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寶寶3歲前不記事?研究真相讓你出乎意料!

寶寶3歲前不記事?研究真相讓你出乎意料!

前幾天,Ms.懂看見媽媽群里的聊天:

聽說 3 歲之前的孩子都沒有記憶,真的還是假的?

真的吧,我家娃 4 歲半,去年帶她出去玩的事就不記得了……

我自己 3 歲之前的事情好像還真不記得,不知道孩子會不會記得。

……

Ms.懂想起上周去表姐家看兩年沒見的小侄女。剛一進門,小侄女看見我一臉懵逼的問:「媽媽,這是誰啊?」

Ms.懂我感覺挺尷尬的,表姐連忙說:「這是小姨,你的那個娃娃還是你兩歲生日時小姨給你買的禮物,你不記得了嗎?」

小侄女一臉純真的的樣子,我想她應該是真的不認識我了。雖然有一點難受,但也不至於和小孩子計較這些。

孩子真的不記得3歲之前的事情嗎?這些記憶去了哪裡?寶寶最早的記憶到底是怎樣的呢?

為了更好的解鎖寶寶這種生物,Ms.懂我真的做了一番功課!別說,還真的有不少啟發呢?

為什麼三歲前的孩子沒有記憶力

我們每一個人都「失憶」過。

絕大多數人都記不得 3 歲之前的事情,甚至 4、5 歲童年時期的記憶,也只能記得些片段。

Ms.懂諮詢了兒科專家,原來是因為:

"3歲之前的孩子處於嬰兒時期,由於他們的前額葉皮質還沒有發育好,這塊區域是腦部的控制中心,負責生成情景,包括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以及具體的情節,所以孩子對在三歲以前發生的事情記不起來,直到4歲以後,大腦發育才漸漸有了長遠的記憶」!

另外,由於每個孩子的大腦狀況和發育進度不同,孩子記得或不記得的記憶年齡不同,這都是正常的

寶寶通常會對哪些事情記憶比較深刻

為了探究寶寶的記憶力問題,Ms.懂採訪了媽媽群里的一些媽媽。發現有一部分人的確能夠記得小時候的很多事情。

@默默:在我兩歲時,媽媽做了手術,至今記得她給我看傷口的情景,我嚇得哇哇大哭,現在記得小時候的事情除了驚嚇就是憂傷!

@spring:我清楚的記得三歲時的一些片段,比如在幼兒園睡覺想尿尿,看到兩個老師在小門那看書,我不敢和老師說,結果尿在小床上。

@芯子:才1歲不到坐學步車的時候,大人在客廳吃飯,我坐著學步車滑到了樓梯過道,結果連人帶車從樓梯上滾了下來。

@湯圓:剛生完寶寶不到兩個月,想起很多小時候依偎在媽媽懷裡的日子。在那段被你遺忘的時光里,曾經有人,深愛著你。

@多多:我記得有次被一個人關在家裡,我趴在窗台上大哭,一直要找媽媽,那種被世界遺棄的感覺,現在想起來都害怕。

@花兒朵:我爸不要我吃冷飲,有一次小朋友都吃,我也吃,高興得忘記了一切,結果被我爸看見了,直接搶走手上的冰棍,扔進河裡。我那時剛好站在橋上,我心裡的難受,一輩子都記得。

Ms.懂三歲之前記憶最深的事情

上幼兒園時我和爸爸有個約定,他騎車送我上幼兒園,路上要給我講個故事。

一天早上我把他惹怒了,路上他拒不開口,眼看幼兒園到了,我氣爸爸沒有契約精神,非要他講故事我才肯進去。

老師們心裡恐怕在說「這樣的小孩我們見多了」,滿臉不屑,死命把我往裡拽。我大吼「只要爸爸講一句我就進」。可是愚蠢的大人們啊,沒一個領會我的意思。

那樣不講理的爸爸,我到三十歲都記得!

調查顯示:孩子能記住什麼以及怎麼記東西是有一定規律可循的。

極度溫暖,極度快樂,極度害怕,極度悲傷……有強烈情緒參與的事情,被記住的概率更大。

其中,恐懼的情緒往往會強過於快樂。這是因為兩三歲的寶寶是以「圖像記憶」為主,並且都與情緒緊密相關,讓寶寶記憶深刻的往往是受到驚嚇的時候!

這也就是為什麼糟糕的童年經歷會變成孩子一生的陰影,讓孩子變得膽怯不自信,而這些負面的記憶在成年之後也是很難治癒的。

忘掉的記憶會以另一種方式存在

媽媽們看到這裡可能會有一點傷感,3歲之前是我們最辛苦的時候,無數次筋疲力盡的哄睡、生病時焦頭爛額的陪伴、甚至連上廁所的時間都被擠壓……我們清晰地記得寶寶第一次翻身,第一次爬,第一次叫爸爸媽媽,第一次蹣跚學步!

而所有的這些,寶寶可能都不記得!也就是說,我們在3歲之前為孩子付出的絕大多數心力,都會被遺忘。

這是不是代表3歲之前發生在他們身上的事情不重要呢?

Ms.懂肯定的告訴你:當然不是!

寶寶的記憶遠遠超出我們的想像,3歲之前的記憶並沒有消失,它們就在寶寶的大腦深處,只是以某種方式隱藏著,並且只要一有合適的場景就會活躍起來。

他也許會忘記你半夜餵奶時憔悴的臉龐,但是你是他最信任的依靠這件事,已經刻在他的腦中;

他也許會忘記你抱著瘋玩後睡著的他艱難回家的那條路,但是你溫柔的擁抱帶來的安全感會讓他終身受用;

這一份信任,從嬰兒時期開始留存 。就像我們吃過的肉,表面看消化不見了,但其實都轉化我們的脂肪,揮之不去。

知道了寶寶早期記憶的特點和規律,麻麻們就可以充分利用起來哦!

01

多帶寶寶旅遊,形成對事物的概念

好多人會有一種感受,總覺得長大後看見哪些事情是在哪裡遇見過,有非一般的親切感。很有可能是小時候的確見過,記憶模糊了,感覺還在。這就是為什麼鼓勵Ms.懂父母帶孩子去見世界、去博物館、去接受美的熏陶。

經歷過的事情都能沉澱,成為孩子一生的福報。而不是說:反正他們長大後都記不住,有什麼可看的。

02

幫助孩子們建立好性格的感知

通過記憶,麻麻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性格感知:

比如孩子犯錯了,或者其他人犯錯,父母最好解釋為什麼這樣做不對。

通過不斷強化「什麼是對的」,塑造孩子好性格以及明辨是非的理性思維。

03

盡量不要對孩子「暴力」

別當著孩子面吵架,別對孩子暴力。父母的爭吵很大程度會給孩子留下一輩子的陰影。父母語言的謾罵和肉體的打罵,都會留下孩子一輩子的陰影。

Ms.懂說:

看著懷裡的小人我才意識到,原來我也是這樣被自己的父母溫柔地愛過。

就算寶寶長大後什麼都不記得也沒關係。只要記得爸爸媽媽深愛著他們就行。

也許你曾經是個手忙腳亂的新手媽媽,因為不熟練和粗心弄哭、弄疼過孩子。但也不用擔心了,你有兩年的時間磨鍊和進步,很多年以後,當你的孩子回憶起來的時候會說:「打記事起,我的父母就無所不能……」

PS,

#小時候的哪件事情你記憶比較深刻呢?#可以留言區跟我們分享一下嗎,育兒路上我們一起同行!

更多熱文

任性?矯情?強迫症?其實你冤枉孩子了!

他只是進入了「秩序敏感期」!

孩子炫富「家住大別墅」,被人拆穿超尷尬!

如何給他正確的三觀?

2歲女孩胸部發育如10歲,元兇是開夜燈睡覺?

這些都可能造成孩子性早熟!

文中所用圖片等資料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因無法一一和版權所有人聯繫,如無意中侵犯了版權所有人的知識產權,請及時通知我們,以便我們迅速採取適當措施。

有人的知識產權,請及時通知我們,以便我們迅速採取適當措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超級育兒師 的精彩文章:

經典國貨,回力帆布鞋來了
專心、自信的孩子,都從這一步開始的,6歲開始不算早

TAG:超級育兒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