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印度經濟上演兩次舉國「錢荒」後,或正面臨兩大難題,還差得太遠

印度經濟上演兩次舉國「錢荒」後,或正面臨兩大難題,還差得太遠

世界銀行曾在全球營商環境報告中將印度列為全球最難做生意的國家之一。一位在印度做生意的網友曾在社交媒體稱,「印度人做生意,可以用得隴望蜀來形容!他們在砍價的時候,往往提出與現實相距甚遠的價格,通過精心描繪的需求量,來引導供應商,但最終可能購買的量卻很少。」

圖片來源The Economist

與此同時,印度落後的基礎設施都飽受詬病,世界銀行研究預計,印度需要的基建投資高達1.7萬億-2.2萬億美元。兩年前,印度曾提出是計劃斥資6.92萬億盧比(約合972億美元),用於道路和橋樑等基礎設施項目建設。但時至今日,人們並沒有看到太多的改善,無論鐵路、公路、橋樑以及衛生服務等遠遠無法滿足印度經濟長期吸引外商的訴求。

基於種種弊病,雖然印度經濟近年取得了較為亮眼的指數增長,但被譽為華爾街最有遠見的資本大鱷,商品大王吉姆·羅傑斯向市場一度重新發出做空印度經濟的信號。事實上,資本的最終目的是逐利,羅傑斯做空印度市場除不看好該國營商環境之外,還有一層最重要的原因,這就是印度經濟增長完全是建立在高額美元債務基礎上的,而這些美元資本當初的目的之一也正是等待合適的時機,從印度撤離,進而實現套利的目的。

圖片來源CNBC

這就不難理解,在印度統計局預估該國今年經濟增長將達7%以上,而路透社調查卻顯示,印度經濟可能以一年多來最慢的速度增長,會低於7%。另一方面的原因在於,印度農村居民收入減少和城市需求疲軟拖累消費。

我們長期跟蹤全球貨幣,發現印度盧比去年成為亞洲市場表現最差的貨幣,值得玩味的是,該國央行當時還跟隨美元加息步伐進行了數次加息,依然沒能阻擋盧比的大跌。這看起來,與該國經濟高增長的景象相背離,事實上,卻說明了印度經濟非常脆弱的一面,也就是我們前面提及的債務高企。

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後,伴隨美聯儲當時的QE舉措,大量以獲利為目的的美元資本流向印度市場,這使得印度債務總額在接下去的幾年一度累積到了1.4萬億美元(包括印度聯邦公布的外債、州邦及企業全口徑外債總和)。需要注意的是,國際公認債務與GDP的警戒值為65%,而自本世紀初以來,印度的政府債務佔GDP的比例曾經一度高達61.6%。這就進一步解釋了,為什麼印度經濟在高增長的同時,該國自2016年到2018年的兩年間,上演了至少兩次的舉國「錢荒」。

據悉,印度在背負高額美元債務的同時,還面臨被美國的三大評級機構以非市場手段評估的方法,使得印度需要支付遠遠數倍高於其它國家的利息,由此帶來的後果就是印度每年付的外債利息約佔其財政收入的26%。值得玩味的是,印度經濟並不具備應對美元債務風險的實力保障-即雄厚的外匯儲備。根據印度央行的數據,印度的外匯儲備約為4200億美元,這一數值還不到印度債務總額三分之一。

雖然印度央行近期將基準利率下調25個基點至6.25%,但這一貨幣策略卻被解讀為並不構成印度經濟的實質利好,畢竟債務太高了,印度經濟的高增長在巨額美元債務和低外儲面前,顯得蒼白無力。印度前央行行長Urjit Patel曾在英國《金融時報》發表公開信的內容即可見一斑,他當時說,在美聯儲的貨幣舉措下,印度經濟已經面臨嚴重壓力,應付不來了。

無獨有偶,印度經濟還面臨的另一層壓力在於,一旦國際油價走高,該國受到的衝擊將是最大的。一方面是印度原油需要大量進口,另一方面還是資金財力的不足。對此,加拿大皇家銀行曾指出,借貸能力有限的經濟體受到高油價的影響非常大,印度和越南就是如此。

圖片來源Singularity Hub

也就是說,無論是營商環境還是綜合財力,印度經濟都還差得太遠,只有這兩大難題得到有效解決,印度經濟或才能夠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進步,而不僅僅是單純的指數泡沫。顯然,這並非一朝一夕。(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商業見地網 的精彩文章:

中國買家減少採購澳大利亞鐵礦石後,或減購澳煤炭,澳經濟或碰壁
越南經濟或正成為犧牲品,可能是印度翻版,關鍵時刻想到中國市場

TAG:商業見地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