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太平天國動搖了大清根基,為何時人對其評價卻很低?兩個字

太平天國動搖了大清根基,為何時人對其評價卻很低?兩個字

1851年1月,洪秀全、金田發動武裝起義,掀起了史上規模最大的農民革命運動,拉開了晚清底層抗爭之序幕。1864年7月,九帥曾國荃率兵殺入天京,宣告歷時14年的太平天國運動宣告滅亡。此次運動雖然失敗,卻沉重打擊了清王朝的統治根基,尤其是讓被壓制200餘年的漢族地主集團重新崛起,滿蒙貴族在政治舞台上之作用被削弱,以滿蒙勛貴為統治基礎的大清難逃覆亡厄運。可以說,太平天國運動加速了清朝滅亡之步伐。但是,時人對其評價卻不高,甚至許多還將其視為「禍害」,這是為何呢?其實,這也許是一種「誤解」,是對太平天國運動不了解所致,以致人云亦云。

時人誤解一:立國基礎拜上帝教實乃「邪教」,充滿迷信、愚昧、落後

洪秀全在科考失敗後,受《勸世良言》啟發,將基督教的平等思想、普世思想與中國傳統儒學中的大同思想相結合,創建了拜上帝教,並將其作為太平天國立國之理論基礎。時人否定太平天國,其理由之一就是拜上帝教實乃「邪教」,是迷信、落後、愚昧之象徵。那麼,拜上帝教究竟是不是「邪教」呢?答案是否定的,按照今天標準,「邪教」是勸人從惡,是專門搞破壞的一種意識形態,而拜上帝教則正好相反,它給底層群眾描繪理想藍圖,是對現實不滿的一種抗爭。拜上帝教三大經典《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訓》、《原道覺世訓》中經常談到的是:「天下多男人,儘是兄弟之輩;天下多女子,儘是姊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爾吞我並之念」,這是底層群眾要求平等,反對土地兼并之客觀反映。所以,拜上帝教不能算是「邪教」,它只是一種鬥爭工具而已。

時人誤解二:毀滅傳統文化,違背人倫道德,實乃文明倒退

如果確定拜上帝教是一種鬥爭工具(歷代農民起義幾乎都利用宗教),哪這個問題就好解釋多了。「男女分營」、「夫妻分居」、「毀滅寺廟」、「焚燒經典」等這些事確實存在,但不能就此說太平天國就是毀滅傳統文化,違背人倫道德,是人類文明的一種倒退。為何如此說呢,這就得看看他們做這些事的出發點是什麼,是否是為了毀滅而毀滅,還是另有其原因。例如,「男女分營」,太平天國起義時乃全家鬧革命,若是繼續按照「小家庭模式」運轉,試問軍隊可否有心作戰,在家庭的羈絆下,能否全力以赴拼殺呢?況且到南京後,「男女分營」很快廢除。還有就是「焚燒經典」、「毀滅寺廟」,在金田起義之前,這更多的是出於擴大拜上帝教影響之需要,並非有意而為。定都天京後,楊秀清還以「天父下凡」之名義強迫洪秀全尊重四書五經,維護傳統文化。這都可以說明,太平天國某些過激行為實乃出於戰略考慮,本意並非如此。要知道,這些文化措施,被捧為「千古一帝」的秦皇漢武也一樣干過。

時人誤解三:太平天國殺戮太多,實乃人間「屠夫」

許多人都說,中國總人口在道光年間多達4億,而太平天國運動後則僅剩1億多,這都是太平軍大肆殺戮所致。且不說這數據是否正確、可靠,就拿「殺戮」一事來說,湘軍、淮軍殺戮比太平軍還過分,曾國藩就有「曾剃頭」之名。例如,安慶會戰獲勝後,曾國藩大肆縱容九帥曾國荃部吉字營掠奪,以示犒賞;蘇州陷落後,李鴻章不但殺了八位降將,而且還將城池內4萬餘太平軍全部坑殺;南京陷落後,曾國荃、鮑超等更是公開掠奪民宅、霸佔民女,以致幼天王洪天貴福能夠順利出逃。此外,鮑超部「霆軍」可是出了名的軍紀廢弛,搶掠乃家常便飯,尤其是在軍餉沒按時發放之時更是如此。當然,後期太平軍自然也好不到哪去,這主要是因為李秀成擴招兵馬,部隊素質低下所致,但老廣西出來的士兵紀律還是可以的,否則豈能在根據地號召數十萬饑民起來抗爭呢。

時人誤解四:太平天國領導腐敗不堪,享樂主義盛行

1853年3月,太平軍殺進南京,並將其改名天京,作為太平天國的首都,正式建立起與大清相對峙的政權。此後,洪秀全便營造天王府,而後深居宮中長達11年而足不出戶;其他諸侯王也紛紛效仿,大興土木,營造各自王府,在秦淮河畔過著燈紅酒綠之生活,顯得相當糜爛。後期的李秀成、李世賢等,也依然大興土木,在江浙繁華地帶,享受著人間天堂般生活。確實,此種生活作風堪稱糜爛,腐朽,並不可取。但是,這種腐朽糜爛之生活,並非太平天國所獨有,晚清王朝依然如此。例如,咸豐皇帝逃往承德避暑山莊後,不顧京城人民之死活,自個兒在承德過著極其糜爛之生活,每天都飲著新鮮鹿血,還縱慾無度,不久便暴斃而亡。但是,相對而言,太平天國對外強硬,而大清就未必了。

總而言之,太平天國能縱橫全國14載,攻略500餘座城市,自有它生存之基礎。時人對其評價低,更多的是忽視了它產生之歷史背景,它是底層人民反抗腐朽沒落的清王朝殘酷統治之縮影,是底層群眾的一聲吶喊。就此而言,太平天國運動還是有值得肯定之處。當然,其局限性也不少,這點應該承認。各位說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縱橫國史 的精彩文章:

天地會出身的戰略家,若洪秀全採納其計劃,清朝將提前滅亡
太平軍擁兵數十萬,為何林鳳祥北伐損失2萬人後就沒再北伐?

TAG:縱橫國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