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食 > 高山白茶、台地白茶、平地白茶,這些白茶你都區分清楚了嗎?

高山白茶、台地白茶、平地白茶,這些白茶你都區分清楚了嗎?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企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今日正式進入三月,春茶季的話題一下子活躍起來。

一早,看到圈子裡流行起一段對話。

一茶友欲找一掌柜(據說是茶農直銷)購買白茶,在其朋友圈中發現一張採摘的圖片。圖片中,有三五成群的茶農正在茶園裡採摘白茶,看著裝扮和架勢,估摸又是宣傳春茶採摘。

從圖片中,可以看到茶園成規模存在,修剪整齊,站姿挺拔,一派精心看護的做派。

茶友問:「請問,圖片里的是台地茶嗎?」

靜候片刻,茶農掌柜上線:「親,這不是台地茶,它是高山茶呢。」

對於初入門的茶友而言,聞此言,可能不會覺得有所奇怪,它也給出了答案,這不是台地茶。而後給出了一個比較肯定的答案:這是高山茶。

咋一看,沒毛病。

可內行看門道,光聽這答案,就知道又是一個偽茶農。可直接告知茶友們答案:不論是高山白茶還是平地白茶,它都屬於台地茶!

要順利捋清楚三者的關係,還要從台地白茶、高山白茶、平地白茶的定義說起。

《2》

台地白茶

台地白茶,是指那些運用現代茶葉種植技術,新種植的密植高產的現代茶園產出的茶葉。它指的是一種種植方式。

平時我們在教科書里或者是網路圖片上看到的那些連綿不斷,青翠連天,身高一樣,被修剪的整整齊齊,成規模存在,一壟一壟的茶樹,就叫做台地茶。

台地茶的特點,也呼之欲出。

1.成規模種植

2.專人管理

並且台地茶大部分是人工選育的良種,為保持品種的純系,多採用無性繁殖,這樣茶樹變異幅度較小,品質與母樹相似,可保持茶葉品質的穩定。

平時村姑陳拍攝的圖片中,那些連綿不絕,一望無垠的茶樹,就是台地茶代言人。

這種修剪到一樣高度的台地茶,減少了採摘難度。

這也就是為什麼台地種植這一方式,深受廣大茶農喜愛。

一到春茶季,台地茶成了主要生產力。

熟練的採茶工往茶園中間一站,以手臂長為半徑,周遭的一圈都能顧及到,十指翻飛,不消片刻功夫就採摘下一筐白茶,尤其是那春牡丹與春壽眉,採摘難度相對而言不高,更加高產。

春茶季的周末,茶農叫上家裡的年輕勞動力,到茶山上加班加點採摘,屆時寂寥一個冬季的茶園,又將是人聲鼎沸。

經常被單列出來與台地白茶相比較的,還有荒野白茶與拋荒白茶。

所謂荒野白茶,指的是種植在荒郊野外,長時間無專人打理,生長全憑自身實力。能從大自然中汲取營養物質,以天為被,以地為榻,頑強生存下來的白茶,被冠以荒野白茶的美稱。

對比台地白茶而言,荒野白茶的生長方式稍顯粗獷,不似台地茶那般精緻。

荒野白茶,少了專人看管,無定期修剪,故而更加地豪放,長勢不受約束,恣意洒脫。

拋荒白茶,是指某片台地茶,因外在因素而不得已被放棄管理,自由生長的茶。但它荒野白茶又有不同。

荒野白茶,是生長在人跡罕至的地方,身上無任何人為的因子存在。

拋荒白茶,可能還會靠近茶園種植,身上還殘留著人為管理的影子。

台地白茶,由專人看護打理嬌生慣養,更有人為因素。

《3》

高山白茶

所謂高山白茶,顧名思義,指種植在海拔較高的茶樹。它是對茶樹種植海拔的一種定義。

多高的海拔才能叫做高山茶?

不同省份對「高山」二字的定義大不相同,似不同省份的高校擁有不同的錄取分數線,是一個道理。

在與浙江接壤的福鼎地區,海拔不低於600米的茶區所產的白茶,可劃分為高山茶一類。

若是某一日,白茶的種植地改變了,到了台灣地區,那這600米可就構不成「高山」的標準,海拔得提升到1000米才是。

故而,我們要根據自己購買的白茶產地來判斷是否屬於高山茶。

高山概念的提出,其實是彰顯茶友們對喝茶的一種「挑剔」,產自高山地帶的白茶,往往更能取悅茶友。

論高山茶的優勢,有一句話耳熟能詳——高山雲霧出好茶。

什麼意思呢?

就是這高山地區,往往雲霧繚繞,更容易出現好茶。

為何雲霧繚繞更容易出好茶?

這是由茶樹的生長特性所決定。茶樹喜陰、濕,在空氣濕潤的環境中更有利於內在物質積累,更有利於品質塑造。

雲霧繚繞,對茶樹生長而言,利大於弊。

雲霧,像是一層保護傘,能將一些有害的光線阻隔在外,似屏障的作用。經過折射後,剩下的光線對茶樹品質形成,大有增益,比如能促使茶氨酸的積累,能讓茶表現地更為鮮爽,花香更加豐富。同時還有利於內含物質積累。當茶葉中的物質含量豐富後,自然能表現出香甜、鮮爽、順滑的口感。

而這些口感,正好是人們所欣然接受的,並且能夠產生愉悅感。

說句俗套的話——食色,性也。好喝的茶自然會吸引人們一泡一泡地喝著。

這也就是為什麼那位茶農掌柜顧左右而言他,非要扯上「高山茶」三個字。

時至今日,高山茶早已成為金字招牌,備受寵愛。

《4》

平地白茶

海拔有高,自然有低,與高山白茶相對應的,是平地茶。

所謂平地茶,即茶樹的種植海報較低,稍高于海平面。

平地茶與高茶相比,橫著海拔的距離。高山茶,彷彿謫仙一般,生活在仙氣飄飄的地方。而平地茶,更接地氣,多了些煙火氣,周遭人類活動更為頻繁。

生長環境一旦發生改變,茶樹的整體氣質表現大有不同。

對比高山茶與平地茶的生長環境,忽而想起一句話:久入芝蘭之室而不聞其香,久人鮑魚之肆而不聞其臭。

高山地區所產的白茶,茶葉整體表現地更加空靈,清新,鮮爽度更加突出,似深秋的碧空,乾淨清爽。

這是高山地區的優勢,也是高山白茶的競爭壁壘。

相比之下,平地茶如它的生長地一般,更加接地氣,少清空,多了些許的沉重。

高山茶,似凌空的明月,清輝澹水木,演漾在窗戶。

平地茶,似夜晚被烏雲所遮蓋的上玄月,月色朦朧,多了幾分暗淡。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多數人還是會優先選擇考慮高山茶,而後再考慮平地茶。

《5》

台地茶,它指的是一種種植方式,在種植方式中,與之相對應的是拋荒白茶、荒野白茶、有機白茶等。

高山茶,它是對茶園海拔高度的劃分,高山茶中,包括台地茶、荒野茶和拋荒茶等。

茶農掌柜的一句「這不是台地茶,它是高山茶」,分明是顧左右而言他,暴露了自己絲毫不懂茶葉知識,連最基礎的定義都區分不清。

這就像我們今天問一個所謂氣象專家「什麼叫做厄爾尼諾現象」,結果對方回復「最近艷陽高照,天氣不錯」。

您還能相信他的專業度嗎?可能他是「磚家」,卻不是專家。

當一位所謂的茶農無法給出準確答案時,身份早已暴露。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時維三月,春茶季的腳步更近一步,在今年的春茶上市之際,有些購買白茶的知識還是提早備齊,避免在手忙腳亂之際而買錯茶。

九層之塔,始於累土。

關於春白茶知識的積累,先從明白高山茶、台地茶、平地茶之間的區別開始。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lanxiaoping198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陳茶事 的精彩文章:

普洱茶、黑茶、白茶、紅茶、武夷岩茶,不同茶如何控制出湯時間?
同一泡白牡丹餅,先泡薄而澀,後泡香而淳,原來是弄錯了這一步!

TAG:小陳茶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