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朝第二個皇帝去哪了?貴州發現一神秘大印,九個字記錄真正下落

明朝第二個皇帝去哪了?貴州發現一神秘大印,九個字記錄真正下落

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 明朝第二位皇帝,漢族,1398年6月30日-1402年7月13日在位,年號建文,故後世稱建文帝,又作朱允文、朱允汶。明洪武十年(1377年)12月5日,朱允炆出生於應天府(今南京),為明興宗朱標次子,明太祖朱元璋之孫,明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繼皇帝位,朱允炆在位期間增強文官在國政中的作用,寬刑省獄,嚴懲宦官,同時改變其祖父朱元璋的一些弊政 ,史稱「 建文新政」。

朱允炆于靖難之役後下落不明,時駙馬都尉 梅殷在軍中,從黃彥清之議,為發喪,追謚孝愍皇帝,廟號神宗,壬午以後謚不行。至南明弘光元年七月,以與顯皇帝廟號復,改廟號 惠宗,後世稱為 明惠帝,謚號為 嗣天章道誠懿淵功觀文揚武克仁篤孝讓皇帝,清乾隆元年上謚號為 恭閔惠皇帝,簡稱惠帝。

九疊篆,是一種非常特別的篆書,原本是一種流行於宋代的「國朝官印」字體,主要用於印章鐫刻,其筆畫摺疊堆曲,均勻對稱。每一個字的摺疊多少,則視筆畫的繁簡確定,有五疊、六疊、七疊、八疊、九疊、十疊之分。之所以稱為「九疊」,則是因「九是數之終,言其多也」。

而貴州出土的這枚大印上書「大仃國王都行省之印」九個字。貴州民族考古學者林明璋認為,中國沒有出過「大仃國」,但「仃」字代表「孤苦零丁」,說明君王流離失所,不得已就用「王都行省」為隨王護駕的外從官員冠之的署事名位了。

並且當地的一些百姓也聲稱是明朝皇室的後代,因此,有學者推斷,明朝皇帝朱允炆最後神秘不知所蹤,應該是流落到了這個地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經史合參 的精彩文章:

清朝15位皇后顏值大比拼:有兩個竟然一模一樣,最後一張超漂亮
清朝老照片:吸大煙危害有多大?男人骨瘦如柴,女子任人擺布

TAG:經史合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