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經方以不加減為貴,您贊同嗎?

經方以不加減為貴,您贊同嗎?

小編導讀:

畫蛇添足,便是多此一舉;偷工減料,便是敷衍了事。於中醫而言,開方用藥,那也是有講究的。有人說:「經方以不加減為貴!」不知您是否贊同這個說法?小編今天為您推薦的這篇文章,作者就「經方以不加減為貴」這個話題闡述了自己的見解。

一、守方尚易,守葯最難

「經方以不加減為貴」,原句末還有一個「也」字需補上。說得很肯定。也就是我所理解的:經方不容許隨意胡亂加減。你看有些醫生將經方加上若干味,或減去若干味,加減得面目全非還稱為經方加減。經方是這樣的嗎?仲景在世的話,恐怕會令他老人家瞠目結舌的。

經方加一味或減一味,其針對的病因病機就不同,何況是在一張方子里加減那麼多。譬如四逆湯加上一味大黃的話,還能稱為四逆湯嗎?還可以治少陰心腎陽衰的脈微細但欲寐嗎?仲景可沒有記載四逆湯可以加大黃之例。只有《備急千金要方》有四逆湯加人蔘又加大黃,湯名「溫脾」,治在太陰脾土。這與四逆湯治在少陰心腎不同法。方名不同,針對的病機各別。

問題是首先要辨證,要把病機老老實實辨別清楚。

經方的運用可以發揮,但不要隨意亂加減。否則沒有一個標準,大家亂了套數,則《傷寒論》的價值就埋沒了。

總之,守方尚易,守葯最難,實際上也就是辨證難。

二、大道至簡,大道不孤

大道至簡,經方也至簡,「經方以不加減為貴也」就是至簡。方證對號入座(注意:不是指藥方與西醫的病名對號入座),隨手拈來就可以治病。但大道不孤,引申為不能孤立地看問題。必須將《傷寒論》條文熟讀,一點一滴記得住,運用時牢靠。因為不熟讀,就不能對號入座,就不能區分方證而確定用某個經方。這一點對初涉經方的醫生來說,是比較困難的。

例如,小柴胡湯之「小」,含有「細」的意思。用小柴胡湯,證候雖然不危重,卻也應該仔細辨證。「相對斯須,便處湯藥」是要不得的。能做到方證絲絲入扣,扣上某個經方,就不必再加減而是用原方投之,這不是大道至簡嗎,而在審證過程中,心細不嫌麻煩,這又不是大道不孤嗎!

大柴胡湯之「大」,又含有膽大心細的道理。嘔吐不止,心下急痛,鬱郁微煩,還得審察舌苔黃,脈弦滑,大便不通或發熱等脈證,病機屬少陽病兼里實,才可以用大柴胡湯。在審證候,診斷病機過程中,心要小。在決定用大柴胡湯時膽要大,就不要再猶疑而隨意加減。正所謂「下筆已完宜復想,用心已到莫多疑」。

三、「貴也」是最好的

經方的加減是有原則的,確實不能胡亂加減。但這還是停留在淺層次的理解。首先要問這個原則是什麼呢?《傷寒論》的「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就是原則。「隨證治之」即隨證候所屬的病機變化而施治。

以小柴胡湯證為例,在病機本質上未起變化,而只是病機所屬的證候有些變化,才可以隨機應變進行加減。如小柴胡證原來有心煩喜嘔,若變為胸中煩而不嘔,胸中煩與心中煩比較起來,痰熱更甚,所以加栝樓實一枚滌痰熱,而不必用半夏性溫再去止嘔。這是痰熱程度有所變化,病機仍不離少陽。其餘加減方與此相仿。

小柴胡湯證包括原方和七個加減方。如果小柴胡湯證的基本病機沒有變化可以不加減,用小柴胡湯原方。病機所屬的證候有量的變化,隨機加減用藥,這樣的加減未脫離小柴胡湯的根本病機指針,即病位未涉及太陽和陽明。這樣的加減還是至貴的。如果要隨意加減,只要不脫離病機指針的原則,也還是可以的。但不是至貴的。因為「貴也」就是最好的,仲景原有的,原汁原味的。否則就是次等貨。

至於麻黃桂枝各半湯、柴胡桂枝湯,實際上不屬於加減方,而是屬於偶方即復方。正如《素問·至真要大論》所說:「奇之不去則偶之,是謂重方。」「重方」即復方。可見仲景定方用藥,既守原則又講實效,方葯都是精當的。能守得仲景之方,又能守得加減用藥,就要闖過「實際上也就是辨證難」這一道關口,方為仲景之高徒。我輩應當朝著這個目標努力。

四、對號入座是病機與經方對號入座

「方證對號入座」是指病證所屬的病機與經方對號入座。有什麼樣的病機,就有什麼樣的經方應之,所以不須隨意再加減。要做到這一步,不但要熟讀方證的條文,而且要熟讀「辨少陽病脈證並治」的其他條文,在辨證上多下工夫,才能準確診斷病機。按氣化學說,少陽的本質是相火,標誌是少陽。從本化則火亢;從標化則陽氣不壯盛,所以稱為「少陽」。少陽病從標化為主,沒有大熱的證候,所以沒有用石膏、知母之例。也沒有大燥熱腑實的證候,所以禁用三承氣湯。少陽病的總病機是邪犯少陽,病位在半表半里,虛實寒熱互見。也沒有表實的證候,所以禁用麻黃湯發汗。誤發汗太過,則病機就可能轉化為少陰虛寒。更沒有少陰病的陰盛陽衰的指征,所以禁用附子。若用附子,則病機可能轉化為陽明燥熱。這些病機原則問題,都可以在少陽篇的其他條文里找到根據。

治少陽病的最基本大法是調和金木左右的溫涼之氣。溫為熱之漸,熱為溫之極;涼為寒之漸,寒為涼之極。所以,遇金木之溫涼,不可概以大熱之附子或大寒之大黃。

小編髮現,許多中醫傷寒名家都建議大家在學習《傷寒雜病論》的時候,先讀原文,背原文,將基礎打牢,才能在實踐中活學活用,得心應用,舉一反三!所以,小編為大家推存一本《傷寒雜病論》的基本款——

《 傷寒雜病論 誦讀口袋書 》

(點擊封面,立即購買)

每個學習傷寒、金匱的中醫學子,都需要一本《傷寒論》《金匱要略》原文、原順序的白本。這就是我們出版本書的初衷。以期讀者在心無旁騖、反覆誦讀之中,能夠開悟仲景醫聖的「字外之義」。

本書邀請北京中醫藥大學教 授、博士生導師馮學功先生以趙開美復刻宋版本為底本進行校勘,適合中醫學子、經方臨床者、研究者閱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悅讀中醫 的精彩文章:

分享一則跟診學來的治咳妙方
民以食為天,一日三餐應該這樣吃

TAG:悅讀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