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世界有個地方,被稱為小中國,曾屬中國管轄,她不是果敢

世界有個地方,被稱為小中國,曾屬中國管轄,她不是果敢

在中國歷史上,如今東亞或東南亞的一些地區,在歷史上曾是我們的地盤,但是由於種種過往的因素,這些地區最終屬於他人所有,其中在清朝時期,僅僅是沙俄就從清朝手裡搶走了上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這就是深刻的歷史教訓。

但也有一些地區,因為種種因素,他們雖然屬於一個國家所有,但是在文化理念、風俗習慣以及民族認同上,一直向中國看齊,這裡面的一個典型代表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果敢,果敢是緬甸的一個自治權,他們的果敢族,其實是華人,準確地說,是雲南人,語言以雲南方言為主,只是在近年來,隨著緬甸對果敢控制的加強,該地區不得不接受緬甸文化的教育。

而在果敢之外,還有一個地方,他們比果敢更果敢,因為該地區也是緬甸一個高度自治的地方,這裡的民眾說普通話,文化教育採用的是人教版的教科書,有著「小中國」的美譽,他就是位於緬甸阿瓦山區的佤邦。

佤邦所管轄的地方,面積約為2.7萬平方公里,總人口約五十五萬人。其中佤邦的北部地區和中國雲南接壤,南部和泰國交界,主體民族是佤族,也是緬甸北部地區華人的主要聚集區,擁有自己的軍事力量,緬甸政府對他們也無可奈何。

那麼為什麼佤邦人說普通話,採用漢文化教育呢?

因為歷史上的佤邦,一直是中國所管轄的地方。唐朝的時候,這裡屬於南詔國;宋朝的時候,這裡屬於大理國;明朝時期屬於雲南土司管轄;一直到了清朝末年,才在英國的干涉下,劃給了英屬緬甸所有。

不過有趣的是,國民黨的部隊失敗後,一部分國軍來到了這裡,並且牢牢控制當地政權前後長達二十年的時間,後來佤邦人聯合起來,宣布獨立,但是一直卻沒有得到國際社會的承認,因此最後只好和緬甸協商,以自治區的身份加入到了緬甸之中,但是他們卻擁有高度的自治權,軍事、外交等等都是獨立的,不受緬甸政府的約束。

正因為如此,他們作為中國人的後代,一直高度認同「炎黃子孫」的身份,而且也付諸實踐之中,日常交際用語,主要以普通話為主,學生教育也採用中國版本的教材,即使是通訊信號,也是來自中國三大通信運營商。

同時由於靠近中國邊境的緣故,佤邦沒有使用緬甸的貨幣,主要使用的是人民幣,人民幣在這裡可以自由流通,不用擔心兌換或花不出去的問題。因此走在佤邦的街頭,如果沒有事先告知的話,還以為身處中國國內,這也是他們號稱「小中國」的由來。

更有亮點的是,佤邦的新聞機構,尤其是日常的新聞廣播,播音員無論是他們的主持風格,還是神情強調,都和央視的播音員有一拼,觀看的時候也倍覺親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慕楓歌歌 的精彩文章:

防止兒子搶皇位,老皇帝留下一人,可小皇帝不會用人,丟了皇位
這個部落政權,被中國所滅,韓國說:這是韓國政權,中國說:不是

TAG:慕楓歌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