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最暴利的行業,被稱「吃人不吐骨頭」,如今價格感人

古代最暴利的行業,被稱「吃人不吐骨頭」,如今價格感人

古代最暴利的行業,被稱「吃人不吐骨頭」,如今價格感人,自古以來,中國都流傳著一句話,「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從古至今,無數人都倒在了「財」這個字眼上,官員為財魚肉百姓,商人為財鋌而走險,無數人為了財富不惜搭上身家性命去賭,最後落得個抄家滅族的下場,最悲劇的還是「人沒了,錢還在」。清朝第一貪官和珅不就是這樣的下場嗎,「和珅跌倒,嘉慶吃飽」成為了和珅千古的笑柄。

食鹽作為人類日常生活必需品,明清以來,為防止個人行為壟斷市場謀取暴利,食鹽經營買賣權就一直由朝廷官府掌握,個人幾乎無法干涉。隨著民間貿易市場越來越繁榮,加上朝廷官府權利更迭頻繁,朝廷對食鹽管理力度自然力不從心,逐漸放開食鹽經營權,允許個別有實力商人輔助經營,直到清朝中後期,我國東南沿海許多生產海鹽的鹽場,基本都開始由個人經營。清朝初期沿襲明朝製鹽法,實行封建引岸制度,而富甲一方的鹽商又是如何利用販賣私鹽謀取暴利的呢?

我們常常可以看到在史書上,乾隆下江南的時候,一般都是兩淮地區的鹽商接待。他們會想著法子逗乾隆開心,甚至不惜耗費幾十萬兩白銀為其修建行宮,這些都是為了什麼?還不是一句老話,「上頭有人好辦事」嘛。只要皇帝高興,揚州官府還能不給鹽商大開方便之門?

後來這些鹽商索性賣起了私鹽,他們不僅提高鹽價,以次充好,甚至還做起了強買強賣的買賣,搞的民怨沸騰。後來的道光皇帝為了平息民怨,對鹽法進行了改革,所有人只要向官府繳納一定的稅款,就都可以販賣食鹽。此舉,將那些鹽商的壟斷地位徹底打破。

以清朝為例,僅揚州城鹽商的資本就達到了七八千萬兩,而當時清朝一年的稅收不過區區四千萬兩,鹽商的富裕程度可見一斑。然而,銀子多了有時候不見得是一件好事情。可鹽商的富裕程度,更是讓人瞠目結舌,「聞父老言,數十年前淮商資本之充實者,以千萬計,其次亦以數百萬計。」前面說道,鹽業是封建社會國家最重要的財政來源,而鹽商偷稅現象更是層出不窮。捐銀更是常有的事情,比如賑災捐款,鹽商更是首當其衝。如果是和平年代,鹽商們只要打點關係即可,一旦遇上農民起義,這些鹽商則成為起義軍們洗劫的對象。稍有反抗,則會人頭落地。

鹽作為生活必需品,在現代人眼裡只不過是普普通通的東西,然而對於古人來說,沒有鹽就活不下去,人要是長期卻鹽就會四肢無力,然而官鹽實在太貴,許多人為了生活鋌而走險,販賣私鹽,古代因為販私鹽被殺頭的人不在少數,官鹽利益鏈的背後是被生活所迫的百姓。制度的不合理,導致古代鹽價居高不下,普通人家每個月只能購買少量的鹽,大部分人主要依靠滷水補充鹽分。如今的鹽雖然也是專賣,可價格十分公道甚至是感人,一袋鹽只需幾塊錢,有些地方甚至一塊錢不到就能買一袋鹽,而且還是加碘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瘋狂汽車達人 的精彩文章:

扛旗兵不帶武器,為何還敢領軍衝鋒,因為這3個原因
歷史上有3個騙局,其中一個專騙女子,一個非常坑男人的錢

TAG:瘋狂汽車達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