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躲過無數劫難的名帖,是最早的名人真跡,成為鎮國之寶

躲過無數劫難的名帖,是最早的名人真跡,成為鎮國之寶

說起書法作品,很多人會想到王羲之的《蘭亭序》。然而,《蘭亭序》的真本早已下落不明,目前各版本的《蘭亭序》都是後人臨摹的。如果論到真跡,恐怕要算是陸機的《平復帖》。雖然名字叫做「平復」,但無論是書法作品本身的震撼力,還是這件珍寶流傳的經歷,都讓人久久不能平復。

陸機是西晉時期著名的文學家和書法家,他出身名門,祖父是大名鼎鼎的陸遜,父親則是東吳大司馬陸抗。在吳國被滅後,他轉投西晉,並受到重臣張華的賞識。不過,在西晉立國長期的紛爭之中,陸機沒有能夠獨善其身,在討伐司馬乂的戰鬥中,身為河北大都督的他被擊敗,並且遭到殺害。

這件《平復帖》是陸機寫給友人的書信,這個友人是誰?歷史上有很多爭議,有賀循、顧榮以及華亭同鄉三種說法。因為年代太過久遠,小珏認為這個資料既不可考,也不會影響到對《平復帖》價值的判定。它僅僅只有八十四字:

彥先贏瘵,恐難平復。往屬初病,慮不止此,此已為節年使至。男幸有復失,甚憂耳。舍(或庶)子楊往,初來至,吾不能起。臨西復來,威儀詳時,舉動成觀。自軀體之恙也,思識夢之邁甚,執所恆與君。稍之閔凶,棠寇亂之際,聞問不悉(或多)。

它是作者用禿筆寫於麻紙,字體為草隸,風格質樸平淡,筆意之中自有大家的從容不迫。即使放大20倍欣賞,你也看不出什麼瑕疵。然而,這幅字帖流入民間後,經過長時間的珍藏,卻一直沒有將作者確定下來。這也很好理解,因為大多數書法作品都有落款,而這是一封詢問朋友病情的書帖,沒有落款也是情理之中。

直到宋徽宗時期,他在內府之中看到了這份極為珍貴的書帖,經過考證,確認為陸機手筆,並根據內容之中有「恐難平復」的四個字而將此帖命名為「平復帖」。宋徽宗對此非常自信,用泥金筆書「晉陸機平復帖」書籤,並且雙龍小璽以及「政和」、「宣和」小璽。另外,這份書帖的拖尾騎縫處還有宣和內府收藏時所鈐的「政」「和」連珠印。

雖然宋徽宗治理天下的能力一團糟,但書畫鑒賞的水平相當高超;雖然現在我們已經沒有其它的陸機真跡與之對照識別,但宋徽宗距離西晉時間近得多,而且以他的財力和眼界,見過陸機的其它作品也有可能。因此,在沒有其它證據的前提下,後世大部分文物學家、收藏家對於這個結論是沒有異議的。

中國的收藏家們,喜歡在經典字畫上題跋用章,一方面能夠證明自己曾經擁有過珍寶,另一方面也為這些字畫真偽鑒定提供了佐證。在《平復帖》上,有「開元」印和唐王涯、太平公主、收藏家殷浩和梁秀的印章,在宋之後,有明代韓世能、韓逢禧父子和張丑,清代梁清標、安岐等鑒藏印記,足見它流傳有序,是傳世之作。

乾隆也曾經收穫了《平復帖》,但令人奇怪的是,乾隆酷愛書法,並且喜歡在藏品之上題跋蓋章,但這份書帖,卻罕見地逃過一劫,始終沒有留下乾隆的任何痕迹。後來,它被賜給了成親王永理,又輾轉落入恭親王府,被恭親王的後代溥儒收藏。

溥儒本身就是著名的書法家和鑒賞家,書畫藝術成就極高。但是,他卻是典型的沒落八旗子弟做派,偌大家業被他坐吃山空,還變賣了不少珍稀國寶。其中《照夜白圖》就是被他賣給外國人,造成了國寶的流失。他一度也想出售《平復帖》,著名的愛國收藏家張伯駒得知後,託人表達了購買的意願。

但溥儒開出了20萬大洋的天文數字,這不僅是張伯駒無法接受,在當時也沒有找到其他買家。後來,溥儒因母喪要錢安置,將售價減少到4萬大洋。其實這也是極高的價格,但張伯駒先生從保護國寶的角度出發,由妻子變賣了首飾才將它收下。

從此國寶算是得到了比較妥善的保管,無論是當時局勢如何動蕩,張伯駒夫婦冒著生命危險保護著《平復帖》的安全。直到解放後,他們將這份藏品以及其它珍貴文物一起無償贈送給了國家。歷經無數劫難的名帖,這才得到了最好的歸宿。它不再是冰冷的藏品,而是一件飽含溫度的作品,被故宮博物院,訴說著它見證的歷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珏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觀音下凡考驗唐僧,如果沒有豬八戒背鍋,唐僧真能抵擋誘惑嗎
他本領不強,卻讓孫悟空非常頭疼,是西遊記中唯一逍遙法外的妖怪

TAG:小珏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