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加州大學10校抵制最大學術出版商:請把我們的研究,向全世界免費開放

加州大學10校抵制最大學術出版商:請把我們的研究,向全世界免費開放

抵栗 假裝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出品 | 公眾號 QbitAI

愛思唯爾(Elsevier),地球上最大學術出版商之一。每年有數十萬的前沿論文,最終發表在愛思唯爾旗下的期刊上,其中包括《細胞》、《柳葉刀》等。

現在,愛思唯爾遭受了史上最大規模的抵制。

整個加州大學 (UC) 系統宣布,全部10個分校(包括伯克利分校、洛杉磯分校、聖地亞哥分校等),都不再繼續訂閱愛思唯爾、一刀兩斷。

雙方耗時八個月的談判徹底破裂。

愛思唯爾始終無法滿足UC提出的兩大目標:

一是,把UC在愛思唯爾發表的所有研究,向全世界的讀者免費開放;

二是,控制學校訂閱期刊的成本,這項支出增長太快。

UC是全美規模最大的大學系統,他們的做法很可能影響許多大學/研究機構的態度,給本就風波不斷的學術出版商帶來更大危機。

兩大訴求

我們來詳細解釋下UC的兩大目標。


「砍掉訂閱費,造福全人類」

首先是:免費開放

UC一直堅持,學術文章免費閱讀,能夠加速科學發現;再說,許多研究原本就是靠納稅人的資金支撐的。

「知識不該只提供給那些付得起錢的人。」UC學術參議院的負責人Robert May說,如果我們真的要維護這所大學的使命,那麼尋求研究成果的完全開放,就是非常重要的。

開放訪問,能讓全世界的任何人免費讀到一項研究成果。2018年,UC發表學術文章大約50,000篇,其中大約10,000篇發表在愛思唯爾上。

加州大學系統的總負責人Janet Napolitano說:「我完全支持我們的老師、員工、學生,推倒付費那堵牆,那堵阻礙研究突破的牆。

這個問題不只會影響UC,也會影響全球不計其數的學者、研究人員和科學家。為了實現全面的、不受約束的論文閱讀,我們和他們站在一起。」

當然,UC文章全部向讀者免費開放的要求,被愛思唯爾拒絕了。

然後來講第二個目標:控制成本

洛杉磯時報報道,2018年UC在愛思唯爾身上的開銷大約是1,1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7,377萬) 。

這些錢花在哪?

愛思唯爾向學校收取的費用,向來分成兩部分

第一部分叫訂閱費。依照常規理解,交了錢,就能看到文章。

這樣不就好了么,為什麼要有另一部分?

第二部分叫文章處理費(APC) ,是指把文章掛到網上、提供訪問入口的費用。

不止UC,許多學術機構都對這樣的操作表達過不滿。大意是,明明一個東西,卻要交兩份錢。

於是,UC談判團提出,砍掉訂閱費,只交文章處理費。

這個要求也被愛思唯爾拒絕了。


拒絕的理由

愛思唯爾說,訂閱費和文章處理費,訂閱費是大頭

砍掉訂閱費,又要開放所有UC文章:相當於這些免費內容,全靠文章處理費來支撐。

這樣的要求,等於讓他們突然改變商業模式,公司很有可能就倒了。

談判失敗,但是愛思唯爾並不想放棄。

畢竟,UC有10個分校,每年全美出產的研究成果,接近10%都來自那裡。

UC的動作,很可能影響其他學術機構對論文開放閱讀的態度。愛思唯爾也很有可能在今後的各種談判里,承受更大的壓力。

所以,愛思唯爾的通訊副總裁Tom Reller發布聲明,想要儘力展現己方的誠意。

他說,公司已經給研究人員提供了選項,可以選擇把自己的研究成果,發布成免費文章;

他說,公司也給UC的每個分校,提供了降低成本的方案 (雖然,UC說還是比上年漲價了) 。

除此之外,愛思唯爾會向UC學生和研究人員,提供全站發布過的所有文章的訪問許可權。

副總裁希望,公司能早日和UC抹平分歧,達成一致。


UC付出的代價

學校官網說,2019年1月1日之前發表在愛思唯爾上的文章,同學們還是可以用ScienceDirect打開:

這些文章,UC是有永久訪問許可權的。

那麼,今年發布的新論文怎麼辦?

退訂之後,UC只有另謀出路,盡量讓自家的學生和研究人員依然讀得到這些篇章。

(有大約2,500種期刊在愛思唯爾上發表,包括赫赫有名的Cell。)

雖然,學校表示已經有了新的訪問姿勢,並且掛到了網上;

但這篇剛剛發布的訪問指南,看起來並沒有太多保障。比如,其中一種方法叫做「向作者請求」:

不知道,UC系統的同學們,會有怎樣的看法。

遍地開花

加州大學對愛思唯爾的退訂操作來得十分猛烈,引起了大量關註:

不過,抵制愛思唯爾的行動,早不是第一次聲勢浩大了。

因為學術期刊的訂閱費連年上漲,許多機構漸漸無力負擔。

於是,德國的「DEAL」項目誕生了,把許多研究機構集合起來,一起跟愛思唯爾談判。

談判從2016年8月開始,但一直進展不順。

2016年底,DEAL聯盟里有60家機構的愛思唯爾合約到期,便集體宣布從2017年1月1日起不再續訂。

這可能是愛思唯爾第一次遭遇大規模的反抗,德國也成了抵制愛思唯爾的重要陣地。

在那之後,DEAL聯盟的退訂隊伍不斷壯大。2017年下半年,宣布2018年不再續約的聯盟成員,已經接近200家機構

除此之外,從2017年10月開始,陸續有德國科學家從愛思唯爾辭職。到了2018年4月,離開愛思唯爾的德國科學家,包括編委和編輯,達到了41人

而2018年底,德國的馬克斯普朗克學會也宣布不再訂閱愛思唯爾期刊。馬普學會下有超過80家研究機構,14,000多位研究人員。

就算走出德國,愛思唯爾在哪裡的日子都不太好過:

再看國內,30多家圖書館 (包括國圖、清華圖書館、北大圖書館等等) 2010年就聯合發布過致出版商的公開信。信里說,「持續大幅度的價格增長已經嚴重威脅到所有教育科研單位的科技文獻資源的可持續保障」。

也不止愛思唯爾

論文收費的問題,不是愛思唯爾才有,也不是學術出版巨頭才有。

2018年4月,Nature宣布2019年1月上線新的子刊:機器智能 (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 。

消息既出,陸續受到了Yoshua BengioJeff DeanYann LeCunIan Goodfellow為代表的3,500多位學者的聯名抵制。他們認為:

期刊應該完全服務學界的需求,封閉訪問的論文,對機器學習領域完全不起作用;

包括NIPS、ICML、ICLR在內的許多頂會,也沒有付費查看論文的操作。

況且,機器學習領域的人們,早習慣了arXiv的一片沃土,對Nature新子刊懷有本能的戒心,情理之中。

不過,今年1月創刊號如約而至,卻有機智的人類發現,曾經在聯名信上署過名的滑鐵盧大學計算機學院Shai Ben-David教授,成了其中一篇論文的一作:

一份小調查

大噶好,

為了了解大家感興趣的話題,豐富我們的報道內容,帶來更好的閱讀體驗,請大家幫我們填一份調查問卷鴨,掃碼即可進入問卷頁面。

筆芯。( ̄︶ ̄)

喜歡就點「好看」吧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量子位 的精彩文章:

谷歌無人車CTO:十年前大家都嘲笑我們,技術發展比我預想更快
CV元老、霍金弟子:三大瓶頸扼住深度學習咽喉,破局要靠這兩招

TAG:量子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