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個機械工程師的轉行經歷:薪水重要還是興趣重要?

一個機械工程師的轉行經歷:薪水重要還是興趣重要?

史上最牛機床:最牛機床

驚艷的加工軸表演:軸的藝術

日本數控車床車削金獎作品:日本金獎

數控工作群,驚碎你的眼球:驚碎眼球

數控加工之皇冠寶座:皇冠寶座

原車可以這麼玩:玩轉原車

導讀

開年過後你是否有換工作平台的想法呢?一般年初都是職場的跳槽高峰期,那麼你選擇跳槽是看薪水待遇還是尋求興趣所求呢?歡迎大家在下方討論。

先給大家講個故事

一員工工作三年,總感覺到吃苦受累,而且前途暗淡,迷茫中他決定請辭。

了解情況後,老闆問他,「你知道毛毛蟲是怎麼過河的嗎?」員工給出了三個答案:

員工說「從橋上過」,老總搖搖頭說:「沒有橋」;

員工說「從葉子上過」,老總說:「葉子被水沖走了";

員工又接著說「被鳥吃到肚子里就過河了」,老總強調:「那樣的話,毛毛蟲就死掉了,也便失去了過河的意義。」

那麼毛毛蟲究竟是怎麼過河的呢?

最後老總告訴員工說:毛毛蟲要想過河,只有一種方法,那就是變成蝴蝶。毛毛蟲在變成蝴蝶之前要經歷一個痛苦的階段,它在一個繭裡面,暗無天日、沒吃沒喝。這種痛苦要經歷很長一段時間。

團隊兄弟,如果你也在想辭職,那麼請先審視自身:是否已經有了蝴蝶飛翔的本事!

跳槽窮半年,改行窮三年。獻給每天喊辭職、想辭職的人或周期性喊辭職、想辭職的人!

1.不要輕易離開團隊,否則你要從零做起 。

2.不要老想著做不順就放棄,哪個團隊都有問題,哪個團隊都有優點。

3.跟對領導很重要,願意教你的,放手讓你做的領導,絕對要珍惜。

4.團隊的問題就是你脫穎而出的機會,抱怨和埋怨團隊就是打自己耳光,說自己無能,更是在放棄機會 !

5.心懷感恩之心,感謝系統給你平台,感謝夥伴給你配合。

6.創造利潤是你存在的核心價值,創業不是做慈善 。

7.遇到問題請先思考,只反映問題是初級水平,思考並解決問題才是高級水平。

誰能最後享受到勝利成果?

第一:能始終跟著團隊一起成長的人。

第二:對團隊的前景始終看好的人。

第三:在團隊不斷的探索中能找到自己位置的人。

第四:為了團隊新的目標不斷學習新東西的人。

第五:抗壓能力強且有耐性的人。

第六:與團隊同心同德、同舟共濟、同甘共苦的人。

第七:不計較個人得失,顧全大局的人。

第八:雄心博大,德才兼備,有奉獻的人!

學會說話,給人溫暖,給人鼓勵,給人讚美,給人信心,給人方便,給人希望,給人智慧!

不管你在哪裡上班,請記住這些字!

第一則:

工作不養閑人,團隊不養懶人。

第二則:

入一行, 先別惦記著能賺錢, 先學著讓自己值錢。

第三則:

沒有哪個行業的錢是好賺的。

第四則:

干工作,沒有哪個是順利的,受點氣是正常的。

第五則:

賺不到錢,賺知識;

賺不到知識,賺經歷;

賺不到經歷,賺閱歷;

以上都賺到了 就不可能賺不到錢。

第六則:

只有先改變自己的態度,才能改變人生的高度。

只有先改變自己的工作態度,才能有職業高度。

第七則:

讓人迷茫的原因只有一個

——那就是本該拼搏的年紀,卻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送您一個字:干!

以下內容來自一位擁有5年工作經驗的工程師自述,關於機械行業轉行是看薪水還是個人興趣,希望閱讀完本篇文章能給大家一點感觸。

自我介紹一下,2011年畢業,專業是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畢業後在某大型民企做製造工程師。家裡人都是干機械出身的,算是一個技術崇拜的新兵。在機械行業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只是把這三年的思考經歷整理寫出來,算是對自己的總結並且希望和更多的人分享。

大學時候特別喜歡創新,無創新不機械的感覺。覺得算齒輪比,經驗公式都不夠新奇,覺得機械就是應該巧妙簡潔。在市級還有一些校級的機構或者機械大賽都有名次。像電影三大傻大鬧寶萊塢里說的,我也認為機械就是代替人的東西。在可以完成要求的前提下,足夠的簡潔,這樣好做,好用,好維護,何樂而不為。那些組裝的多功能東西,越是關節點多,越是不結實,你看瑞士軍刀雖然多功能,但是每一個工具都是單獨的一個。還有就是國內大家喜歡用可調節的扳手,但是外國更多喜歡用成套的扳手,它的好處在於使緊固件盡量少的變形。

工作是隨便找的,真的很隨便,簡單到我只有一個要求,干技術就ok。

當然工資還是有點要求的,最起碼我希望自己工作了就不會再問父母要錢花。那會沒有很系統的了解到設計啊,工藝,技術支持等區別。就是覺得自己該在車間第一線干幾年,這些經驗會是以後的財富。一個好的工藝,當他有了經驗後再加上以前的理論可以成長為一個很好的設計。而一個畢業就搞設計的人,設計的東西的可加工性就有待考證了。當時還在論壇里看到某位前輩的帖子,大概是說技術支持這個職位比較好,因為可以直接接觸自己的產品,然後解決客戶運用過程中的種種問題,成長是最快的。但是我還是覺得技術就是要一步一步的走。踏踏實實,數十年磨一劍的感覺。

我也有致命的一個缺點,就是欠缺分享精神,自私。幹了兩年的工藝,首先我把所在的廠里所有機床的型號,行程,機械原點都整理成表格備查,但是我沒有把它們分享給我的同期同事。後來我又請教單位的老師傅,加工每種材料一般給的轉速和進給是多少,也整理出來並且記下來,也許每次的參數並不是最理想的,但是有個範圍的參考找理想的東西就容易的多。

剛上班的前半年工作筆記是很重要的,因為那是實踐經驗成倍增長的時期,需要記錄總結的。單位不要求,也該自己記下來。我寫了大半本的工作筆記,大概就是記錄我每天學了什麼,幹了什麼。有從機械手冊上摘抄的東西,也有從一線工人嘴裡問出來的。進步真的很快。

再後來我被細分去做一些夾具和刀具的設計,具體設計等我整理好了再分享中間的那麼一點點經驗,現在只是總結自己的學習過程。有時間和條件允許下,盡量把自己做的這種單件的東西從頭到尾的跟一遍,和工人聊聊天,問問他們這麼設計會不會不好加工,如果他們做會怎麼設計。對於那些更改的設計,如果不影響功能又減輕重量,那是完完全全需要改進的。而對於影響功能的,也可以和工人探討我要這樣的效果,你有沒有更好的主意?給工人以尊重,他們懂的遠遠比你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多得多,心態歸零。把自己的經驗整理後,最好分享給自己的領導和同期同事,不對的地方請他們幫忙提意見,這點我當初做的太爛了。

對於軟體,剛開始工作的時候,大家都是在標榜我會什麼軟體,pro-e,solid works,cad等等。我能用到多熟練。但是其實,軟體只是個工具,就比如刻刀,那還得有老師傅的手和技術才能有好的作品。軟體是表達工程師語言的載體,必須會,但是不必太苛求。學習第一款軟體還是得多下工夫,因為它是鍛煉自己的建模思想的軟體,然後就可以發現其他軟體多是操作不習慣的問題,很容易上手。而圖紙中最核心的東西,依舊是怎麼容易加工,怎麼比較輕,怎麼選擇經濟的材料這些問題。軟體的習慣,盡量和自己的企業一致,花2天時間,從百度和論壇上找方法,把圖紙模板,材料庫,材料數據導入,盡量用自動化計算質量和體積,表面積這些。標註這些參數,對於後續發黑一類的表面處理很有幫助。

以上是CAD端的軟體,接著需要懂一些CAM和FEA的知識。cam可以輸出我們主流的代碼,在一些複雜形狀和五軸加工的時候省去編程的功夫,而且可以檢驗工序的正確與否 ,避免不必要的事故。fea是工藝不太用到的,至少我工作2年沒用過。就是有限元,不過後來的工作經歷讓我對它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輕量化和設計出能給出很大的參考價值。

對於加工,工藝工程師大多都要寫工藝卡。而有些老師傅是很不屑於工程師寫的工藝卡,因為根本用不了啊。。。不是鄙視咱么,他們自己的方法真的比咱們這些小孩子好得多。所以多去請教,有時候一個順序的改變,就可以剩下後一個工序的時間。加工普遍要留量,留的多了後面還是得切掉,所以留量也是有學問的,如果技術熟練的工人可以少留一點。

之後很久很久,我覺得自己身邊沒有人,一共就那麼百來號人,上班見,下班還見。機械企業普遍也不在市中心,感覺自己都沒有娛樂了。感覺心中的小心臟按奈不住寂寞了,看書,約朋友出來聚會,慢慢的發現兩年後,我干其他行業的朋友都混的比我滋潤。靠,轉行。而且怕自己猶豫就在萌生轉行到辭職,僅僅用了1個小時。

煩透了每天畫圖的日子,而且覺得自己提高的速度越來越慢了,加速度不夠。後來,今天的我覺得那會只是長跑過程中的第一個極限一樣,只可惜我沒頂住,幸運的是我在20多歲的年紀就懂了,至少以後可以不焦躁了。我那會覺得轉金融吧,月薪2萬多,而且我也不笨啊,等我月薪2萬了我可以買好多零件自己做自己喜歡的機械。辭職考研,慘敗,而後直接往金融靠,就是一條走偏的路呀。但是當時的我還沒有完全失去理智,我知道自己的資本是機械技術,而且兩年我也很認真的在學習,所以我去了一家做機械軟體的單位,干技術營銷。

也是在這學習了一些關於fea的東西,它可以在最初設計的時候改良機械,用的是偽密度的方法,把承重在一定值下的網格隱藏。再後來很幸運(至少那會覺得很幸運)有人引薦,我去了私募的公司。干金融啊,夢寐以求的行業,高大上,有木有! 結果我的薪水也回到了畢業那年,而且還不如那會多呢。生活窘迫,還得從頭開始。繼續學習,學著寫報告,做路演PPT。學著真話不全說,假話包裝了後再說的處事方式。真心話是,累。

到此才意識到,我就是學機械的,我喜歡機械,而且我跑偏的也不遠。所以在此對那些和我當年一樣到第一個極限想轉行的兄弟姐妹說,再等等吧。離開了我們的大專業,我們什麼也不是。未來,我還是會幹我喜歡的機械,我知道金融這碗飯我吃不起,我還是喜歡踏踏實實的不浮誇的生活,偶爾邀三五好友小酌怡情。

僅以此文(雖然亂七八糟的)紀念我無比折騰的這5年畢業時光吧。也歡迎善意的拍磚,當然能給剛畢業的朋友一些參考也十分欣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機械大世界 的精彩文章:

只有機械工程師才知道的事兒!
鑽孔、擴孔、鉸孔、鏜孔、珩磨孔、拉孔……孔加工必讀!

TAG:機械大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