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巧了!李白和王維,竟然「同年同月同日生」?你更喜歡誰?

巧了!李白和王維,竟然「同年同月同日生」?你更喜歡誰?

唐朝,中國文化高度發達。以詩為代表的文體,空前流行。

由此,也誕生了數以千萬計的大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杜牧、王維、李商隱,隨口說來,不可勝計。據《全唐詩》記載,現存的唐詩高達4萬8千餘首。

在眾多的詩作和詩人里,有兩位詩人,最為特別,他們分別是李白和王維。

之所以特別,是因為李白和王維,都是公元701年2月28日出生,可以說是同年同月同日生,非常之難得。不同的是,李白出生於四川綿州,王維出生在山西運城。相隔幾千里的時光對望,成就了兩位傑出的詩作天才。

眾所周知,李白有「詩仙」之稱,是唐詩史上最具代表的人物,有人認為第一,則有人否之。王維在詩壇上有「詩佛」之稱,由於他的目前信佛,王維受其熏陶,本性帶有佛性,後來的很多作品裡,也流露著濃濃的佛性禪思和哲學。

談及兩人,各有千秋,難分高下。李白的詩歌以浪漫為主,豪氣大放,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正因為他隨性而為的創作,打破了常規和千篇一律,為詩詞賦予了新的活力。

他筆下的詩作,常常有瀟洒飄逸之性,尤其是名作《山中問答》:「問余何事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桃花流水杳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何等瀟洒,由不得近代學者顧隨評價李白說:「太白是龍,有仙氣凌然」。

李白的名作不可勝計。如《獨坐敬亭山》《渡荊門送別》《登金陵鳳凰台》《望天門山》等,都是經典中的經典。尤其是《登金陵鳳凰台》最具代表。

唐·李白·《登金陵鳳凰台》

鳳凰台上鳳凰游,鳳去台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登金陵鳳凰台》是李白詩作中為數不多的七言律詩之一。此詩一說是天寶年間,作者奉命「賜金還山」,被排擠離開長安,南遊金陵時所作;也有人稱是李白遊覽黃鶴樓,是想與崔顥的《黃鶴樓》爭勝。無論怎麼說,《登金陵鳳凰台》都是唐代律詩中膾炙人口的傑作。

而讀王維的詩作,更多的是有一種空靈之感。王維繼承和發展了謝靈運開創的寫作山水詩的傳統,對陶淵明田園詩的清新自然也有所吸取,代表了中國山水田園派詩歌的最高峰。

在詩作影響力方面,王維不僅是公認的詩佛,也是文人畫的南山之宗,錢鍾書先生曾經稱他為:「盛唐畫壇第一把交椅」,他筆下的詩作「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堪稱第一,大唐千餘位詩人無有出其右者。並且除了寫詩,王維還精通音律,善書法,是少有的全才。

王維的代表詩作也非常之多,有《終南別業》《山居秋暝》《竹里館》等。尤其是《山居秋暝》可謂是絕唱中的絕唱。

唐·王維·《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這首詩寫初秋時節,作者在所居地所見雨後黃昏的景色,文辭空靈優美,畫面清新脫俗,是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代表作。

表面看來,這首詩只是用「賦」的方法模山范水,對景物作細緻感人的刻畫,實際上通篇都是比興。詩人通過對山水的描繪寄慨言志,含蘊豐富,耐人尋味。

讀者們,關於李白和王維,這兩位同年同日生的詩人,大家有怎樣的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道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說,「古文」最有味道?姜文2封信,給出答案!
中國人,為什麼要續「家譜」?

TAG:文史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