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提醒一下穿越愛好者,在古代活到三十歲不容易

提醒一下穿越愛好者,在古代活到三十歲不容易

文/宋金波,資深媒體人,專欄作家,前林調隊員。

外國攝影師拍攝的清末婦女小腳


1.

作為一部煽情催淚動漫,《朝花夕誓——於離別之朝束起約定之花》成功之處全在時間尺度的錯配。一個正常人類,一位壽命極長女主,就像兩段差異懸殊的比例尺疊放,糾結強烈。

這創意豈會獨此一家。吸血鬼與外星人,和《朝花夕誓》女主種族一樣被常人視為怪物,是類似文藝作品天然主角,譬如《暮光之城》。

中國古代神話也有類似設定,卻沒用好,頗遺憾。「天上一日,人間一年」,365倍的時間比,是《朝花夕誓》的近百倍。思凡仙女一個省親回來,少年佳侶就已中年油膩,不知是否要一別兩寬各自歡喜——吳承恩們卻從來不操心這些問題。

玩弄時間是作家和編劇慣用的套路。相比之下,「穿越」是更常見的「時間戲法」。

穿越劇火熱有幾年了。《步步驚心》《宮鎖心玉》雄起時,「穿越」與「(清宮)後宮」雜交出大紅大紫。穿越到古代皇城,憑藉寫字樓練就的心機與現代化妝品塑造的容顏顛倒乾坤,一時成造夢界新品。

穿越影視劇的主角以女性為主。不消說,都是年輕漂亮聰明能幹的人設,符合現代都市主流女性的自我想像與期許。女性更容易沉溺於幻想的世界,但更重要的原因,大概是女性角色容易編排八卦情節,更受肥皂劇編劇歡迎。

然而,設若有這樣一個機會,讓你穿越回古代中國——打消藉機移民的念頭——你還真要三思而行。如果你是一位年輕女性,三十思再說。


2.

穿越回過去,真不是一個前途光明的遊戲。

古代可絕非我們在電視上看到的那個古代。

知乎上有「如果一個現代漂亮女性穿越回古代會怎麼樣」的提問。回答多少有些無厘頭,但仔細想想,與事實相去也不會太遠,反正沒一個良好預期。

首先排除掉春秋戰國之前的選項,這大概已經是現代女性能夠接受的極限了。女孩子對歷史普遍興趣不高,春秋之前熟人太少,忐忑。

先秦之後,假定如願按照「步步驚心」的節奏,投胎或投身(畢竟大多數穿越劇還是更中意以成年人身份直接回去搞事)到與帝王將相名門大豪相關朋友圈內,結果好的也不多。

我曾經寫過一個「中國名女人」的系列專欄,寫了三十幾篇後才發現,名女人,除了「才女」,就是「有權女性」最多,沒幾個能善終的。

好,你長袖善舞,進取一些,無非能做到北魏胡太后的水準吧。性格果決,權傾一時,又怎樣?留下的是荒淫無度、奢侈無度、佞佛無度三宗罵名,和今天說女孩子好「一夜情」,愛買LV包包,還和幾位仁波切關係密切,也差不多,可後果嚴重得多,最終是被叛軍斥罵了一頓「誤國誤民」,扔進河裡。

這還算簡單的。如楊廣原配蕭皇后,生於亂世,被楊廣、宇文化及、竇建德、突厥處羅可汗、頡利可汗……一串兒雄豪擊鼓傳花。張麗華、小周后、上官婉兒……總還算「紅顏禍水」,萬一顏值抱歉了點,落到賈南風這種境地,那叫「醜人多作怪」,多麼沒意思。

宮苑之內怕戰亂。落到一般官宦顯貴家庭,昌平時也很難保證好運氣。西晉巨富石崇,是動不動高調宣示「小目標」的典型。這樣的人,下場當然不妙。他死因與一名叫綠珠的美女有關。這位綠珠,一說為了對石崇表明心跡,墜樓而死。但我想說的不是綠珠,而是石崇每次請客飲酒,常讓美人斟酒勸客,客人不喝酒,就讓侍衛把美人殺掉。大將軍王敦心硬不飲,石崇一氣兒殺了三個。

大唐才女魚玄機,被判死刑,是因為打死了侍婢綠翹,埋屍於美好的紫藤花架子下面。綠翹是被「笞殺」,就是拿鞭子或木棍長時間活活打死。

是的,如果穿越回去,你覺得是成為武則天、胡太后、呂雉……的機會大呢,還是成為綠翹或被石崇殺死的侍女概率高?

當然,你可以說,不一定要卷進這麼狗血的劇情里,我就到一個普通人家,過普通生活,成么?

其實,能進入鏡頭的角色,哪怕是宋兵甲,也還不錯了。古代的大部分普通人家,生活遠不是你在電視上看到的那樣有趣——至少相對於現代人的接受度來說。

熱播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的原書里,主角就是穿越到中產家庭的現代女性

不說各種屠城級別的戰亂、食人級別的饑饉、張巡級別的大英雄,雖然這些在中國歷史上其實不能算特別偶然的事件了。就說說太平年景的日常衣食住行。

洗澡。民國時,對洗澡重視程度已經比之前都高吧?杜威和夫人來北京,住胡適家,發現洗澡都要從外面叫外賣挑水回來,洗完再找人把水挑走,因為當時下水道系統不行。杜威夫人感嘆,這文明程度不就歐洲中世紀么?

自來水當然是沒有的。廁所也不方便,糞池的坑往往特別高,上面搭兩個木塊。春秋時晉景公,就掉這樣糞池裡淹死了。

民國時代老照片

僅僅是沒有抽水馬桶,估計很多想男扮女裝穿越的都要打退堂鼓了吧。

室內環境也不好,一般人家房子根本對隱私性無視。冬天取暖也容易造成人員傷亡,有潔癖的邾庄公,就是生氣的時候蹦起來一頭栽炭盆里,重度燒傷,感染,死了。

對,古時候經常小傷口就致命。你回去現培育青黴素,也不知道來不來得及。

吃飯,蒸煮燒烤的手法,大部分時間和大部分家庭,都指望不上的。西晉一位土豪,嫌皇帝家廚子不給力。其實他的高端廚藝,也不過是能蒸發麵饅頭而已。原材料又少。辣椒啊,番茄啊,土豆啊,統統沒有。設想東坡肉這種家常菜要蘇軾這種大才想辦法創製,一般老百姓能吃什麼呢。

室外路上都是馬糞牛糞……其實到上世紀80年代初,中國大部分農村也還是如此。進房間必須脫鞋。最繁華的都市,排水也是明溝為主,氣味可想而知。

晚上別指望去ktv,有也不準去,宵禁,一線城市最厲害。

穿的么……有些顏色不準隨便穿還可以忍了。有個段子,說日本直到1932年,東京百貨公司失火,很多女店員因為沒穿內褲不肯跳下被燒死。倒不必妄自菲薄,無論中外,內褲都是很晚近才應用。

吃的、穿的、醫療,稍通科學常識與生活常識,還可以自我改善甚至造富世人。對有追求有想法的女性來說,更常見的兇險藏在生育之中。

《騰訊·大家》曾刊載姜鳴的《在李鴻章張佩綸往來信件里,藏著一段婦女生育的血淚史》中提到,1895年初,南京「既無自來水,更無抽水馬桶和下水道系統」。以「李鴻章姻親」這樣的家庭背景,幾乎已經排除大部分平民家庭可能遇到的生存難題,結果仍不免於「高出生率(也就意味著女性連續受孕)、高死亡率」。普通家庭就更不用說了,「民間有『生一千,死八百』」的說法。在沒有計劃生育的情況下,武俠小說里那麼多大俠都是獨生子女,可能照此理解就好。

張佩綸至少生育過十個子女,其中除一個小產之外,有五個是在一歲半以前夭折。

多數女性穿越到過去,一輩子都在不斷生生生(以及孩子死死死),還有什麼時間、心情去玩步步驚心呢?

所以永遠不要忘記,到清代,人均預期壽命不過三十歲上下。年過三十的人,穿越過去就屬於「隨時隨地可以死」的類群了。刺激不刺激?

(編註:我國歷代人的平均壽命:夏、商時期不超過18歲,周、秦大約為20歲,漢代22歲,唐代27歲,宋代30歲,清代33歲,民國時期約為35歲。數據來自1996年第5期《生命與災禍》中林萬孝的《我國歷代人平均壽命和預期壽命》一文。)

生育問題,帶著現代觀念移風易俗當然是個路子,可惜在大多數情況下都走不通。別說女性,就是男性,即使特許帶著一摞科技書籍穿越回去,能給世界帶來的改變可能也沒多少。如果你不善於弄權,十分有可能早早被以「怪力亂神」的名義做掉。

其實,所有古代題材的虛構作品,如果你要觀眾讀者身臨其境,大約都算得上某種意義的「穿越」寫作。

雍正的子女生育記錄。據清史稿,清歷代皇帝一共生有103皇子(不包括皇帝),82個皇女,平均壽命皇子32歲、皇女26歲,大量死於5歲之前。

大體來說,在中國,更喜歡向歷史穿越回去,好萊塢的片子則以穿越到未來居多。不知道是不是歷史作為死去與凝結的時間,更可以放心操弄,而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且更容易對當下現實形成冒犯。

穿越回古代的作品,很容易屏蔽真實的日常。這種屏蔽,和朋友圈曬P得過分的美顏照差不多。更多是一種架空效果,讓受眾誤以為回到古代只是換了身cosplay的衣裝。

其實不然。不管你回到古代想做什麼,功名利祿或者生前身後名,成功率其實都未必比現實生活中更高。

日本穿越劇《仁醫》,提供了一種相對「成功」的歷史改變範式

相比之下,美劇《權力的遊戲》特別是原著《冰與火之歌》,對於真實歷史的重現就難能可貴了。

大部分古代人究竟怎麼生活,看清明上河圖恐怕不夠。就好像不讀《水滸傳》和《金瓶梅》,只讀《紅樓夢》,以為古代人都是寶哥哥林妹妹范兒。清末民初,一些西方人留下了當時普通民眾的照片,可以看到,從外貌、精神氣質到生活水平,都與現代人相去太遠。穿越回去,要麼你入鄉隨俗,要麼成為「異端」,看著辦。

清末老照片

清末老照片


3.

較真了,杠精了,鑽牛角尖了。就一單純的娛樂嘛。

對,也不對。現實與虛構常不那麼涇渭分明,很多普通人理解歷史,還真就是靠肥皂劇。

《羅馬浴場》,羅馬專家穿越到21世紀取經

如果說影視劇對歷史屏蔽、美顏是迎合觀眾,那問題就主要出在普通人一邊。任何虛構,都潛藏著創作者的某種意圖,或觀眾的需求。美化歷史,或逃避現實,都有可能。這背後的內心戲,值得玩味。

人們總是喜歡聽見自己想聽到的,看到自己想看到的,總是高估自己的水平和運氣,總是忘性大記性差,遠香近臭。這都有相應研究實錘支持。

有多少人能準確地說起我們是哪一年開始每周有了兩天假期?糧票是什麼時候用的?高鐵開通前北京到深圳火車要開多久?

都不是多久遠的事。

一直以為,縱向比,與今天比,恐怕沒有哪個過去的時代值得穿越,給個皇帝也不換。橫向比,假想自己投胎到異域,多半想當然以為在美國、德國、日本,很少想到到敘利亞、利比亞這樣的國家概率基本相同。至於以此為現實中的不完美辯護,是另一回事。

對某個時代的懷戀、激賞,上至秦漢唐宋,下至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多多少少,都有虛化的部分。回憶也是穿越。一兩代人之前的現實,也會有那麼大的忘性,充分說明人內心深處對「歷史美顏照」的需求多麼根深蒂固 。老人尤其如此,但年輕人這樣更顯衰氣。

阿諾德·湯因比在《歷史研究》里特彆強調:「事實本身不會說話……所有的事實都能用,只是有些事實更合適一些。」既然歷史本來就這德性,倒也沒必要大驚小怪。

只是忽然想到多年前某位媒體朋友興緻盎然來問我:如果給個機會,會選擇穿越到哪個時代。

我反問:理性人難道不是應該首先問絕不能穿越到哪些時代嗎?你還得搞清楚有些時代是不是像傳說中那樣美好那樣陽光燦爛,要我說,穿越回十年前,買上一大票比特幣,持倉待售,就是最好的。向前看,不要老想走回頭路。

丫一臉黑線走了。毫無疑問,彼時彼刻,我們就像今天進入和逃離股市的兩撥人迎面相遇時一樣,內心互相給予了親切的問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大家 的精彩文章:

那些無法等待的人,那個永不終結的夏天
博客的時代過去了,我有點懷念它

TAG:騰訊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