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易中天:女媧是一隻青蛙,不是條蛇?難不成我們都是蝌蚪?

易中天:女媧是一隻青蛙,不是條蛇?難不成我們都是蝌蚪?

先來簡單的介紹一下傳說中的人類製造者,《封神演義》中那個被調戲就怒不可遏的小心眼的女人——女媧。

女媧是中國神話傳說中的上古正神,她補天造人,忙裡忙外,敬業精神讓人敬佩。當然了,至於其讓自己用手捏的人成為貴族,用鞭子甩的人成為布衣的不平等的賬,在這裡就不計較了。還是來看看今天的重點,討論一下,人究竟是蛇造的還是青蛙造的吧(毫無疑問,沒人願意承認自己是青蛙造的)。

陰陽蛙 彩陶壺

根據考古出土的文物顯示,在史前文明的的母系社會,是流行生殖崇拜的,而女媧就是生殖崇拜的產物,後來怎麼變成的大地之母,就沒人知道了。

從春秋戰國開始,女媧逐漸出現在人類的典籍描述中,《史籀篇》、《楚辭》、《禮記》、《山海經》等都有她的記錄。而且,令人震撼的是,她的地位還不低,在三皇之上。女媧不僅僅造人,還造雞鴨狗豬等等家畜,無所不能。

有史書記載,女媧是伏羲的妹妹,《帝王世紀》說她:「燧人之世,有巨人跡,出雷澤,華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羲於成紀,蛇身人面。」

青蛙的演變

當然,還有人推測,女媧是真實存在的,是歷史人物,還建立了自己的部落。比如《世本·氏姓篇》說她:「女氏,天皇封弟於汝水之陽,後為天子,因稱女皇。「(合著武則天不是第一個)。為了驗證是真實的,甚至有人將女媧墓地的位置都寫的有鼻子有眼,說她的陵寢位於山西省臨汾市洪洞縣趙城鎮東的侯村。當地人還煞有介事的每年參拜,搞得挺隆重。

不管女媧是真是假,有一個問題是必須要解決的,這個母系社會的產物,究竟是個什麼本相?

最早記載女媧傳說的是《楚辭》,但是這本書只是粗略的提了一下,並沒有記載女媧是個什麼樣子。《列子》 第一次記載了女媧本相,說她人首蛇身。隨後這個人頭蛇身的女人(也可能是男人,清朝人說的,原因是女人地位不能太高)就刻在人們的印象中了。

蛙人 左江岩畫

說到底,女媧的傳說只不過是政治的產物,不僅僅是女媧,許多歷史典故的目的都是服務於政治的。也難怪王充說女媧:「久雨不止,祭祀女媧」(意思是不陰不陽的東西,造成了災害。估計是罵當時的統治者的)。

其實,在春秋時期,女媧並沒有形成一個特有的印象,人頭蛇身形象的目的是服務於政治的。在漢朝的畫像磚中的形象也不過是為了宣傳而已。

漢代畫像磚

既然是宣傳,那也要搞清楚宣傳的最原始面貌,於是一群文化學者開始了激烈而沒用的考證,經過專家們的仔細研究,發現一個驚天秘密,女媧是青蛙,不是蛇。

易中天在自己的最新著作《中華史》中將這個觀點炒的沸沸揚揚。易中天認為,女媧源於母系社會生殖崇拜,女媧就是夏娃,蛇是男性崇拜的象徵,所以女媧不是蛇。

易中天說的不無道理,母系社會和現在是大不一樣的,尤其是對女性的生殖崇拜,母系社會的人喜歡用魚和青蛙描述婦女(大概人是由魚進化來的,達爾文說的)。在新石器時代的陶器上,就有大量的青蛙圖案,蛇卻沒有。蛙,象徵著子宮,也象徵懷孕。青蛙造人,也就不足為奇了。到了父系社會,青蛙的地位漸漸下降,逐漸變成了蛇(男性生殖崇拜)。這麼一看,女媧如果是蛇,那就只有一種可能,就是女媧是男的。

易中天認為,很多出圖的文物有馬家窯類型蛙紋,特意畫出產道口,而且產道口在中醫學上就叫『蛤蟆口』」,這個青蛙女神的形象就是女媧。

馬家窯類型蛙紋

當然,單單憑藉這個是不夠的,易中天還有證據:古代人注音採用「反切」,媧的讀音就是「呱」,青蛙。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我認為,注音的解釋是不靠譜的,反切是唐以後的注音方法,女媧唐朝之前就有。「古滑切」拼出的「呱」,不是媧,不能斷定是青蛙,也可能是小孩叫。而且,上古的「媧」的讀音為koai,不是媧。

女媧形象

至於女媧究竟是個什麼,我覺得並不重要(雖然我贊同易中天),重要的是如何突破女媧形象的演變,將傳說和神話體系從政治服務功能中脫離出來,還文化以真正內涵。說實話,只要有政治體系指導文化的存在,女媧就會想變成什麼就是什麼,想是男的就是男的,想是女的就是女的,跟兒戲似的。就像漢語拼音,反反覆復,讀音變來變去,歸根結底,是服務於利益集團而不是大眾的。

文化,就要純粹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哲學故事 的精彩文章:

TAG:哲學故事 |