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魚缸硝酸鹽,真的需要靠它?
前言
當一個新手,不再是新手時,對養魚養水有了一定的了解,對過濾的物理和生化都研究得不錯時。他開始會接觸到一種過濾,植物過濾。很多人會告訴他,這種過濾能吸收氨氮,亞硝酸鹽和硝酸鹽,減輕過濾的負擔,水養得更像大自然里的水。
今天我們的話題就是這個了!
植物過濾
首先能放到魚缸里外的植物可以分為:
沉水植物:草缸各種水草
2.浮水植物:小魚池裡經常看到的睡蓮、水葫蘆、各種浮萍
3.挺水植物:水陸缸里都可以玩的蘆葦、銅錢草等,水陸兩棲植物,河岸邊常見。
4.低等植物:硅藻、小球藻、青苔等各種藻類。
以上都是水生植物
5.陸生水培植物:比如綠蘿,招財樹,寶貴竹等等,經常在一些辦公室里看到的。
當我們玩過物理過濾和生化過濾,了解到,這兩個過濾最終產生的硝酸鹽是無法進一步通過生化過濾去轉化之後。硝酸鹽濃度日積月累的無限的增加。
作為了一個進階階段的魚友,會想著,除了換水,我怎麼去消除這個硝酸鹽呢?
答案往往都是在一些大神口中說出,你可以試試養些水草,水生植物。讓他們去吸收這些垃圾。
植物不僅吸收硝酸鹽,也吸收氨氮、尿素,還有研究表明植物吸收氨基酸,而且對氨基酸對植物生長有更多益處。吸收比例因植物而異。
所以,植物除了將蛋白質分解成氨基酸沒有參與,其他的都包了,也可以說它在源頭上搶了異營細菌、硝化細菌和反硝化細菌的飯碗。這就是那些沼澤過濾,魚菜共生的原理
講到這裡,可能就會給到魚友一個美麗誤會。加一套植物過濾,吸收垃圾,很完美,很大自然。
植物是會生長和老死,所以在生長期,吸收的量就非常多,效果很好,到了後期,衰老時,不但吸收效率低了,那些死掉的植物會轉變成垃圾。這個在玩水草的草缸里體現得比較多,所以他們經常修剪水草,把老葉剪掉。
而對於藻類的,可以人工清理,或者放一些吃藻的生物,控制藻的生長數量,
而像那些水陸缸和水生植物,基本基本就沒有這個問題,因為葉子不在水裡。
魚友問題
植物吸收太多,會不會導致硝化細菌沒東西吃?
這就談到效率問題了,植物吸收這些垃圾,靠的就是光合作用,光照就變得異常重要,光照不足,對於主養魚,利用水下植物去吸收垃圾的,晚上要加一個氣頭打氧。因為水草和藻類會在光照不足的情況下消耗水中有氧氣。
而吸收的效率也跟植物本身的生長速度有關係。例如藻類的效果高,但他們長得快死得快,需要不斷的清除舊藻讓他生出新藻來。不斷的維護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至於與硝化系統的衝突,這個就取決於你餵食量和植物的數量了,只要做到平衡,啥事都沒有。當你垃圾量太多,而植物和生化過濾都吸收不過來,綠水就是一個不平衡的表現之一。當你垃圾少,單靠植物就能吸收乾淨,連生化過濾都變得可有可無時,你的生化過濾里的硝化細菌,就真的不多了。就像經常換水會影響硝化系統的建立一樣。水太乾淨,沒垃圾,又怎麼進行硝化過程呢?
簡單來講利用植物吸收這個功能,最常見的就是海缸玩的ATS系統。
我不在缸里養水草和藻,只是在缸外弄水道養水培植物,例如綠蘿之類的,這樣是否就不需要考慮這麼多?
這個就是數量和效率有關係。水培植物相比水草甚至藻類從效率來講,還不如你去換一桶水。而當你植物大於水體,這魚缸還是魚缸嗎?再加上效率低下。始初加水道養水培植物的目的是凈化水質,結果只能起到一個觀賞的作用。
我看很多魚菜共生的,養得挺好呀,我可以這麼養嗎?
可以,當然是可以的,關鍵你的主要目的是哪個?主要養魚還是種菜?有這個喜好,你可以去試著玩。
一條魚所產生的垃圾,你要利用植物去完全吸收,這個量是非常大的,當你做到這個平衡比例的時候,已經不知道自己是在養魚還是種菜了。這裡不是說魚菜共生這系統不行,只是想告訴你,你的始初的目的是什麼,最終目的又是什麼。
最近聽到很多用沼澤過濾的。效果是不是像他們所說的那麼強大的?
沼澤過濾原理上,和上文提及到的知識點,基本沒差。利用植物吸收垃圾。再加上你放了石頭在裡面,有水流經過,多少都能有點生化效果。效率問題就和數量與質量掛勾了。一個人做不到的事情,不代表十個人做不到。關鍵做到之後,怎麼去分成。這就是成本與效率上要做平衡了。
總結:
如果你只是喜歡魚池或魚缸頂上有點綠,給家裡的環境點加點一綠,其實生活總是要帶點綠,那你放幾盤水培植物也是不錯的選擇,主要一般的家庭主婦都能做得到。以美觀為主要的目的。但前提是你不要指望他給你吸收多少垃圾。除非你好好利用ATS系統,同時維護是少不了。別以為偷懶不換水,就不需要剪草清藻。


TAG:養水專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