記本就可以達到16小時的本地視頻播放續航時間,相信最新一帶超低壓處理器能有更好的表現。

根據Intel預估,搭載了Ice Lake處理器的設備能夠在充電後播放長達25個小時的視頻,並且可以在待機狀態下持續一個月。

Ice Lake強大的能耗比、媲美獨顯的3D性能以及其他方面諸多的改進勢必將會在筆記本領域掀起一次新的革命。

前幾天我們的資訊中就有提到過英特爾的10nm,現在越來越多的消息流出,基本是實錘了,看來14nm真的要離我們而去了, 了這麼多年,大家有沒有一點不舍呢?(沒有,guna!)

新聞2:英特爾稱確保14nm產能不足問題不會在10nm、7nm上重演

HP公司前不久發布了最新一季財報,營收只增長了1%,該公司表示他們他們的業績增長就受到了CPU缺貨的影響,預計今年下半年這個問題才會解決。是的,英特爾去年Q3季度開始爆出的14nm產能不足問題對整個PC行業都是一次嚴重的影響。

英特爾執行副總、數據中心業務部門總經理孫納頤(Navin Shenoy)日前表態他們將盡一切可能避免14nm產能不足的事在未來重演,換句話說就是之後的10nm、7nm等節點會保證產能。

在摩根斯坦利的TMT技術大會上,英特爾執行副總、數據中心業務部門總經理孫納頤也談到了他們在14nm節點上遇到的產能不足問題,伺服器晶元客戶雖然也受到了影響,但是他們的供應優先權是最高的,而且這些問題也不應該成為限制英特爾客戶業績增長的因素。

至於未來,孫納頤提到英特爾將確保14nm產能不足這樣的事件不會重演。英特爾在14nm之後下一個節點就是10nm工藝,官方此前公布的信息稱今年底10nm處理器就會上市,不過首批上市的主要是移動版,伺服器及桌面版的Ice Lake冰湖處理器大規模量產要到2020年。

再往後就是7nm工藝了,不過英特爾官方並沒有公布過7nm工藝的量產計劃時間表。

對於14nm產能不足,英特爾此前也多次回應過,去年他們額外增加了15億美元的資本支出,主要就是用於提升14nm產能。

去年12月,英特爾宣布擴建美國俄勒岡州以及以色列、愛爾蘭的晶圓廠產能,未來將大大緩解供應不足的問題,將供應時間縮短60%以上。不過這些工廠並不全是14nm工藝的,以色列、愛爾蘭的投資計劃是面向未來的10nm工藝的。

看得出美光的技術水平還是一流的,也看得出來TLC還是有一定潛力可以挖的,比起強行推行QLC,還不如繼續發掘下TLC,很擔心有朝一日我們會像現在追捧MLC一樣追捧TLC。

新聞3:AMD 7nm Navi或支持圖靈GPU同款黑科技,遊戲幀數提升50%

從去年8月份到現在,NVIDIA的Turing圖靈GPU已經衍生出Titan RTX、RTX 2080 Ti、RTX 2080、RTX 2070、RTX 2060及GTX 1660 Ti至少六款顯卡了,後面還有GTX 1660、GTX 1650兩款蓄勢待發。與NVIDIA相比,AMD這一年來的新品只有RX 590及Radeon VII,後者還升級到了7nm工藝。不過AMD今年的大招還是7nm Navi顯卡,目前所知信息甚少,但它很有可能支持一項NVIDIA圖靈顯卡才開始支持的新技術——VRS可變速率著色,遊戲幀數可以提升50%。

Tomshardware報道稱,AMD日前獲得了一項專利申請,2017年就提交了,該專利名為VARIABLE RATE SHADING,簡稱VRS,在NVIDIA的圖靈GPU架構中已經支持了VRS技術。TH指出目前還不知道AMD會在哪個GPU中開始應用VRS技術,有可能會用在今年年中發布的7nm Navi顯卡中。

VRS技術有什麼用?根據NVIDIA之前的資料,使用VRS技術,屏幕上每個16×16 像素區域都可以具備不同的著色比率,可以讓開發人員使用特別的新演算法,實現之前難以實現的著色比率優化,進而提升幀數。

TH指出,隨著顯示器、電視及VR設備的解析度不斷提升,GPU的性能幾乎無法跟上了,4K/UHD解析度是1080p的四倍,與此同時每代GPU性能提升不過20-30%。

如果其他條件不變,運行4K遊戲的GPU通常需要四倍於1080p解析度的性能,而VRS技術允許開發者通過一些捷徑來提高遊戲性能。

具體來說,VRS技術可以讓開發者完整地渲染遊戲幀的某部分,比如大家都會看到的屏幕中心,然後減少其他部分的細節以降低渲染負載。

說得簡單點,VRS就是在一些非主體畫面部分進行選擇性渲染,降低渲染負載,這樣就能減輕GPU壓力,提高性能。

TH援引NVIDIA的信息,稱GTX 1660 Ti顯卡相比GTX 1060顯卡在遊戲幀數上提升50%,這完全是VRS的功勞。

VRS技術對VR遊戲是最有用的,考慮到之前傳聞AMD的Navi GPU架構是給索尼的主機開發的,如果索尼在新一代主機上搭配新一代VR頭盔,那麼遊戲就會受益於VRS。

關於Navi的消息也越來越多了呢,除了文中提到的VRS可變速率著色,其實還有更多新技術可能會被應用,比如DML、DXR這些,實際上市的時候與RTX的差距可能不會太大,不過在Navi未上市的這個空擋里,AMD顯卡的市場佔有率肯定還會被壓縮……

新聞4:又上去了

小問題後台問

大問題

也可以關注B站@翼王,@我家智天用win8或微博@漸縝JZ,@DDAA117!

引用鏈接:

https://news.mydrivers.com/1/617/617586.htm

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tech/823225.htm

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tech/823193.htm

備註文章轉載自網路(鏈接如上)。文章出現的任何圖片,標誌均屬於其合法持有人;本文僅作傳遞信息之用。如有侵權可在本文內留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腦吧評測室 的精彩文章:

硬體資訊:終於可以拋棄1060了。外媒曝光GTX 1660 Ti,2月22日發布
硬體資訊:你又成最佳性價比顯卡了。GTX1660Ti現身,某寶預售1998

TAG:腦吧評測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