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人物 > 要麼在拍攝中死去,要麼拿下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獎

要麼在拍攝中死去,要麼拿下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獎

近幾年的奧斯卡被全世界詬病「政治正確」,連本應該質樸的紀錄片獎項都更青睞於那種帶有思想表達的作品。

而今年拿下最佳紀錄長片的這部《徒手攀岩》卻給人很大的驚喜。

沒有反映社會,沒有政治正確,也無關人權,就是純粹的人與自然。

而且,你很難想像這樣主題的紀錄片能有類似驚悚片的觀影體驗,只不過沒有驚嚇只有驚恐,手心出汗兩斤可能有些誇張,但不虛假。

要講這部紀錄片首先得從片名說起。

徒手攀岩四個字聽起來非常平淡無奇,其實是吃了中文譯名的虧。

英文原名實際上是「Free Solo」,這是攀岩運動中的一種特殊的規則,嚴謹來說應該叫無保護攀岩。

以更簡單的方式來理解,實際上就是單人不藉助任何輔助工具單挑天然岩壁。

這種攀岩方式有多危險?據說死亡率接近50%。

影片中的隻言片語也有提到,一個團隊成員和主角亞歷克斯在聊天時說道:「他(父親)在我這個年紀的時候,有20或30個朋友死在了山裡。」

「現在我已經有30到40個朋友死在山裡了……「

約翰·巴夏,無保護攀岩的先驅,2009年從懸崖上落下,卒於52歲。

肖恩·利瑞,美國知名攀岩者,2014年被發現死於山中。

德里克·赫西,英國無保護攀岩大師,1993年在攀登哨兵岩時墜落,屍體在一天後被人發現。

丹·奧斯曼,美國極限運動先驅,同時也是徒手攀岩愛好者,1998年死亡。

迪恩·波特,翼裝飛行與自由攀岩愛好者,2015年死於飛行事故。

玩無保護攀岩的,可以說全都是不要命的,這個領域有太多高手因挑戰極限而喪命了。

現在,亞歷克斯·霍諾德是無保護攀岩界最耀眼的明星,也就是《徒手攀岩》整部影片的主角。

故事很簡單,就是記錄亞歷克斯從準備到挑戰優勝美地國家公園酋長岩的全過程。

那麼問題來了,酋長岩是個什麼玩意?

它其實是優勝美地國家公園裡的一處巨型岩壁,高達110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獨立花崗岩。

用亞歷克斯的話來形容,酋長岩就是「攀岩世界的宇宙中心」

這塊巨大的岩石很早就吸引了很多攀岩者前來挑戰,但由於難度極大,直到1958年才有人成功登頂。

美國攀岩者沃倫·哈丁帶領團隊花了16個月才挑戰成功,其中攀登的時間達到誇張的45天。

很多時候他們不得不使用懸掛帳篷來休息。

作為攀岩者的終極挑戰能夠征服酋長岩就已經成為被人稱讚的「大神」了,而亞歷克斯不僅要丟掉所有保護裝備,還要在一天內完成1100米的攀升。

可能很多人對這個高度沒有概念,換算一下,1100米相當於360層樓,就算換成樓梯對普通人來說也是不可想像的。

這還不算完,看看酋長岩那近乎垂直的岩壁,看看酋長岩那歷經5700萬年風霜而形成的光滑表面,你甚至會發出「這怎麼能爬?」的感嘆。

很多時候,亞歷克斯的落腳點就是岩壁上一個微小的凸起,而雙手能夠借力的地方只能容納兩根手指。

有時候,幾十米的線路上只有一條岩石裂縫能夠借力。

前面提到的那位死了30多個朋友的老兄形容無保護攀岩很到位。

他說如果把無保護攀岩比作比賽,登頂代表你擁有冠軍的技術實力,但和比賽不同的是,你只能得冠軍,不然就是死亡。

事實上無保護攀岩不同於競技攀岩,它不會要求最極致的技巧,它只是要命。

一旦開始便沒有回頭路,不允許失敗,失敗即是終結。

手滑,死。

腳滑,死。

力竭,死。

岩壁有水,死。

心理崩潰,死。

1100米的高度,是什麼樣的人才會去冒這個風險。

腦子有病的人。

我沒說錯,亞歷克斯的腦子真的和常人有些不一樣。

不管是日常生活中還是在攀岩時,亞歷克斯的情緒幾乎不會有負面波動,總是靜若處子般沉靜。

其實亞歷克斯本人也非常好奇,很多人認為他是一個尋求刺激的人,或是有什麼缺陷。

於是他就去做了腦部的核磁共振成像。

結果顯示亞歷克斯大腦的杏仁核異於常人,似乎他的杏仁核有些不太敏感。

一般認為杏仁核與情緒的產生息息相關,尤其是恐懼情緒。

對於亞歷克斯來說,能引起正常人產生恐懼情緒的刺激根本不起作用,所以他攀著幾百米高的岩壁依舊沉著冷靜。

但壞處是他的歷任女朋友都表示這個夥計有點不會表達情緒,其實很可能他是真的沒有太多情緒。

這一點異於常人的天賦可能與他亞斯伯格綜合症的父親有些關係。

一個「變態」攀岩者,一條「變態」難度的攀岩線路,就是整部紀錄片的核心。

得益於專業的拍攝團隊和後期製作(製片人是攝像都是相當專業的攀岩好手),我們可以了解到亞歷克斯所要面對的難點。

其中有一處特別有意思,被稱作「特氟龍角」。

特氟龍是由杜邦公司發明的一種超低摩擦係數的高分子材料,也就是你家不粘鍋塗層的材料。

可想而知,這個轉角有多滑吧。

一個能讓亞歷克斯感到恐懼的地方,岩壁夾出一個直角,表面像玻璃一樣光滑。

想要通過特氟龍角只能依靠手掌面與岩壁的摩擦,用一個非常擰巴的姿勢勉強維持平衡向上挪動。

另一處更加困難的地方叫做「抱石難點」,這裡有一段非常少著力點的橫向移動。

我大概數了一下,亞歷克斯的旁白在介紹這個難點時列出了11個步驟,包含腳踩在哪一塊凸起,手指摳在那裡等等細節。

按順序完成前10個步驟,最後還有一個無法夠到的著力點,需要用到跳躍動態動作或空手道踢(攀岩術語,不知如何翻譯)。

四肢脫離的跳躍動作效率更高,但風險也更大,在有繩索保護的情況下亞斯伯格都很難成功,在無保護的挑戰中顯然是不可行的。

而空手道踢動作雖然風險較低,但技術難度同樣不小。

這兩個難點是正式挑戰無保護攀登時最讓人揪心的地方。

雖然《徒手攀岩》的時長有近兩個小時,但真正挑戰部分只有不到20分鐘。

而這20分鐘不僅讓甚至對某些觀眾來說是一種折磨,即便邏輯上很容易知道亞歷克斯最終的成功。

當亞歷克斯來到抱石難點的時候,在場的一些朋友緊張得根本不敢觀察進度,同樣的情緒也會莫名傳染給我們這些屏幕前的觀眾。

亞歷克斯通過抱石難點的那一刻,對著攝像機露出了少有的欣喜,一聲淡淡的「oh yeah」帶來像是久憋而尿那一瞬的舒爽。

接下來是「平淡」的漫長攀爬,剛剛釋放的緊張又逐漸到來。

航拍的遠景很美,但也時刻提醒著觀眾攀登者的渺小。

怪獸寬縫順利通過,耐力角有驚無險,勝利即將到來。

終於,坡度放緩。

亞歷克斯登上「宇宙中心」,他說自己異常激動,然而也僅僅是露出了溫和的笑容。

登頂後的時刻,他接到了女友的電話,報喜的同時他說出了彷彿是禁忌的「the L word」。

「Okay,I love you. 」

愛這個詞是他從沒有在家裡聽到過的,而他也未曾如此直白地表達過。

在打破攀岩記錄的同時再打破情感上的禁忌,我想亞歷克斯一定在「宇宙中心」找到了幸福。

回到地面,他被問到接下來如何打算。

他說:「指力板懸掛訓練。」

________

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請大家支持正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SMETalk 的精彩文章:

SME過去幾年的故事都在這裡了
頭孢加酒說走就走?珠峰永久關閉?11億人面臨失聰?

TAG:SMETal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