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文物界「撿漏」的神話,6萬元買一套編鐘,博物館估價超14億

文物界「撿漏」的神話,6萬元買一套編鐘,博物館估價超14億

說到編鐘,世人想到的肯定是被譽為「稀世珍寶」以及中國「鎮國之寶」的曾侯乙編鐘。事實上的確如此,可以說曾侯乙編鐘是中國先秦禮樂文化的代表。不過,禮樂時代留下的編鐘可不止曾侯乙這一套,因為當時的古人對墓葬非常的重視,通常會將這些稀世珍寶放進古墓中陪葬。千百年後,這些編鐘可能會消失,消失的原因有自然的,也有人為的,如腐蝕、盜掘、戰火;但也有不少的能夠傳承至今,就如同藏於上海博物館以及山西博物院的晉侯蘇編鐘。

關於這套編鐘的發現,源於一次文物的「撿漏」,而這次文物的撿漏也成為了一個神話。事情得從一個人說起,這個人便是上海博物館前館長「馬承源」先生,這位先生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呢?可以這麼說,這是中國歷史上最熱愛文物的專家,鑒定文物從不收費,而且技術超群,被譽為「青銅第一人」。馬先生還有一個愛好便是到全國各地的文玩街頭「撿漏」,如今上海博物館的很多文物就是馬先生從民間文物市場買來的。

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香港還未回到祖國的懷抱,因此一直是內地文物外流的中轉站,換句話說,香港的文物街頭布滿了內地被盜出土的文物,至於這些文物都是真真假假,只有在行的人方能「撿漏」。馬先生來到香港的一個古玩店,意外的發現了擺在倉庫中的一套編鐘,這套編鐘看起來有點年代,但因為無人光顧,幾乎都「發霉」了。出於好奇,馬先生獲得店員的同意後仔細鑒定了這套編鐘。

經過鑒定,馬先生終於知道為何這14件編鐘為何沒能擺在古玩店最顯眼的地方,而是被丟棄在倉庫中的原因了。因為「太假了」。這些編鐘的樣式看起來是西周的,但上面有著完整的銘文,這些銘文都是用金屬刻上去的。而在我國出土的幾萬件青銅器中都沒有發現過用金屬刻上去的銘文,用界內的話語就是「假的不能再假了」。馬先生一開始也是這麼想的,但看著看著突然反問自己「造假這文物的人為何這麼矛盾,編鐘其他地方毫無破綻,唯獨這成句刻上去的金文,如果造假之人真有這古文技能,還用當文物造假者嗎;或者說為何不做得更像一點,把金文鑄造上去」。

這麼一想後,馬承源先生覺得不太對勁,總感覺其中有貓膩,懷疑之餘查了查編鐘的銹跡,突然發現了3個非常隱蔽的金文,那就是「晉侯蘇」。看到這3個字結合文物的實際以及自己的猜想,馬先生果斷推測「這是一套西周編鐘,而且是一套從文出世過的編鐘,是從山西一帶被盜出來的」。鑒定完文物是真品後,馬先生對店員說「這14件編鐘假的不能再假了,你們還賣幹嘛」,隨後經過一番「套路」爭辯後,文玩店將這14件編鐘以6萬元的「白菜價」賣給了馬承源先生。

馬先生將文物秘密運回上海博物館後,對文物進行了一番的研究,方才對外界公布「上海博物館新收藏了一套西周時期的編鐘,編鐘的主人是西周晉侯蘇,編鐘共有14件,非常的珍貴」。幾年後的1992年,山西的一座西周墓,也就是曲沃北趙村晉侯墓地再次出土了2件與上海博物館收藏的14件編鐘幾乎一樣的編鐘,證實這套晉侯蘇鐘被盜于山西,共有16件。至於文物定價,上海博物館的專家曾透露「價值最少1億元一件,那上海的這14件,價值壓遠超14億元了」。不過,這是國家文物,是不能用金錢衡量的,更何況這是一套被規定為一級甲等文物的國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懂很多歷史 的精彩文章:

被專家低估的文物,想1萬塊徵收,沒想到物主最後賣了1800萬

TAG:懂很多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