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火藥誕生於中國,為何沒出現機槍、手榴彈?看看古代的「黑科技」

火藥誕生於中國,為何沒出現機槍、手榴彈?看看古代的「黑科技」

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擁有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和燦爛的文化,這毋庸置疑是拜古人的智慧所賜。但是因為科技落後的原因,在近代史里,舊中國在最終的那段歲月里一直被西方列強和日本按在地上反覆摩擦,這導致許多人對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產生質疑。

比如說,在19世紀中後期,國外火車運輸的普及程度已經相當高了,而高瞻遠矚的大清統治階層卻還認為馬拉著火車皮會更好,火車頭無用,因為他們看到的只是:比起運行在鐵軌上寬敞明亮的火車車廂,傳統馬車車廂在舒適度上世無法與其無法比擬的。更有甚者,在義和團痛擊八國聯軍時期,其團隊組織者更是靠著所謂「刀槍不入」的騙人把戲,忽悠戰士們跟全副武裝的西方軍隊們硬幹,其結果是義和團一排排倒下,而八國聯軍毫髮無傷。

如此如此,人口近4億人的中國,差點被西方彈丸小國,以區區數千兵馬、幾門大炮、幾艘戰艦所覆滅,即使最後勉強得到保全,但仍舊被迫簽訂了許多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在這段屈辱的歷史之後,古代中國的科技就背上了揭不開的黑鍋,一直不為大家所認可。

十九世紀初的日俄戰爭

那麼中國領先西方數百年發明了火藥,為什麼卻沒有過早的出現機槍、手榴彈、地雷?哪怕在清朝時期能掌握這些技術,近代中國的命運也能夠改寫,甚至可以和歐洲列強逐鹿天下,成為新的世界霸主。但結果卻是:中國的火藥技術誕生數百年後,逐步流傳至西方,並推動了歐洲的文藝復興,最終歐洲進入思想活躍的近代,軍工領域逐步走到世界前列……

如果你堅持認為,火藥誕生於中國,卻沒有得到好的運用,缺乏熱武器應用技術,才導致了中國在近代出現的沒落的話,那便大錯特錯了。因為在事實上,古代中國人在發明火藥之後的數百年里,早已將火藥運用到了極致,這種運用起於宋朝,在明朝時達到頂峰,甚至我們現在所看到的許多武器,宋、元、明時期都有。

上圖為公元950年宋朝時期的敦煌壁畫。畫中除了中國古代傳統兵器刀劍之外,還有神話中的騰雲和擦操蛇。除此之外,新興的熱兵器:火藥和「火油」製作的火焰噴射器,以及投擲爆彈等,也都赫然在目。

上圖為元朝時期蒙古的士兵和他的武器,類似於現在放大版的竄天猴。蒙古的崛起跟他們有利的工程兵器密不可分,在蒙古早起有投石器,在元朝時期出現了真正意義上的火銃、火炮,這其實是工程投石兵器的翻版-射出一顆重物,以造成傷害。

上圖為明朝時期的空氣動力翼火箭彈「神火飛鴉」。在「大型竄天猴」的基礎上,為武器添加了翅膀(蘆葦或者輕型材料製成),使其可以飛得更高更遠,並且方向性更強。

另外,明代對熱兵器的運用和創新也達到了古代歷史上的巔峰。早在600年前的明朝,我國就先後出現了散彈槍、地雷、水雷、導彈、連環爆彈、生化炸彈、煙幕彈、火箭炮、甚至運載火箭等現代軍事當中常見的兵器,在下現代看來,簡直就是黑科技了,只不過當時的叫法和現在不同而已。

上圖為明代水上作戰神器「火龍出水」。用竹筒製作,底部或側翼有數個小型火藥筒,用以製造推力,這種武器理論上是可以緊貼水面飛行的。當推力耗盡之後,會引燃龍腹中的火藥,並從龍嘴中噴出炮彈或者火焰。

上圖為明代陸戰兵器「沖陣火葫蘆」。這種兵器類似於宋朝的「火焰噴射器」,只不過裝藥量略大於宋代,持續時間長,點燃時會從葫蘆口噴出扇形範圍的火光,用以步兵對戰騎兵,驚擾對方戰馬和前排,非常有效。

上圖為明代陣地戰神器「飛雲霹靂炮」。該炮直徑「碗口大小」,炮彈內部應該還裝有炸藥,以至於炮彈飛出落地之後,還會發生爆炸,可以從己方軍隊後方,對地方軍隊密集的區域進行火力覆蓋。

上圖為明代陷阱地雷「地煞神機炮式」。核心地雷用生鐵鑄造,裝葯五升,選堅木堵塞,用竹通節引葯信,理於敵必經之地,敵至炮響。

上圖為明代水雷「水底龍王炮」。這種水雷的製作繁瑣,用鑄鐵製造炸彈,然後用牛羊肚,或者尿泡包裹,然後在腸道中放置火藥當引線,用一根點燃的香做延時引爆,香燃燒到某一個位置,便會產生爆炸。炸彈隱藏在水下,水面用懸浮物以及羽毛燈中空物質通往燃香的位置,以防止缺氧導致香滅。

上圖為明代改良版的火箭。該兵器以火箭發射,並以箭頭處火藥爆炸燃燒傷害,或者助推,使箭頭產生更大殺傷力。

圖為明代「神火箭牌」。這是現代火箭炮的前身,可以從火龍井中發射大量火箭,可以對目標區域實行「地毯式轟炸」。

上圖為明代團戰利器「風塵炮」,它是近代煙幕彈的鼻祖,風塵炮的作用主要在於干擾。先準備一口大鍋燒熱,將晒乾的人糞、石灰、皂角等碾碎成粉末狀,然後下鍋炒成黑色,其味道可想而知。備料完成之後,再將其裝入大瓶當中,瓶中在放置火藥和引線,即製作完成。

使用時將其引線點燃,投擲到敵方陣地,炸彈爆炸會將乾燥的內部物體燃燒,並擊飛,其產生的濃厚味道會令人作嘔,石灰粉末會使人喪失視野,比起現代煙幕彈來說,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啊。

圖為明朝版的生化炸彈「轟雷彈」。該彈可以填裝各種物品,最可怕的是放置毒藥,一旦爆炸會對對面陣地產生毀滅性傷害,使他們中毒。

上圖為明代「群峰炮」。顧名思義,這種炮彈爆炸後會產生類似於蜂群的效果,令人恐懼。但事實上,炸彈內部填裝的是浸過油或者毒藥的乾燥紙片,一旦在敵方上空爆炸,燃燒的紙片會燃燒或者散布毒藥粉末。

上圖為明代「爛骨火油神炮」。該炮內部放置大量的燃油,或者混合油物、毒藥的鐵砂,一旦爆炸可以對範圍內的人造成灼傷或者燃燒、中毒。

上圖為明代「萬火飛沙神炮」。此炮為放大版的風塵炮,主要作用類似於煙幕彈,不過體積較大,難以投擲,只能放置在一個地方使用。

上圖為明代「地雷炸營」。其原理類似於現代的地雷群。

上圖為明代梨花槍。在兵器頭部綁紮噴射性火藥筒,干擾敵方視線,在近戰當中作用很大。

上圖為明代發射暗器類型的武器「一把蓮」。點燃火藥會發射出大量飛鏢近距離射殺敵軍。

上圖為明代「滿天噴筒」。這種兵器主要用於守城,當敵軍攻城時,只需將炮筒對準敵軍發射,即可產生大面積殺傷效果,可以說是近代散彈槍的鼻祖,近戰無敵的存在。

上圖為明代「神行破陣猛火刀牌」。在傳統盾牌的基礎上,該武器增加了發射孔,用以在盾牌後方進行攻擊,可以發射彈藥,也可以發射毒藥或者噴火,使敵人難以推進,攻守兼備。

上圖為明代單兵作戰之王「子母百彈銃」。顧名思義,該兵器可以發射上百發子彈。而事實上,該兵器的槍管為1 9根,中間為一根長管,周圍九根短管,一次至少可以發射十發子彈,而且古代一根管中往往裝有若干鉛彈,所以才能做到「百彈」。

以上列出的幾種兵器只是古代熱兵器中具有創新代表性的,除此之外,在武器改良上,特別是明清時期對遠程炮、開花炮的改良上,還有許多沒有列出來,但總的來說,我國古代在新興武器的科技上面,還是有一定建樹的,特別是明代,可以說是

如果黃色炸藥出現在15世紀,亦或者工業革命提前400年,明朝究竟能做出怎樣的現代兵器還未可知。至於清朝慘敗的原因,除了國人思想落伍之外,清朝早期統治者所設定的格局和後期統治者的眼界(相比於當時的世界來說),也早已註定了帝國的落沒,不是幾樣兵器就可以改變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草民有話說 的精彩文章:

TAG:草民有話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