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推進工資集體協商還需創新機制

推進工資集體協商還需創新機制

日前,浙江省寧海縣模具行業協會與縣模具行業工會聯合會簽訂了模具行業首份集體協議《寧海縣模具行業2019年工資集體協議》,在職工工資分配製度等方面達成一致,雙方共同遵守執行。據悉,這份集體協議覆蓋寧海縣躍龍、桃源兩個街道轄區的模具企業24家,涉及職工3000人。(2月28日《寧波日報》)

工資集體協商是指職工代表與企業代表依法就企業內部工資分配製度、工資分配形式、工資收入水平等事項進行平等協商,在協商一致的基礎上籤訂工資協議的行為。同時,推進工資集體協商是化解勞資衝突、構建和諧勞動關係的有效途徑,也是深化收入分配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

現實中,大量的商業服務業、勞動密集型非公企業,因為規模有限、用工分散、流動性強等特點,組建工會有困難,難以與企業直接進行工資集體協商。同時,不同行業職工的利益訴求也不盡相同。這樣的背景下,由行業工會代表行業職工進行工資集體協商就顯得十分必要。就此來說,寧海縣模具行業協會與縣模具行業工會聯合會推進工資集體協商,簽訂模具行業首份集體協議,無疑將進一步建立和發展當地模具行業和諧的勞動關係,維護企業和員工的合法權益。

當然,不是說簽了一紙工資集體協商合同,各方就都可以滿意了。目前讓人們一再提到的「企業不願談,職工不敢談,工會不會談、不能談」等等問題,依然是工資集體協商的瓶頸。如何打破這些阻力,切實推進工作,是工會面臨的重要課題。

在一些工資集體協商開展較好的國家中,工會派出的協商代表往往是具有較強業務素質和協商能力的專業人士,包括工會組織的主要負責人和負責勞工事務的人員,其中不乏律師、經濟學家、統計學家和財務人員等。他們不僅懂法懂行、 熟悉企業生產經營管理和員工生活狀況,而且精明能幹、能言善辯,為提升工資集體協商質量奠定了良好基礎。

破解工資集體協商中的瓶頸問題,不妨創新機制,如可在工資集體協商中建立「第三方」參與機制:即委託掌握政策、法律,熟悉企業工資和財務管理,有一定協商談判能力的專業機構,如大學研究部門、律師事務所、國(內)際著名諮詢公司等民間組織協助工會與企業談判,推動工資集體協商。因為,「第三方」有很強的自主性、獨立性,他們參與到工資集體協商中時,相對而言要客觀得多,同時也可以彌補職工對相關工資法規政策不熟悉不會談;工會組織不健全不能談的缺憾。

另外,由於「第三方」不涉及利益關係,可以成為勞資雙方溝通的紐帶,有利於達成勞資雙方相對平衡的工資意向。總之,推進工資集體協商制度,必須增強一線職工在勞資談判中的維權力量,讓職工能夠真正與企業資方代表在力量上抗衡、在地位上平等。惟有建立有效的溝通談判機制,才能保證讓勞資雙方真正實現雙贏。

文/程漢鵬

(來源:紅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科學 的精彩文章:

日「超級神岡」探測器完成重大升級
黑洞照相機給「天籟」拍「抖音」

TAG:今日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