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發起甲午戰爭的伊藤博文 到中國後為何受到朝野禮遇

發起甲午戰爭的伊藤博文 到中國後為何受到朝野禮遇

1894年——1895年發生的中日甲午戰爭,給中國人民留下了慘痛的回憶。以至於到了100多年後的今天,人們提起中日甲午戰爭來,依然是義憤填膺,恨不能時光倒流,回到1894年重新與日本大戰一回。

伊藤博文,是中日甲午戰爭的發起人。站在中國人的角度來看,他就是這場戰爭的罪魁禍首。

戰爭結束後,伊藤博文與李鴻章在日本馬關進行談判,又對李鴻章極盡尖酸苛刻之能事,強迫李鴻章在《馬關條約》上簽字。最終,日本通過《馬關條約》,從中國掠奪了大量權益:2.3億兩銀子(包括3000萬兩銀子贖遼費),台灣島及其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增開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

可以說,伊藤博文一手將中國民眾推向苦難的深淵。

誰也沒有想到,3年後的1898年,伊藤博文來到中國了。

那一年春天,伊藤博文辭去首相職位,於8月19日從長崎出發,來到中國進行訪問。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中國朝野不但沒有仇視伊藤博文,反而給予厚重的禮遇。

當時,中國正在轟轟烈烈地開展「戊戌變法」。維新派一向主張向西方列強學習,特別是學習日本的「君主立憲制」。所以,維新派人士對伊藤博文充滿好感。他們紛紛奏報朝廷,希望能夠把伊藤博文留在京城,待以客卿之禮。

9月9日,伊藤博文還沒抵達京城,刑部主事洪汝沖就奏報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甲午之役,則伊藤、陸奧,名震寰區。近日伊藤罷相,將欲來游,藉覘國是。皇上如能縻以好爵,使近在耳目,博訪周咨,則新政立行,而中日之邦交益固。」意思是,請光緒皇帝給伊藤博文一個爵位,把他留在身邊,隨時諮詢。這樣的話,新政將會更加順利,中日邦交也會更加牢固。

來自貴州的舉人傅夔,甚至建議朝廷任用伊藤博文為首相。

英國傳教士李提摩太也提出類似的觀點:「伊藤博文已經使日本變成了一個強盛的國家,對中國政府來說,最好的辦法就是請伊藤博文擔任皇帝的顧問。」

伊藤博文抵達京城後,維新派領袖康有為親自前去拜訪他,說:「我皇上銳意圖變法,固因貴國與敝邦同洲、同種、同文、同俗,特見親睦,欲據以為師法。草澤士民,亦同此志,願侯爵幸進而教之!」

伊藤博文回答:「貴國欲變法,當先除自尊自大之陋習!蓋世界中不論何種,皆享生天地之間,豈可賤彼而尊我,自稱中華,而斥彼為夷狄之理哉!」

康有為請伊藤博文在覲見慈禧太后時,勸告她多用漢人大臣,不要受頑固的滿洲老臣蒙蔽。伊藤博文表面上答應,心裡不以為然。康有為不傻,如何看不出來?他後來回憶這件事時說:「故見伊藤博文而不請救援,但請其說太后而已。」

光緒皇帝對於伊藤博文的到來,也很感興趣。他親自召見了伊藤博文。

伊藤博文說:「陛下近日變法自強,力圖振作,將來中國富強之業可立而待!外臣不勝欽佩,此實東方盛事。外臣歸國述於敝國皇帝知之,當必異常歡悅。願陛下永保盛業,長享景福!」

光緒皇帝說:「貴國自維新後,庶績咸熙皆出自侯爵手定,各國無不景仰,無不讚美,朕亦時佩於心。我中國近日正當維新之時,侯爵曾手創大業,必知其中利弊。請為朕晰言之。並祈與總署、王、大臣會晤時,將何者當興,何者當革,筆之於書,以備觀覽。」

伊藤博文回答:「謹尊崇命,他日猥承總署、王、大臣下問,外臣當竭其所知以告。」

光緒皇帝說:「但願嗣後兩國友誼從此益敦。」

這一番對話,僅僅是禮節性的語言,沒有任何實質性意義。不管是伊藤博文還是光緒皇帝,他們都心知肚明。

伊藤博文這次來到中國,最大的收穫,是在慈禧太后發動「戊戌政變」後,幫助康有為、梁啟超、黃遵憲等人逃亡日本,為維新派保留了火種。

【參考資料:《伊藤博文的北京之行》《戊戌政變的真相探索》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勇哥讀史 的精彩文章:

明朝公主派人收田租 佃戶一口拒絕:明朝都已滅亡了
清朝軍機大臣號稱實權宰相 卻是一群臨時工

TAG:勇哥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