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日本鼎盛其實有多強!控制700萬平方公里5億人口!

日本鼎盛其實有多強!控制700萬平方公里5億人口!

自18世紀,一群英雄豪傑從屍山血海中為美利堅殺出獨立一個,這個北美強國一路開疆拓土,西並路易斯安那,南擊墨西哥,大洋上征服夏威夷,擊敗西班牙攫取菲律賓……通過赫赫武功,美國取得了世界強國的地位。

在這個過程中,美國軍隊功不可沒,一直以來,美國軍隊就沒有在外仗中經過太大的慘敗,美軍也成為整個美利堅民族的驕傲。然而,這一切,都在1941年的12月7日被改變了。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海軍以航母偷襲了美國的珍珠港,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根本沒料到日本人竟然會如此瘋狂,此次美國海軍損失慘重:共有2,402人陣亡,1,247人受傷,5艘戰列艦沉沒,3艘戰列艦受損,3艘巡洋艦受損,2艘驅逐艦沉沒,188架飛機被摧毀,155架飛機受損……太平洋艦隊沒暫時打癱了半年。

對了美國軍隊,對於美利堅民族來說,這是前所未有的奇恥大辱!

一時間,美國國內反日情緒高漲,美國青年踴躍參軍,日裔美國人則遭到歧視。

1941年12月8日,時任美國羅斯福總統在國會痛言:「日本這次沒有正式宣戰,卑鄙的攻擊會永遠承擔不名譽的罪名...美國人民必然獲得最後勝利,我們不單要儘力防衛,更要使這種卑鄙的行為再也無法危及我們……我們將會獲得最後勝利,願上帝保佑。在此本人僅要求國會宣布『參戰』。」

總統的請求得到了國會前所未有的相應,國會以僅有一票反對通過了對日本的宣戰(投反對票的是徹底的和平主義者,美國歷史上第一位女議員鄭妮特蘭金,不過這一次投票也使得她徹底身敗名裂,政治生命結束),此後羅斯福立刻簽署了宣戰書,並稱12月7日為一個「國恥日」。

但是,此時日本海軍在太平洋上的實力是強於美軍的,太平洋艦隊癱瘓後,美軍暫時沒有力量組織日軍的胡作非為,此後日軍開始南進(南方作戰(Southern Operations)),橫掃東南亞,英美荷等西方國家丟盔棄甲,接連慘敗。

珍珠港事件剛剛結束,由寺內壽一大將指揮的日本南方軍40餘萬人,分兵數路進攻英美控制的東南亞殖民地: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緬甸以及中國的香港。

珍珠港事變後數小時,這些地區的美英海空軍基地便被轟炸,日軍四處攻城略地。

1941年12月10日,5000名日本特種部隊攻上關島,此時駐守關島的美軍僅有547名,其中271名文職人員未受過軍事訓練,全部武器只有160把步槍包括3挺.30口徑Mk6機槍,4挺湯普森衝鋒槍;在這種情況下,美軍幾乎沒有抵抗….. 美國放棄了被日本勢力包圍的關島,而該地的守備隊於同日投降。

1941年12月23日,在日軍的不斷猛擊下,駐守威克島的美國海軍陸戰隊被迫投降,美國丟了這個太平洋中部的重要據點。

1941年12月26日,日軍攻佔香港,駐港英軍全部投降。

1942年1月23日,日本南進支隊登陸了澳大利亞的拉包爾。

1941年12月8日午前1時30分,日本第25軍自英屬馬來亞北端登陸,發動馬來亞戰役,英軍潰不成軍,1942年2月15日(時值農曆新年),英國白思華中將(Lt. Gen. Arthur Ernest Percival)向大日本帝國陸軍的山下奉文中將無條件投降。新加坡島上總數約六萬餘人的英軍頓時成為俘虜,負責進攻的3萬人日軍卻只有9千6百餘人戰死或失蹤。

日軍以不到8個星期的時間成功佔領了馬來半島跟新加坡,橫掃6萬英國大軍,可謂是氣吞萬里如虎,負責指揮日軍的陸軍中將山下奉文還因此出色戰績被昵稱為「馬來之虎」。至今此戰仍是經典戰例。

這便是二戰著名慘案:巴丹死亡行軍。

1942年1月11日,日軍發動了代號「H作戰」的行動,攻取荷屬東印度(即印度尼西亞),1月,日本海軍為爭奪制海權,發動泗水海戰,荷軍慘敗,接著日軍一路勢如破竹,3月1日登陸軍事最終目標,印度尼西亞核心爪哇島

這一仗比預想的還要順利,日本軍隊僅僅花了92天時間(原計劃要120天)就讓守軍投降,日本獲取該地的油田,被美國所凍結的石油缺口被打破,日軍以極小的代價俘虜了盟軍數萬人。

1941年12月。英國在太平洋地區的海軍力量——東方艦隊的主力艦遭日軍航空部隊摧毀,1942年2月及3月份美英荷澳司令部部隊在爪哇島崩潰,隨後日本海空力量追亡逐北,在印度洋和錫蘭(斯里蘭卡),日軍肅清了英軍殘餘力量被痛擊英海軍援軍,英國皇家海軍被徹底逐出太平洋。

1942年5月7日,美國丟了菲律賓,美菲聯軍兵敗如山倒,陣亡萬餘人,還有八萬人人被俘卻受到了非人的虐待,日本人強迫他們徒步走到120公里外的戰俘營,而在路途上日本兵對這些可憐的戰俘極盡虐待,遭日軍刺死、槍殺者達15,000人之多,到達營地2個月內,又有約26000人被折磨致死。

這便是著名的巴丹死亡行軍。

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後,日軍成立第15軍,用於泰國、緬甸作戰,弱小的泰國很快向日軍投誠,成為日本的盟友,緬甸成為日軍重點攻略的目標,1942年1月4日,日軍沖支隊越過泰緬邊境,入侵緬甸,1月30日,虎狼之師一般的日軍攻克緬甸東部重鎮毛淡棉,隨後分兩路繼續前進。2月15日,新加坡英軍投降後,日軍18師團和56師團調入緬甸作戰,攻勢更猛,3月8日,日軍攻破緬甸首都——名城仰光。

3月-4月,日軍痛擊北緬重鎮曼德勒,意圖切斷中國的生命線——滇緬公路,在英國請求下,蔣介石派遣了以杜聿明將軍為代理司令的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這支隊伍集結了10萬國軍精銳,給予日軍不少痛擊,但仍然擋不住日軍兵峰。

5月5日,東路日軍56師團攻入滇西怒江邊惠通橋。緬甸5月中旬進入雨季,5月底日本控制了緬甸全境,最終緬甸戰役以緬甸失陷,滇緬公路中斷宣告失敗,10萬中國遠征軍經血戰只有4萬餘人安全撤離,其餘全部犧牲。

1942年6月至1943年10月,日軍建成了連接曼谷與仰光的米軌泰緬鐵路,這個過程中日本人的暴行再次震驚世界,其動用大批戰俘修建泰緬鐵路,在日軍虐待下,導致數萬戰俘和十餘萬東南亞勞工喪生。

南京大屠殺,巴丹死亡興軍,緬泰鐵路……這並稱遠東三大慘案。

到1942年5月,距離珍珠港事件僅僅半年, 日本先後侵佔緬甸、新幾內亞和索羅門群島其餘島嶼等戰略要地,整個南進計劃全面成功,東南亞386萬平方公里土地,1.5億人口,全被日本帝國收入囊中,加上之前攻佔的地區,此時的日本及其控制範圍竟達到700萬平方公里,而人口超過5億!

日本在東南亞的進展可謂勢如破竹,除了菲律賓的美軍的抵抗稍微帶來一點麻煩外,其它地方可以說是望風披靡。

此時的日本再不是二流列強,而是一個北起阿留申群島,南臨澳大利亞,西迄印度洋的龐大殖民帝國,所謂的「大東亞共榮圈」幾乎被日本給實現。

自1868年明治維新以來,日本帝國達到鼎盛。

然而,打到這個程度,日本的敗局也開始顯現了,日本畢竟國力有限,所以在戰略上進攻乏力(比如日本只能偷襲珍珠港,卻無法打擊美國西海岸),而進軍路線拉得過長又使得日軍陷入了「進不能進,退不能退」的尷尬處境,而更關鍵的是,在西部戰場,中國的頑強抵抗使得日軍深陷泥潭,始終無法實現穩定的控制,只要中國還在堅持,日本整合整個「大東亞共榮圈」的目的就很難完全實現!

這下子,日本也只能笑傲一時……

中途島之戰後,日軍節節敗退,三條島嶼防禦鏈一條條被攻破,最終就連本土都被炸成一片廢墟,日本的強盛時期持續的很晚,而不到三年更是徹底完蛋。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荼毒東亞80年的日本帝國滅亡。

雖說盛極而衰是歷史的鐵律,但是像日本這樣滅亡如此之快的,歷史上還真是罕見,為何如此強大的日本帝國會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土崩瓦解呢?這裡我想用中國古代《過秦論》中的一句話形容最合適: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瑞金談史 的精彩文章:

2000年前此國帶著7萬人入侵漢朝,結果卻敗得一塌糊塗

TAG:瑞金談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