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雜質不摳卻成點睛之筆,鼻煙壺玩創意真絕

雜質不摳卻成點睛之筆,鼻煙壺玩創意真絕

挖臟去綹,是玉雕創作中最常見的技巧,玉雕師用料的好壞,也是直接影響最終成品價值的關鍵因素之一。

我們知道,玉石在形成的過程中難免會和雜質及母岩共生,所以,玉雕師在創作時會成為阻礙,絕大多數情況都是會被剔除的。但是,部分玉雕師反其道而行,將部分「雜質」巧妙保留下來,設計成為作品中的場景之一,有的甚至成為點睛之筆,成品更是獨一無二,不可複製。

玉雕師譚飛近期用碧玉創作了一件鼻煙壺,就完美的將黑色雜質妙用,在不影響整體美觀度的同時,還讓作品有了更多的把玩性,充滿了藝術性。

黑色的雜質部分,一面設計雕琢成山丘;一面設計雕琢成為烏篷船,加上碧玉的顏色,像極了湖面,青山隱隱,碧水迢迢,有「秋水共長天一色,落霞與孤鶩齊飛」的感覺,寓意深遠,其樂無窮。

鼻煙壺在中國有悠久的使用歷史,有很強的實用性,也有很高的藝術性。

鼻煙壺,顧名思義,是用來盛放鼻煙的容器,將煙草磨成粉狀,加入藥材香料等調製後,放入鼻煙壺中,用鼻子吸聞,鼻煙壺明末時從國外傳入,盛行於清、民國後解鎖鼻煙這種姿勢的煙民越來越少,所以鼻煙壺也就只保留了觀賞把玩的用途,作為一種精美的藝術品流傳至今。

鼻煙壺看似簡單,但是要雕琢並沒有那麼簡單,尤其是掏膛,是最難掌握的技巧,要薄厚均勻,又不能掏破,這對玉雕師的技藝非常考究。

在鼻煙壺最盛行的清代,鼻煙壺也是王公貴族的一種身份象徵,通常以瑪瑙、白玉、水晶等珍貴材質製成。

如今,玉雕師也用和田玉、翡翠、南紅等材質製作鼻煙壺,雖然用途沒有從前那麼廣泛,但是卻也有非常高的藝術、文化和收藏價值。彷彿有了和前人對話的魔力,一同探討這鼻煙壺的前世今生。

漁舟唱晚 · 鼻煙壺 作者:譚飛

名家介紹

譚飛,2004年開始學習玉雕,2012年成立個人玉雕工作室。致力於對傳統藝術的提煉,並結合現代藝術手法進行創作,作品門類廣泛,設計新穎,受到廣大藏家們的喜愛和追捧。譚飛的個人作品主要以簡素、文氣、靈巧著稱,他在尊重原料的基礎上,力求把每件作品做到極致,使其富有生命力,在精細之中盡顯靈性。他喜歡設計雕刻俏色巧雕、寫意的作品,譚飛設計雕刻的作品曾獲得過「金」「銀」「銅」「最佳創意」等各種獎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玉雕界- 的精彩文章:

極美的水晶造佛,慈悲端莊,看完心靜了
大開眼界 宮燈的前世今生

TAG:玉雕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