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民日報:有地方出現「閑差受追捧」的現象

人民日報:有地方出現「閑差受追捧」的現象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吳儲岐

近日,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一種現象:地方機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施工」,涉改單位的大多數幹部能調整心態、整裝出發,但有少數幹部出現懈怠感,想藉機構改革「東風」換地養老,一些地方出現「閑差受追捧」的現象。

「好幾個『一把手』提出想去清閑單位。」一位組織部長告訴記者。原來,本輪機構改革主要是做「減法」,「差額競爭」下,有人不得不由「正」轉「副」。比如某縣在機構改革前全縣黨政機構有60多個,改革後全縣黨政機構減至37個,這意味著許多部門的「一把手」要發生變動。

「年紀大了,還是主動讓賢吧,干點輕鬆的算了」「提拔不上還闖什麼」「干多容易出錯,不如少干點」……此類心理讓少數涉改單位「一把手」產生了「隨遇而安」「坐等退休」的想法。不僅是「一把手」,一些普通幹部也萌發了擺脫原來壓力較大崗位的想法,希望藉此機會到清閑一點的部門去,只要能保持原來待遇即可。

這些幹部看似「主動讓賢」,實則是缺乏擔當作為精神。試問,事多的單位需要擔責,相對清閑的單位就可以對付了事嗎?這種思想從根子上就是錯誤的。

工作中,的確發現少數幹部存在拈輕怕重的傾向。比如,有的慣當「二傳手」,樂於「倒手轉賣」,工作能推就推,問題能繞就繞;又比如,有的善做「清談客」,說起來頭頭是道,做起來花拳繡腿;有的「平平安安佔位子、忙忙碌碌裝樣子、疲疲沓沓混日子、年年都是老樣子」……如此做法不僅是典型的尸位素餐,更會貽誤發展機遇,侵蝕群眾的獲得感。

改革開放再出發的中國,正進入「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階段。自古沙場盼良將,歷史只會眷顧奮進者。對於廣大領導幹部而言,甘於無所作為意味著缺少最基本的擔當。中央《關於進一步激勵廣大幹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的意見》明確指出:根據具體情節該免職的免職、該調整的調整、該降職的降職,使能上能下成為常態。

風雲起乃期猛士,鼙鼓動而思良將。為官避事平生恥,每一名黨員幹部都應當意識到,手中的公權力是人民賦予的,只有兢兢業業、全心全意付出才能不辜負人民的重託。要營造一種「優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氛圍,讓敢幹事、能幹事、善幹事的「良將」脫穎而出,才能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健康順利發展。(原標題《繃緊「為官有為」這根弦》)

【往期文章】

監製:易艷剛 | 責編:張慧 | 校對:趙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華每日電訊 的精彩文章:

「假裝買房」「二老150歲」也能收禮,兩三年不辦酒就「破產」……
能看的越來越多,好看的越來越少:國劇60年,到底誰變了?

TAG:新華每日電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