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點火!時隔八年大洋彼岸新飛船一飛衝天,將終結神舟聯盟壟斷時代

點火!時隔八年大洋彼岸新飛船一飛衝天,將終結神舟聯盟壟斷時代

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退役8年以來作為全球航天領頭羊的美國事實上喪失了航天員天地往返能力,在這8年間俄羅斯聯盟載人飛船與中國的神舟載人飛船是人類唯二的兩款天地往返工具,但這哥倆不會永遠孤單下去,就在今天神舟、聯盟的壟斷局面將被打破。

發射前的載人龍飛船

5年前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與SpaceX公司簽下了價值26億美元的飛船研發合同,該飛船被命名為「龍」,分為貨運與載人兩個版本。本月2號下午15時49分載人龍飛船於卡納維拉爾角LC-39A工位在獵鷹9號運載火箭引擎托舉下點火發射升空,開始首次無人驗證飛行任務(載人飛行將於年底前實施),美國載人航天史也由此翻開了新篇章。

一飛衝天的龍飛船採用了兩艙結構,這一點不同於神舟飛船的三艙布局。它由推進艙與返回艙組成,在返回艙的頂部有空間交會對接機構。首次無人驗證飛行的載人龍飛船將與國際空間站實施交會對接任務,並將駐泊7天時間,之後返回地球。

龍飛船對接機構展開效果圖

龍飛船在設計上還有很多獨到之處,比如6.4噸飛船乾重雖然比不上8噸級的神舟飛船,但返回艙體積重量更大,載員數量由傳統的3人坐席升級為7人坐席。而且龍飛船不需要火箭整流罩保護,進一步提升了飛船發射的安全可靠性,要知道神舟或者聯盟飛船如果在發射階段無法拋整流罩航天員就將面臨極大的安全風險。由於取消整流罩設計也就無法採用太陽能電池翼結構,他們將太陽能電池鋪設在了推進艙表面。

龍飛船最多可以容納7名航天員

以往載人飛船發射時火箭頂部都有逃逸塔設計,這是為了防範火箭從地面起飛至110公里高空出現故障時設置的航天員逃生裝置。載人龍飛船則採用由返回艙四周布置的8台發動機提供推式逃逸服務,該系統的安全係數比逃逸塔更高,可以在更寬泛的高度層實施逃逸操作。

推式逃逸系統測試

作為人類最早開拓載人航天事業的國家之一,美國也是有著極為豐富的載人航天經驗,他們總共進行162次載人航天發射任務,包括6艘1.9噸級水星載人飛船、10艘3.8噸級雙子座載人飛船、11艘阿波羅載人飛船,以及實施過135次發射任務的5架太空梭,總計犧牲了17名航天員。這些任務讓美國掌握了載人航天、載人登月、近地軌道空間站等一系列宇航工程科技。

雙子座飛船

太空梭退役之後大洋彼岸的美國航天並沒有偃旗息鼓而是在積蓄能量等待爆發,龍飛船隻是先聲奪人的發令槍,NASA投資的天地往返工具還有波音公司的CST-100星際客機載人飛船、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獵戶座飛船、內華達山脈公司的追夢者太空船。

看起來美國新飛船可謂是琳琅滿目,但他們都是各司其職能力也有高低。比如SpaceX公司的載人龍飛船只能執行近地軌道任務,波音的CST-100隻能執行100公里高度的太空旅遊任務,追夢者太空船也只能執行近地軌道任務,只有23噸的獵戶座飛船才是全能型飛船,既能實施近地軌道任務,也能執行深空載人任務。

獵戶座飛船海上演練

拓展人類活動空間原本就是航天科技發展的出發點,中國作為有著14億人口的大國自然也有著自己的貢獻,我國將與美國同步推出新一代重型載人飛船。獵戶座飛船計劃於明年實現首飛,我國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也將於明年由長征5號B型運載火箭發射升空。

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可以搭配兩種不同重量等級的推進艙實施不同類型的載人飛行任務,14噸級飛船可以將7名航天員送往近地軌道空間,20噸級飛船則可以實施深空載人飛行任務,比如載人登月、載人登陸火星等等。

新一代飛船縮比返回艙(3年前已發射)

俄羅斯作為傳統載人航天大國也有聯邦號新一代載人飛船,技術標準與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大同小異。印度作為航天后起之秀也於近期正式啟動了載人航天項目,他們計劃在2022年將一艘3.7噸的小型載人飛船送上太空。

經過多年沉寂之後載人航天已經迎來又一次新的爆發,在接下來的幾年時間裡除了越來越多的新飛船飛天,我國天宮空間站也將如期完成在軌組裝建設,屆時人類將第一次擁有兩座同時在軌運行的空間站,這代表著人類進入空間能力的進一步增強

天宮空間站天和號核心艙

事實上如果沒有那麼多戰亂爭鬥,如果人類可以將龐大的軍費用於航天探索,別說月球就是火星基地也早就能實現。當然這是烏托邦的理想主義,現實中我們也不得不在競爭中謀發展,而競爭原本就是人類實現進步的必由之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巔峰高地 的精彩文章:

造價230億的人間奇蹟!重量堪比十艘遼寧艦,整座大山為其所用
隱形戰機一旦叛逃就自我毀滅?事情沒那麼簡單,它們都有後門

TAG:巔峰高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