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先知身體,方能合理的鍛煉身體與有效保健

先知身體,方能合理的鍛煉身體與有效保健

當下的人都關注自己的健康,所以鍛煉身體成為許多人的愛好,有人去健身房健身,有人去公園跑步,有人站樁,有人打太極.......,方法種種,但是是否適合自己,有人清楚,有人跟隨感覺,有人從眾.

鍛煉的目的是養生,道家講「道法自然」、「無為而治」,順著天性去生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加一些人為的干擾或者悖逆,就不會造出很多疾病來。養生之道,其實是「生」加個「心」,即養性之道。而刻意的鍛煉則是營生,營生講究經營、鑽營、蠅營狗苟。刻意不自然,極端的營生會犧牲生命。所以鍛煉我們提倡順應自然規律,根據自己的情況去合理的鍛煉,順應自然之道。

在鍛煉之前需要明白正確的生活方式,知道生命為貴有三個條件:第一是價值觀,貴生惜命;第二,人貴有自知之明,只有先認識了解自己的肉身、靈魂、意志、性命,才談得上順養心性、保障安康;第三是和為貴,在天地人群中能獨立守神,與自然和人群和諧相處,不崩盤、不越界。

徐文兵先生在其《知己》第一章介紹了身體,他談到:

「身」和「體」是兩碼事。現代人卻在做相反的事,捨本逐末,為了健體不惜傷身。貪圖四肢肌肉的發達,不惜淘空已經羸弱的身軀。

文言漢語本來是成熟語言,言簡意賅,一字一意。可惜所謂白話文運動把漢語推回到幼稚階段,用兩個字組成的同義詞(字)、近義詞(字)甚至是反義詞(字)取代原來的一個字。啰里啰唆不說,可惡的是,經常這麼用,導致後世模糊了近義詞的區別,互相取代亂用,甚至把反義詞當同義詞用,造成漢語失去了嚴謹的內涵,使得人們交流時出現眾多歧義,更使人在閱讀古籍時出現偏狹,最終使得人的思維變得淺薄、粗鄙。

比如說「身體」,在今人看來這是兩個字組成的一個詞,含義也只有一個。其實,「身」和「體」是兩碼事。身指身軀、軀幹,體指肢體、分支。身是主幹,體是附著於主幹的外延分支。身是本,體是末。搞清身和體的含義不同意義很大,往大了說,事關生死。

人在年輕的時候精血充足,身有足夠甚至是多餘的氣血,自然會向四肢流動。小孩多動,青年喜奔。《黃帝內經》云:「人生十歲,五臟始定,血氣已通,其氣在下,故好走。二十歲,血氣始盛,肌肉方長,故好趨。三十歲,五臟大定,肌肉堅固,血氣盛滿,故好步。四十歲,五臟六腑,十二經脈,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榮華頹落,發頗斑白,平盛不搖,故好坐。」而到了五十歲,年過半百,就會出現動作皆衰的現象,就是老百姓說的「人老先老腿」。

「動」指腿腳發力。動的繁體字是「動」,其中「重」指腳踵,腳後跟發力,腿腳才能動起來。「作」指手指活動,手工勞作才有了作品、作坊。胳膊發麻萎弱,手指拘急痙攣,甚至不由自主顫抖、不能自持,都是衰弱的表現。動作皆衰就是體衰,健康的人能「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奧秘在於身強促成了體健。所以「強身健體」一詞的順序很重要,先有強健的身軀,才會有強健的肢體。

蜥蜴比人多的一體就是它的尾巴,在遇險的時候,蜥蜴可以自斷尾巴逃生。這是天賦本能,可讓它捨車保帥、舍末保本。人本來也應該一樣,所以有「毒蛇嗜手,壯士斷腕」一說。遺憾的是,現代人卻在做相反的事,捨本逐末,為了健體不惜傷身。貪圖四肢肌肉的發達,不惜淘空已經羸弱的身軀,到健身房健體的常是這些人。

經常有在馬拉松長跑中、在健身房跑步機上倒地猝死的人,在臨床上也常見練健美、有渾身腱子肉,但經常感冒顯得弱不禁風的帥哥。每每看到這些情況,我就想說,這些人的悲劇在於沒有相關知識吧。不看自己的年齡和體質,不知道自己肢體的萎弱是內在身軀的不足,不是去充盈軀幹的氣血,而是強迫那些本能回縮以營養臟腑的氣血流向四肢,心臟不驟停才怪。

健體相對容易,因為四肢肌肉受意識控制;健身則不易,因為內臟不受意識支配。吃多了、便秘了,你想讓胃腸蠕動起來,但做不到;胸悶憋氣了,你想讓心臟跳得規律一些、有力一些,也做不到。你做不到,因為你不會、不懂健身,但是有人能做到。中國幾千年來傳承的中醫的氣功靜坐、站樁,中國武術內家拳、氣功和印度瑜伽的修鍊方法,其實解決的就是健身問題,當然也涵蓋健體和更高級的修心問題。

健身很難,要求的條件很多。首先要調整呼吸,注意節奏、頻率、深淺。現代人焦慮急躁,坐在辦公室長吁短嘆的人不少,打遊戲趕進度上氣不接下氣的人更多。絕大多數人意識不到呼吸之間會有停頓,這個停頓就是「息」。這個息出不來,人就永遠不會得到休息;這個息越長,人的氣血就越充盈旺盛,能量釋放出來後行為做事,人才有出息。

其次要調心,放棄後天的強迫意識,回歸自然本能狀態,讓自心做主,元神出現,以恢復代償和自愈功能。再次要四肢不動,或者做特定姿態、姿勢,柔和緩慢地運動,以符合或誘發內心的活動。如果沒有調息、調心的配合,健身很容易就變成健體,打太極拳變成了做太極操,自發本能的活動變成了表演的套路,練拳不成的多,練出一身病的倒不少。

本文選摘自《知己》

徐文兵(1966— )名小周,字文兵。中醫師,厚朴中醫學堂堂主,高級中醫講師,中醫教育家,身心醫學專家。診療科目: 中醫全科、針灸科。

現為北京厚朴中醫學堂堂主,北京御源堂、平心堂中醫門診專家。多次受邀在北京電視台講授健康知識;擔任中國氣象頻道《四季養生堂》欄目長期主講嘉賓;受著名主持人梁冬之邀,作客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主講《重新發現中醫太美之黃帝內經》;著有《字里藏醫》等。

體重過胖者鍛煉不宜冒進

開始只要慢慢散步

「運動起來」,當然是個好建議,但這也有一點風險,因為做得太快反而對身體有害。美國心臟病協會身體鍛煉委員會主席巴雷·弗蘭克林警告說,導致心臟病死亡的一大危險是,一些人突然進行身體不能適應的鍛煉量。因此哪怕開始輕微的鍛煉,都要諮詢醫生。

當獲得准許之後,第一步:只是慢慢地散步,然後逐步提高強度。衛生部門的建議是,每天慢走30分鐘。但弗蘭克林建議,開始的運動量應該更小,每天只要走8—10分鐘。他說,散步在3個月內就可以使身體的各項指標改善15%。

緩慢增加運動量

如果有人目標更遠大一些,比如還要減肥、練肌肉,那就要根據自己的狀況,即窩在沙發里的年頭來估量了,最好從緩和的運動開始,比如游泳、騎自行車。有時跑步反而會傷身體,你的關節會受到衝擊。不管選擇什麼項目,一開始做的量要比自己認為能做的要少。威斯康星大學健身生理專家卡爾·福斯特說,我們總是好高騖遠。如果在大學時每天能跑10英里,這並不意味著你現在能跑這麼遠。他建議,當身體適應了輕微運動後,可以每星期逐步增加10%的運動量。

對自己放寬要求

如果只對一些需要技巧和訓練的活動有興趣,那就不必要完全按規則來進行。比如,打網球時可以讓球在地上多跳一次,或者在半個場地上打。另外,最好不要挑選季節性的、花錢的,或一個人玩的活動,因為這容易讓你有借口不再堅持下去。如果能付得起錢,有健身房,最好請一個教練。他能指導你、鼓勵你。也許最有用的是,當犯懶不來時,你會感到內疚。舒華健身器材:中國奧委會唯一指定健身器材!

超慢跑介紹

看起來溫和的「超慢跑」,功效卻很強

前面提過的臨界速度,差不多就是儲備攝氧量50%左右的溫和運動。大部分30~49歲的健康人士,在經過半年的訓練之後,約花5~6小時能跑完全程馬拉松,此時的臨界速度大約是7~8分/km。假設臨界速度的儲備攝氧量為50%,如果我們以儲備攝氧量30~40%為目標,代表慢跑速度還可以再慢一點。

此外,福岡大學運動科學系的田中宏曉教授也曾經發表過一篇研究報告。他發現以邊跑步仍能面帶微笑的臨界速度,甚至是更慢的「悠閑速度」進行鍛鍊,能增強訓練對象的體力。這裡所說的「悠閑速度」就相當於美國運動醫學會建議的儲備攝氧量30~40%的運動。

無論從哪個觀點來看,「超慢跑」這個比臨界速度更慢、更溫和的運動,具有相當程度增強體力的效果。在增強體力之後,若是覺得不夠,只要稍微加快速度,就能適當調整運動的強度。總之,如果你想要增強體力,「超慢跑」可說是最有效的運動。

「超慢跑」解痠痛、保健康

如同我剛剛所說,「超慢跑」是具備多重功效的有氧運動。但我真心推薦「超慢跑」運動的最大理由不只是有效,而是因為「超慢跑」既舒服又愉快。

看到這裡,相信絕大多數不喜歡運動的人,都不會輕易相信跑步是一件很輕鬆的事情。不過,在我邀請他們實際體驗之後,他們不只認為超慢跑「比想像中輕鬆」,還有很多人覺得「出乎意料地開心」、「心情好舒暢」。

當我們從事強度適中的有氧運動時,當全身的血液循環變得順暢,肩膀僵硬就會因此改善,手腳冰冷的癥狀也會解除。以我在第1章介紹過的J小姐為例,在持續超慢跑1個月之後,長期困擾她的便祕問題竟不葯而癒。我自己則因為跑步可以放鬆肩膀,而養成每次肩膀僵硬時都會去跑步的習慣。

紓解腦部壓力,跑就對了

跑步能順暢腦部的血液循環,藉此舒緩精神壓力。

這次幾乎所有體驗者都跟我分享,自從他們開始跑步之後,晚上都睡得很好。R小姐每次在工作感到精疲力盡時,就會去跑步,做完「超慢跑」運動後,不僅身體的倦怠感與肩膀僵硬的癥狀獲得改善,更覺得疲勞瞬間消失,當天晚上的睡眠品質也變得很好,隔天醒來神清氣爽。

最近也有很多研究發現,有氧運動能有效預防「阿茲海默症」與「憂鬱症」。這是因為我們運動時,會使用到大腦的許多部位,因此也具有活化腦部的效果。就拿我來說,我常常在跑步時想到工作上的好點子。

文章出處:《驚人的超慢跑瘦身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自在樂讀 的精彩文章:

羅家倫-道德的勇氣
2月20日丙寅月戊子日八卦早消息

TAG:自在樂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