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重機槍主宰戰場後,騎兵為何還會存在?二戰德軍這一點很好說明

重機槍主宰戰場後,騎兵為何還會存在?二戰德軍這一點很好說明

電影《戰馬》中有一個畫面讓協虎印象非常深:英軍的騎兵部隊橫掃德軍在曠野上的軍營,一開始排山倒海,讓人看了十分振奮。然而,這些騎兵最終的結果,卻是在森林邊的馬克沁機槍陣地前被一掃而光……

畫面來源:電影《戰馬》

這部電影給了我們震撼的畫面,卻也為我們展現了這樣一組戰爭的畫面:騎兵與重機槍的時代共存!甚至到了二戰時期,騎兵由於其機動性優勢依舊還被廣泛利用,一直馳騁於戰場之上。

那麼,當重武器主宰戰場之後,為何騎兵還是沒有退出歷史的舞台呢?


一、騎兵有時無可替代

自古代開始,從戰略層面來看,騎兵就已經具有長途戰略機動性。騎兵在戰場上對戰步兵的時候,除了相對的機動性優勢之外,還能牽制住步兵的動向,甚至可以迂迴截斷步兵的補給線。

鐵浮屠影視形象

而在古代,騎兵的作戰陣型更是讓步兵難以抵擋。如宋朝時,金軍的鐵浮屠。

鐵浮屠利用騎兵自身的精銳裝備優勢,將重騎兵用繩索連接起來,形成連環馬隊,這樣一來即使是頂尖素質的步兵部隊,也很難抵擋住鐵浮屠重兵方陣的集體衝鋒。在空曠的平原之上,這種重騎兵可對步兵形成大規模殺傷。

當然,到了近代,騎兵不再集結成這樣的集團陣型,而是多以散兵迂迴或突襲。


二、蒙古騎兵開始落幕

儘管重騎兵佔據了一定的優勢,但是要發揮出重騎兵的威力,必須對騎手進行長期的訓練,並且配置合身的裝備、戰馬,這樣需要大量的資金以及人員補給,也不失為一種缺陷。

不過,雖然騎兵在人類文明史中主宰著戰場數千年,但當歷史進入到明朝時期時,世界上最早的獨立火器部隊——神機營的成立,則開始讓騎兵顯得黯然失色。

遊戲中的明朝神機營形象

明朝京師保衛戰時,神機營力克十萬瓦剌鐵騎。在戰鬥中,神機營以神機銃先進行一輪火力覆蓋,而後由騎兵衝鋒,最後由步兵收拾殘局,其作戰方式也頗有現代機械化戰爭的特徵。如此的作戰方式,讓在平原上近乎無敵的蒙古鐵騎難以招架。

蒙古騎兵的時代,也由此開始落幕。


三、騎兵和火槍並存的時代

看完明代神機營的戰鬥力之後,也讓我想起了明代曾經有個火器研究家,製作了燧發槍。而這種槍在後來縱橫歐洲戰場,還差點讓美國的歷史改寫。

燧發槍

16世紀初,在歐洲的德國有一名鐘錶大師叫約翰·基弗斯,他把火繩槍改良之後,成功研製出了世界上第一把轉輪打火槍,並且這把槍還引起了德國軍方的關注。

很快,這把槍成為德國騎兵和步兵的裝備之一。而後在德法交戰之時,配置輪轉打火槍的德國騎兵實力碾壓了裝備火繩槍的法軍。屢次戰敗的法軍總結經驗之後,也配置上了這種槍,火槍逐漸在歐洲戰場成為騎兵的主要武器。


四、二戰時的騎兵

隨著機槍和坦克的誕生,騎兵已逐漸落後於時代。在德國入侵波蘭之時,歐洲第一騎兵也慘敗在德國機械化部隊之下。即便如此,我們還是可以在二戰的戰場上看到騎兵的身影。

畢竟騎兵的優勢並不能完全將其抹滅掉,騎兵的快速機動性轉移,還是在戰場上有所延用。比如二戰德國騎兵部隊,「閃電戰」除了大批裝甲部隊,其實後方和側翼也活躍著騎兵部隊,其利用機動性掩護裝甲部隊,同時還有用於運輸武器和供給的馬隊。

影視劇中的中國騎兵與日本騎兵交戰場面

除此之外,還有二戰時期東方戰場上的中國騎兵、日本騎兵,游牧在東歐大草原的哥薩克騎兵,在摩托化部隊並沒有完全普及的情況下,這也是騎兵存在的價值之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協虎戰爭史 的精彩文章:

TAG:協虎戰爭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