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論語》:君子如蘭 空谷幽香

《論語》:君子如蘭 空谷幽香

導讀

《新唐書·婁師德列傳》記載:婁師德,字宗仁。在武則天當皇帝時做宰相,是一個非常寬容的人。曾經勸告他弟弟說:「如果有人唾你一臉,你不用去擦,更不能和對方著急生氣,等著唾液自己在臉上幹了就可以了。」這就是「唾面自乾」這一典故的來歷。這個故事最初是褒義詞,是對婁師德寬容品德的讚揚。

婁師德曾經向武則天推薦狄仁傑做宰相,可是狄仁傑卻屢次排擠婁師德。武則天把婁師德的推薦信給狄仁傑看,狄仁傑非常慚愧,退朝後嘆息說:「婁公真是盛德啊,我被他包容很久了。」

《論語·學而篇》:「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就是說,別人不了解我,我也不心生怨恨,不也是君子風範嗎?

婁師德多次推薦狄仁傑做宰相,狄仁傑不知內情,卻屢屢排擠他。婁公就是孔子所說的那種人不知而不慍的君子啊。

我們生活的大千世界世象繁雜,白雲蒼狗變幻莫測,要想了解一件事情,要想認識一個人實在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縱然聰明如孔子,忠厚如顏回,並且二人深度信任,也會有誤會產生。

《呂氏春秋·任數》記載,孔子和弟子們在陳國和蔡國之間的地方受到圍困,斷糧七日,連野菜湯都不夠吃。大家餓得起不了身,只好白天躺著睡覺。顏回想方設法去討了一些米回來煮飯。

飯快要熟了的時候,孔子看見顏回抓鍋里的飯吃。一會兒,飯熟了,顏回請孔子吃飯,孔子假裝沒看見顏回抓飯吃的事情,說:「剛剛夢見我的先人,咱們把飯弄乾凈然後去祭祀他們吧。」

顏回趕緊說:「飯已被我吃過,不幹凈了,現在不能祭祀祖先了。因為剛才一大塊炭灰落進鍋里弄髒了米飯,丟掉又不好,我就抓來吃了。」

孔子嘆息道:「按說應該相信眼睛,但是看見的也不一定可信;按說應該相信自己的內心,但自己心裡猜想推測的也不可以相信。弟子們,你們一定要記住,了解一個人是很不容易的啊。」

了解事情的真相很難,了解一個人更難啊。所以,「人不知而不慍」,「人不知」是太正常的一件事情了,有什麼可懷恨在心的呢!

真正的愷悌君子,從來不擔心自己名聲不夠,不擔心自己不被別人知道。擔心的是自己名不符實,擔心的是自己德不配位。《論語·憲問》,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孔子說,我不擔憂別人不了解自己,只擔心自己沒有能力。

《論語·衛靈公》,子曰:「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孔子說:「君子只愁自己無能,不愁別人不知道自己。」

人們常說,懷才如懷孕,時間長了肯定是掩蓋不了的,是不可能不被別人知道的。只要自己有能力,自然會錐處囊中,脫穎而出。所以,君子從來不著急讓別人知道自己。

相反,在自己德行素養,行為能力還沒有達到止於至善的程度,君子擔心名聲過早到來,以免德不配位,帶來災殃。

如果君子德行與能力俱佳,而名聲卻遲遲不到,君子也不會心生怨懟。孟子曰:「人知之,亦囂囂;人不知,亦囂囂。」囂囂,就是安詳自得的樣子。孟子說:「別人理解也安詳自得;別人不理解也安詳自得。」

為什麼君子可以做到知也不慍,不知亦不慍呢?這強大的精神支柱是什麼?孟子解釋說,「尊德樂義,則可以囂囂矣。」(《孟子·盡心上》)

因為君子尊崇道德,喜愛仁義,居天下之廣居,行天下之大道,居仁由義,寵辱不驚,所以別人知或不知,都不會讓自己心存芥蒂,自然就安祥自得優遊從容了。所以,「人不知而不慍」,憑的是什麼?憑的是自己的內心的強大,精神的富足。

對於君子而言,不管名聲與別人的讚譽到來與否,不管別人對自己知道與否、理解與否,他們只潛心修行自己,提高自己,不為別人的態度而改變自己的品格。如黃庭堅所言,「蘭甚似乎君子,生於深山薄叢之中,不為無人而不芳。」

不管被人理解與否,君子堅持的是進德修業,不懈學習,學如春園之草,不見其長,但日有所增,最終達到至善。最後,再送大家一句歌詞:別忘了寂寞的山谷的角落裡野百合也有春天。

每一個堅持的人哪怕暫時不被別人認可,最終都會發出奪目的光彩,為眾人所敬仰。辛勤播種者一定能歡呼收割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不管別人知與不知,努力進取吧小夥伴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儒學 的精彩文章:

春天 夢想破土的好時節
讀「四書」 當「切問而近思」

TAG:騰訊儒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